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七十七章翻译

作者&投稿:革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哪本书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翻译: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向左...

道生德蓄物形势成什么意思 道生德蓄物形势成翻译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全书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

道德经有多少篇文章?详细的原文跟解释有?
老子的《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共计八十一章,其中:《道经》三十一章,而《德经》五十章。现代版的《道德经》分为两类,一类为:原文加注释,一类为: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如果你选择后者,建议你阅读贵州版的《老子全译》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解析计划用81天时间,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

文言文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及翻译
德经·第四十五章 作者:李耳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文言文翻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效果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效果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影响中国人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具著。“刍狗”,就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用草扎成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人家用来祭祀时用的牲畜,因为牛、猪、羊等大牲畜成本比较高,一般人家用不起,...

大成若缺原文及翻译
拓展:《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

上善若水第七十八章翻译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柔能胜过刚,弱能胜过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又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常说:能承受全国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灾难,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确切的话语常常让人觉得不以为然!原文:...

老子第七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有学者认为《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小国寡民》原文及其翻译
《小国寡民》出自《德经·第八十章》,原文如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如下: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伯俭15978117647问: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渝北区塞雪回答:[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伯俭15978117647问: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渝北区塞雪回答: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伯俭15978117647问: 道德经第77章求解. -
渝北区塞雪回答: 本章先以天之道的不争无为与人之道的苛求诈取为一个对比,再引出道者淡泊名利心性.

伯俭15978117647问: "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
渝北区塞雪回答: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伯俭15978117647问: 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什么意思? -
渝北区塞雪回答: 人生一场虚空大梦 人的一生.在死后终究只是梦. 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少年到白头 不过一会儿的时间 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 只有天道永远存在`. 反反复复`.不会更改.` `主要是在表达天道.`. 就是人死了 一生所做的也成虚空.` .只有天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哈哈.` 我乱翻译的. 别打我`

伯俭15978117647问: 老子第七十七章意思
渝北区塞雪回答: 天道公允,不偏不依,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如果高于靶心就要把弓压低,如果低于靶心就要把弓抬高

伯俭15978117647问: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什么意思啊, 出自何处啊? -
渝北区塞雪回答: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伯俭15978117647问: 天道循环是什么意思? -
渝北区塞雪回答: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天道循环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的运行是可以循环的,世事轮回,生生不息的意思.天道循环的出处:盘...

伯俭15978117647问: 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渝北区塞雪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选段: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

伯俭15978117647问: 如何泛读道德经七十七章? -
渝北区塞雪回答: 道德经七十七章也就是“天之道……天之道……人之道……唯有道者”(修之道) 天之道 其犹张弓欤——天地运作的道理,不就有如制作弯弓一般吗?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弓体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有馀者损之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