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魏徵传原文

作者&投稿:藏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旧唐书.魏征传》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征阿党①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

以史为鉴下一句
以史为鉴的下一句是:可以知兴替。后晋·刘昫《旧唐书·魏徵传》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以史为鉴是李世民说的,出自《旧唐书·魏徵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旧唐书》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谁说的
是李世明说的,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译文: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镜子,找出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被用作防止自己犯错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第意思...
意思为: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此句出自李世民,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谁之口?
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白话译文】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

魏征是几品官?
2、魏征管为秘书监的事情。同新唐书卷110列传22魏征传 原文: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关于魏征为秘书监的品级问题。在新唐书卷51志36百官一里面专门提到 原文如下: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魏征死后唐太宗叹曰:“魏征逝,一鉴亡矣”该句出自何书何篇?_百度知 ...
=== 原文补充: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

魏徵“不做忠臣做良臣”这句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魏徵所言“不做忠臣做良臣”是《旧唐书》魏徵传记载。原文为“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

魏徵传 翻译
下诏内外百官及朝集使全都前去吊丧,定谥号为文贞,给予羽葆、鼓吹(等丧仪)。将下葬时,魏徵的妻子裴氏辞让说:“魏徵平日节俭,现以一品官的礼节安葬,仪仗器物太多,不合他的心愿。”太宗答应其请求,便用素车(载棺),白布做其帷幔。太宗登上苑西楼,远望他的陵寝哭悴尽哀。原文:魏徵,字玄成...

鲁恒19652989598问: 《新唐书 魏征传》太宗与魏征 译文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知而比谏也.”急需三点前加10分,五点前加5分全文翻译! -
临武县肝达回答:[答案]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

鲁恒19652989598问: 《新唐书》魏征传 -
临武县肝达回答: 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为织布的线少而发愁,只担心国家的兴亡.宗周 中国西周时期王都.即镐(hào)京,与丰京合称丰镐.

鲁恒19652989598问: 有谁知道《新唐书·魏征传》的中文翻译?
临武县肝达回答: 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片信... 失去什么就昏庸了呢?”魏征回答说:“君王之所以明察,是因为他兼听多方的意见...

鲁恒19652989598问: 初,隐太子引为洗马.……一鉴亡矣.”(节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请求翻译 -
临武县肝达回答:[答案]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贞...

鲁恒19652989598问: 哪有什么作业,朕没疯 -
临武县肝达回答: 《新唐书 魏征传 》【原文节选】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鲁恒19652989598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临武县肝达回答: 资治通鉴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大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

鲁恒19652989598问: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出自哪里 -
临武县肝达回答: 《新唐书·魏征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忘矣.

鲁恒19652989598问: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临武县肝达回答: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