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作者&投稿:祗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到底出自哪里
“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一句的直接来源是韩愈,其点评《春秋》时说过——“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虽之夷狄的之是什么意思
夷狄的解释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 八佾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 德行 礼,先 京师 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是大儒家思想家孔子所写的,出自他的《论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夷狄指什么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五代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出自?
1、出处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出自于《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2、译文 "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3、注释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亡:同无。

第18篇“衽”,衣襟向右还是向左,决定了文明还是野蛮
周边游牧民族基于生活方式,而采用左衽,衣襟左掩不影响拉弓射箭的右臂的活动范围,并且方便左手从怀中取放物品,以便腾出右手使用武器。下图为高加索地区出土的左衽服装。对此,《汉书》的表述最为激烈:“《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夏而好利, 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不过,入主中原后的蒙...

夷狄的解释是什么?
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í,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异族。出处《论语·八佾》有记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引证解释 1、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道德经》 :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

"狄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出自于《论语》哪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谛...

夷狄的出处
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中庸》第十四章:“素夷狄,行乎夷狄。”《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

明代时期可以叫中国吗
韩愈说:“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至清朝后期,“中国”一词已经有着超过三千年的使用历史,一直只是作为一种泛指的词汇来使用,不曾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清廷与西方国家交流时,虽然往往按照传统的观点以世界中心自居而使用“中国”这个名称来称呼自己,...

初征13683685555问: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逊克县恬尔回答: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初征13683685555问: 翻译“中国而夷狄也 则夷狄之夷狄中国也” -
逊克县恬尔回答: 大意是孔子认为诸夏强于夷狄之处,即在于礼乐制度,社会的管理,依靠的是制度.而夷狄只能靠强力获取和维持,因此必须要先有个强势的君.

初征13683685555问: “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什么意思呢?反映了什么现象呢? -
逊克县恬尔回答:[答案] 华夏民族如果用蛮夷的风俗礼仪那它也就是蛮夷 蛮夷如果用华夏民族的风俗礼仪那它也就是华夏 说明外貌形态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选择的做法,内心的感受.

初征13683685555问: 请问:“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出自何处?知?
逊克县恬尔回答: 出自《春秋》,孔子说的! 意思是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学习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初征13683685555问: 中国而夷狄尔夷狄之,夷狄而进于中国而中国之 在意思是什么 -
逊克县恬尔回答: 这个是说孔子的春秋笔法,孔子“进退中国,用周礼”,对于不遵守“礼”的等级秩序、不尊周天子的,即使是周朝的诸侯也会以夷狄相称,对于遵守“礼”的等级秩序、尊从周天子的,即使原本是夷狄,也会把他们提升为中国之诸侯.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楚、越、吴三国,这三个诸侯国号称祖上是华夏的王,但后来不遵守周礼,被中国的诸侯斥为夷狄,后来又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诰,遵守了“礼”的等级规范,就成为了中国的诸侯.这句话主要是反映的是儒家的三大命题之一的“夷夏之辨”,“夷夏之辨”核心在礼,礼的核心在遵守等级秩序.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征13683685555问: 孔子说的“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出自何处?前后文是什么? -
逊克县恬尔回答: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同时也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就是强调华夏文明不能被野蛮文明败乱.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初征13683685555问: 夷狄是什么意思? -
逊克县恬尔回答: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初征13683685555问: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逊克县恬尔回答: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

初征13683685555问: 夷锹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啥意思 -
逊克县恬尔回答:[答案] 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注释】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

初征13683685555问: 名词解释“中国” -
逊克县恬尔回答: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