邵公谏弭谤原文翻译

作者&投稿:雍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作品原文
厉王虐(1),国人谤(30)王(2)。邵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6),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

《邵公谏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劝谏方式和劝谏效果的不同。两位...
《邵公谏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劝谏方式和劝谏效果的不同。两位君王对纳谏的态度和结局给了你怎样启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222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邵公谏...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谏辞的中心是陈说堵塞言路、禁绝批评的严重危害,对厉王迷信暴力与王权的谬误敲起警钟。邵公先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再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况,说明君王听政,...

邵公谏厉王弭谤作品赏析
在《国语》中,有一篇故事详细描绘了周厉王被人民驱逐的历程。他统治期间,由于其残暴不仁,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批判。然而,面对指责,他并未反思改正,反而采取高压政策来压制公众的言论。这导致人民的忍耐达到了极限,最终选择了起义,将他从王位上拉下。这个事件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防民之口,...

有没有《江水 三峡》和《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和知识整理
三峡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作者如何描绘为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思想的?
1. 作者通过记载周厉王不听邵公谏言,残酷镇压百姓,禁止百姓议论朝政得失,最终激起民愤而被流放的事实,表达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蕴含着广开言路的民主思想。2. 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肢凯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

请问有谁知道这些古文的原文及翻译,翻译请一定要准确!使馆前途大业,望...
请问有谁知道这些古文的原文及翻译,翻译请一定要准确!使馆前途大业,望各位务必帮忙!!!拜谢了! 古文分别是:氓<卫风>七月<豳风>宫之奇谏假道<左传>秦晋崤之战邵公谏弭谤《国语》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子禄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孟子》湘君《九歌》湘... 古文分别是:氓<卫风...

《邵公谏弥谤》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 一为厉王弭谤,交待文章的背景; 二为邵公谏弭谤,此为全文的中心; 三为厉王拒谏及其后果,又反证了邵公劝谏的正确性。结构虽单纯,然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邵公谏弭谤厉王是否听取了邵公的谏言他的结局如何?
邵公谏弭谤厉王听取了邵公的谏言。

《邵公谏厉王弭谤》 是什么中的名篇?
该段节选文自选自《国语》,自然是此种名篇之一。此外,《国语》选文被编入《古文观止》,自然也是此中名篇。楼主的发问不太严谨,但有可教之处。

庞童18073441184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春秋末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庞童18073441184问: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庞童18073441184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

庞童18073441184问: 谁有<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庞童18073441184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首先,以治水为喻,说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 其次,紧扣“宣”字,用排比句式,一口气说出12种向天子进言的措施和方式(上至公卿下至庶人,近臣亲戚、盲人老人、直接间接、讲唱说写),目的是广开言路,并指出:“王斟酌”就会“事行而不悖”. 再次,用“土之有山川”和“原隰之有衍沃”作比喻,进一步说“宣之使言”的重要意义,说明“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的道理,并明确指出其意义是“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最后,改变正面论述的语气,连用两个强有力的反诘句,从反面加强自己的议论.一方面对“壅”,即指周王的“障”和“弭谤”加以驳斥,一方面对周王沾沾自喜的表现加以反击和否定,从而照应了前文.

庞童18073441184问: 文言文翻译急求召公(不认识这个字,所以没打)厉王(和前面一样)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

庞童18073441184问: 言 意思是什么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 “言”的意思: ①<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②<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③<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④<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⑤<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庞童18073441184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通假字《邵公谏厉王弭谤》整篇古文的通假字 -
达拉特旗佳迪回答:[答案] “弭”通“弥” 意思:止,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