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辨啥时候被打破

作者&投稿:止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又称为“夷夏之辨”,指的是对华夏与蛮夷的区辨。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是文明的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不合者则为夷,或称蛮、戎、狄等。《春秋左传•正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什么是夷夏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

华夷之辨简要介绍
古代中国存在着一种重要的观念,即华夷之辨,又称为“夷夏之辨”,意在区分开华夏文明中心的中原族群与周边较为落后的蛮夷。最初,华夏族群以其文明礼义为区分标准,文明程度高的被称作华或夏,如周王室及其封国鲁、晋等,而文化较低的则被视为夷或蛮夷。孔子的《春秋大义》提倡尊王攘夷,强调文化...

华夏是什么意思?“夏”是夏朝,“华”又指什么?
华、夏两个字是可以联用,也可以互相通用的。故此又可以称之为“华、夷之辨”,辨的是中原诸侯国和周边部族的根本区别。蒋庆先生 《公羊学引论》中说: “夷夏之辨的标准在于文明程度的不同,具体说来,文明程度低、无礼义文教者谓之夷狄,文明程度高、有礼义文教者谓之诸夏。也就是说,夷夏之辨...

夷夏的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尚书·大禹谟》记载大禹治水后,“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四夷是“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礼记王制》)。华夷之辨往往被理解为华夏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种族和国家则较落后,是蛮族、化外之民。中国皇帝是天子,中国的...

华夏的夏是指什么?
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例如:杞为夏后,因他们与东夷杂处而行夷礼,就被看作东夷;吴国公族出自周室,因随越人习俗,被视为蛮夷;楚国王族的先人,西周初受封...

华夷之辨什么意思
华夷之辨什么意思: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一、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

求通俗易懂的“夷夏之辨”意思
夷,外族,少数民族;夏,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夷夏之辨,就是要辨别外族和华夏民族.在传统论点中,外夷是落后愚昧的,华夏民族是文明进步的.辨夷夏,就是要顾大统,分是非,论曲直,正本源的意思.

宋人对于夷夏之辨十分认真,民族意识大于普世帝国理念,这是统治者导致的...
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宋朝以后,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汉民族意识一直都保持在民众心理。直至清朝时期,一直民间谣传乾隆皇帝就是汉族陈家的儿子,这其实也是一种汉民族意识的体现的,无法推翻满蒙政权时,汉族心理的自我安慰,至于历史上乾隆时期对汉族人士也多加礼遇,主要也是因为当时汉族和满蒙民族矛盾...

华夏文明的华夷之辨
那么,可能有人问,这样的概念和‘夏夷之辨’有什么关系呢?文化都是要贯通的,‘家、国、天下’都必须贯通的,必须是一模一样的,既然在‘家’上他是用血统来划分的,‘国’上也是用血统来划分的,天下的族群也是用血统来划分的。不一以贯之,就不符合我们的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的时候用血统判断,在...

涂颜15343341589问: 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夷夏之防”结束.这句话对吗? -
江汉区捷平回答: 正确,在清代两百六十多年里,夷夏之辨最初是明末遗民用来对付新朝的东西.而由此催发的文祸蔓延百年,则造成了刀锯迫视之下的夷夏之义既无可辨,又不能辨.所以在身历鼎革的一代遗民之后已是声响渐寂而渐去渐远.后来的朝旨和奏章里间有夷其人夷其事之说,但大半对应的都是高鼻深目的远人.因此大半皆意在指类,而非严辨义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古老的夷夏之辨在长久地退出了论述之后,因中西交冲又重新涨起,成为中国人的一个时代命题.西方人用战争和暴力为导引同中国人作交往,因此战争和暴力都唤出了夷夏之辨中蛰伏的义理.而曾经各分彼此的满人和汉人,这个时候也理所当然地共同筑成了夷视西人的一方.

涂颜15343341589问: 夷夏之辨的实质是什么? -
江汉区捷平回答: 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则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汉代公羊学兴起后,从《公羊传》到董仲舒再到何休,都热衷于夷夏之辨,正是经过这种系统的阐发,遂使夷夏之辨成为汉代公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好地服务于汉代大一统政治统治的需要.

涂颜15343341589问: 什么是夷夏之辨 -
江汉区捷平回答: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

涂颜15343341589问: 什么是“夷夏观念”? -
江汉区捷平回答: 夏,指的是华夏民族,开始以炎黄部落为基础,后经过发展到了大禹,后来建立了夏.从此“夏”代表了整个民族,汉朝的汉武帝以后又称为汉族.夷,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夷夏观念,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涂颜15343341589问: 《海国图志》 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a冲破闭关锁国的状态 b开创中国近代 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c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 d 探索出强国御辱之路 -
江汉区捷平回答:《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所以选B.

涂颜15343341589问: 夏夷之防是什么意思? -
江汉区捷平回答: “夏夷之辨”、“夏夷之防” 作为先秦华夏民族观的来核心历来被称为 “春秋大义” , 每当民族危机之时便被发扬光大. 也就源是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夏”的概念,而与之对应的知一个概念叫 “夷” .中国自 古以来就有很明显的夏夷之分,夏就道是中央、华夏.

涂颜15343341589问: 光明优加杯 -
江汉区捷平回答: 一.1 与子偕老 鲜克有终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于著名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3 枉则直 敝则新 多则惑 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 4 望崦嵫而勿迫 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5 (宋)朱熹 明清 “格物致知” 6 孔子 孟子 荀子 7 古希腊悲...

涂颜15343341589问: 概述先秦时期华夏族形成时期的民族观念,并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过程的影响 -
江汉区捷平回答: 中国古代的夷夏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夏商周三朝处理民族关系、构筑统治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夷夏观最早是在华夏族中诞生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以文化和分布区域的...

涂颜15343341589问: 华夏文化中心地理观念形成时间、发展过程怎么样、什么时候被打破及其
江汉区捷平回答: 中国中心主义,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一种概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世界观.... 汉族聚居的区域为世界中央,而华夏之外的民族被称为“化外之民”或者“蛮夷”(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