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王朝的夷夏观

作者&投稿:管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中间都经历了什么?
于是始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用了一套区别对待的分化管理方式来治理这些族群,这种处理方式就是最早期的夷夏异制,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可以说让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分化。比如在服饰,礼仪,朝贡甚至祭祀方面都与中原地区不同,就是在这种歧视性的规定之下,依然对这些少数民族提出了要求,比如在军政...

历代封建王朝为了间隔夷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修墙固塞”、断绝双方互市、绝和亲,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修筑长城。自战国时代北方各国开始修筑长城“拒胡”开始,“修墙”几乎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事业。在从秦朝到明王朝的近二千年中,各封建王朝不仅在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设立过各种军事、行政机构,而且还多次建筑或修缮长城。秦、汉、隋、明...

唐朝的《中外之辩》与其他朝代有什么不同?不要以国籍论中外从现在开始...
是中国唐代历史上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文化,强大的军事技能,包容的精神,为当时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防外防夏”的观念在唐前后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夷夏”的划分逐渐从地域、宗族、族群转变为以文化因素为主要标准。这种主要差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陈老师对此...

在历史上谁提出华夷一体观念?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

夷夏大防和夷夏之辩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到了近代,清王朝对西方帝国主义也称“夷”,如“英夷”、“美夷”等。华,光荣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国之人”,华夏就是光荣的中国人之意。处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豪地自称为华夏民族。中国古人常以华、夷或夏、夷对称来表示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和外国的民族界限。所谓夷夏之防,就是...

“坚夷夏之防”是什么意思?
到了近代,清王朝对西方帝国主义也称“夷”,如“英夷”、“美夷”等。华,光荣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国之人”,华夏就是光荣的中国人之意。处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豪地自称为华夏民族。中国古人常以华、夷或夏、夷对称来表示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和外国的民族界限。所谓夷夏之防,就是...

八佾第三原文和翻译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6【原文】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运动与外交的关系如何?请举例说明。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体制日益现代化,逐渐合乎国际惯例,并且催生出一大批职业化的外交人才,使原本虚弱的中国能够取得一些难能可贵的外交成果。 二、清末的外交体制变化 1840年以前的中国,沿袭传统的对外交往习惯。这种所谓的“外交”浸透着浓厚的“夷夏”观念,中国根本不屑于同属国或朝贡国进行...

“王者无外”与“夷夏之防”是互相矛盾,水火不容吗?
反映在理论上,就是“夷夏之防”所强调的先内后外”,怀柔、羁縻,“因俗而治”,德化招抚,等等。于是,“夷夏之防”理论恰恰纠正了“王者无外”的偏颇,成为对“王者无外”的“权变”。可见,“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在边疆理论上的反映,恰恰构成了中国传统边疆理论相辅相...

历代封建王朝实行哪种治边理念?
历史上,即使以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著称的隋炀帝,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也深得“因俗而治”之道。据《隋书·突厥传》,突厥启民可汗曾多次请求准许其部族“易服色”,而朝廷大臣也多认为可依其奏,炀帝则认为不妥,他下诏说:“先王建国,夷夏殊风,君子教民,不求变俗。断发文身,咸安其情,旃...

错俘18091894032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 -
大埔县妇炎回答:[答案] (1)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首先要'通其情'”、“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其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的外交思想打破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世界形势的认识...

错俘18091894032问: 羁縻政策怎麽来的?
大埔县妇炎回答: 传统的羁縻政策就是在不改变周边少数民族政治实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联系的办法,施加中心(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原地区)对边...

错俘18091894032问: 《海国图志》 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a冲破闭关锁国的状态 b开创中国近代 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c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 d 探索出强国御辱之路 -
大埔县妇炎回答:《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所以选B.

错俘18091894032问: 什么是“夷夏观念”? -
大埔县妇炎回答: 夏,指的是华夏民族,开始以炎黄部落为基础,后经过发展到了大禹,后来建立了夏.从此“夏”代表了整个民族,汉朝的汉武帝以后又称为汉族.夷,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夷夏观念,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错俘18091894032问: 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 -
大埔县妇炎回答:[答案] (1)D“在文化成就上自然也比不上辽、金两朝”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及西夏的文化成就比不上辽金两朝. (2)C“三朝的为政者都能尊崇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推断有误,文中最后一段“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不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