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

作者&投稿:幸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谏辞的中心是陈说堵塞言路、禁绝批评的严重危害,对厉王迷信暴力与王权的谬误敲起警钟。邵公先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再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况,说明君王听政,必须听取民众意见;然后通过比喻说明民众的议论正是执政者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最后归纳出言路不可堵的结论。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6。
本题知识点:《国语》邵工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人物形象分析
七、《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 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高压政策强...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 一些词的意思 . 解释一下( )的意思
把---告诉 用 比(防住众人的嘴,比防治洪水更重要。)在 的(这个不是很确定)语气词 竟然 于是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
中心论点: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
本文记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为政暴虐,用残酷手段堵塞人民的言路,镇压人民的反抗,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史实。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在记言。通过本文的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本质。读后想一想: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弭谤的道理...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厉王拒谏之探!!!
七、《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高压政策强禁...

能谤讥于市朝的谤是什么意思
谤在古代可以是批评,指责的意思;而现在一般是指毁谤中伤,是含贬义的。谤(读音bàng),本义指议论或批评别人的过失,引申为恶意地攻击他人,含贬义。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动>毁...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中的于是是什么意思
《召公谏厉王弭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

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的盲人是怎么一回事?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
不同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最佳答案 不同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处 《战国策》 《国语》 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

历史上禁止天下百姓议论国事导致亡国的是哪个皇帝?史书原文? 没有原 ...
《国语》未载“共和”一事。2.《竹书纪年》:“八年初监谤,芮伯良夫戒百官于朝……十二年王亡奔彘。国入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3.《史记·周本纪》:“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

虎亭区18922567082: 谁能翻译《周语》中的“邵公谏厉王弭谤” -
慎云卤米: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

虎亭区18922567082: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慎云卤米: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虎亭区18922567082: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弭谤的道理的? -
慎云卤米: 译文在这: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

虎亭区18922567082: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
慎云卤米: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

虎亭区18922567082: 召公谏厉王弭谤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危机的 -
慎云卤米: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以“土之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比喻“口之宣言”,是前一个比喻的深入.即对待民“谤”不仅不能消极被动地“防”,更要积极主动地“宣”.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说:“前说...

虎亭区18922567082: 邵公谏厉王弭谤 -
慎云卤米: 首先,以治水为喻,说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 其次,紧扣“宣”字,用排比句式,一口气说出12种向天子进言的措施和方式(上至公卿下至庶人,近臣亲戚、盲人老人、直接间接、讲唱说写),目的是广开言路,并指出:“王斟酌”就会“事行而不悖”. 再次,用“土之有山川”和“原隰之有衍沃”作比喻,进一步说“宣之使言”的重要意义,说明“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的道理,并明确指出其意义是“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最后,改变正面论述的语气,连用两个强有力的反诘句,从反面加强自己的议论.一方面对“壅”,即指周王的“障”和“弭谤”加以驳斥,一方面对周王沾沾自喜的表现加以反击和否定,从而照应了前文.

虎亭区18922567082: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慎云卤米: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

虎亭区18922567082: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
慎云卤米: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虎亭区18922567082: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 -
慎云卤米: 从正面:对待弭谤不能阻止,说明“口之宣言”的重要性从反面:说明君主若采取堵塞的方法是注定失败的

虎亭区18922567082: 求召公谏厉王弭谤详解 -
慎云卤米: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