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传统夷夏观念

作者&投稿:职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夷夏观念”?
夷夏观念,夷,原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泛指外国;这有尊中国贬外国之意,古代国人自认为居龟背中心,其他国家称狄蛮夷居龟壳边缘的荒蛮之地,理论依据是五行学说的中央戊己土。夏,华夏,指中国。在汉人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夷夏观指的是什么?
后来夏朝视东方的商族为“东夷”,商朝视西方的周族为“西夷”,即是这一观念的遗存。所以就原始的观念形态而言,早期的对“夷夏”的区分是基于血缘、种族和地域之别的。在部落文明向国家的突破和跨越过程中,中国以“夷夏观”为代表的民族观念显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历史上,发祥于黄河中下游的夏、商...

在“夷夏观”中,“夷夏”之别是什么样的?
在“夷夏观”这一儒家的民族认识论中,所谓的“夷夏”之别,只是文化上的后进与先进之别,属于本体中的内部矛盾,是一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和敌对的两极。正是“夷夏观”族际观念的模糊,现实中的辨而难辨,辨不胜辨,所以中国历史上的边疆经营中的“夷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内部文化差异问题,即...

是先有夷夏观再有华夏认同吗?
夷夏观和华夏认同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的。一般来说,夷夏观是指古代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认知和区分,而华夏认同则是指中国人对自己作为华夏民族成员的认同和归属感。在早期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有夷夏观。夷夏观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与周围地区的文化...

传统夷夏体系崩溃是什么时候
“夷夏”问题一直困扰着清帝,对于自关外入主中原的清朝而言,“夷夏”问题作为一种政治忌讳,时不时卷起风潮,触碰到清帝的敏感神经。清帝一方面采用严厉的删削、禁毁策略,对涉及到夷狄问题的图籍进行全面处理;另一方面,也试图树立起一套新的夷夏观,对传统的夷夏观进行了颠覆性改造。相关信息 1840年(...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夷夏”对立的观念始终未被打破?
但从历史实际看,“夷夏”对立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说绝对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绝对不能改变,因为历史上中原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任何力量无法改变的,而孟子“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虽是他的个人偏见,却也不幸言中。“夷夏”格局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夷夏之辨”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第一,“辨别”。即分清汉民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方式、生活习俗和文化制度上的不同,并承认二者差距的客观存在。从上文对“夷夏”观念源流和嬗变的讨论中可知,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四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汉族就大致生活于不同的环境,从事着不同的生业,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因而事实上分割为...

什么是夷夏之防
这是洋务官员对“夷夏之防”观念的突破。对传统技艺观的突破与“夷夏之防”观念的突破是相联系的。在中外强弱之势的比较中,洋务官员认识到,泰西各国所以强大,是由于他们重技艺,“专心一志”研究技艺,“不极其精不止”⑥。而且有专长的、有发明创造的受到奖励,得到专利,“获报甚厚”。“造艺能...

辛亥革命时,夷夏观念有没有被彻底打破?
辛亥革命时,夷夏观念并没有被彻底打破。毕竟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可能一下子被彻底打破。

什么是夷夏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

钞萱14718627887问: 什么是传统夷夏思想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夷夏思想就是盲目自大的思想,目中无人,自封上国. 古代夏朝是中心国,四方都是蛮夷,夏朝对蛮夷是鄙视的.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清朝的固步自封就是这样的.

钞萱14718627887问: 什么是“夷夏观念”?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夏,指的是华夏民族,开始以炎黄部落为基础,后经过发展到了大禹,后来建立了夏.从此“夏”代表了整个民族,汉朝的汉武帝以后又称为汉族.夷,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夷夏观念,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钞萱14718627887问: 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欣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答案] (1)第一小问的意义,根据材料一“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重儒学轻艺事…改变... 根材料一“'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结合所学可知,...

钞萱14718627887问: 什么是夷夏之防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夷」、「蛮」、 「戎」、「狄」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仅意味着少数民族方位的固定化,而且也意味着华夏中心观念的出现.与四方未开化民族相对的是居住在中心的文明之邦 「华夏」.把这种空间等级观念理论化的,就是上述...

钞萱14718627887问: 中国近代有没有夷洋之辩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

钞萱14718627887问: (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答案](1)特点: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6分) 表现: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名,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 (2)状态:紧迫、焦虑、担忧等.(2分) 背景...

钞萱14718627887问: 近代中国外交体现了什么特点?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外交带有明显的夷夏观念,不屑于同外国进行平等往来,此时没有正式的外交体制和专门的外交机构、专职官员.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在制度层面上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外交领域,从清末的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

钞萱14718627887问: 请问夏夷观念指的是…?谢谢哈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的夏夷之辩是以礼乐教化来分辨夏夷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即是华夏 不读圣贤书不行仁义事就是蛮夷.

钞萱14718627887问: 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温胃回答: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在制度层面与国际接轨,而以外交领域为最.从清朝末年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再到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近代中国的外交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体制日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