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原文

作者&投稿:锐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假途灭虢文言文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微明
[原文]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

文言文诫子书整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

论语全文及翻译和注解,麻烦发我一个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

诫子书中的志与写写作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是什么意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百度...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出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原文片段: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位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译文: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

虢之谓也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秋邦18521525113问: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搜狗百科
太原市左金回答:[答案] 《老子》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秋邦18521525113问: 工欲取之必先与之--出处 -
太原市左金回答:[答案] 出自乔家大院…… 最早出处《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秋邦18521525113问: 工欲取之必先与之 -
太原市左金回答: 出自乔家大院……最早出处《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秋邦18521525113问: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恨之,必先知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出自何处? -
太原市左金回答: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秋邦18521525113问: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太原市左金回答: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在市场营销中,有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付出一些代价以吸引顾客.这就如同钓鱼,先都要舍出一些饵料,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是也.在商业经营中通过先赠送一些小东西,或附带送点小东西的做法早已有之,不足为奇.

秋邦18521525113问: 意欲取之,必先与之什么意思 -
太原市左金回答: 来自道德经---意欲取之,必先予之是它延展 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

秋邦18521525113问: 予取先与是何意·出自于哪? -
太原市左金回答: “予取先与”比喻要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此典出自《周书》:“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 春秋末期,晋国的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拒绝了.一个叫任章的人劝魏桓子把土地割让给知伯.他说:“你把土地割给他,知伯必然骄傲而轻敌,而邻国必然惧怕他而互相团结起来.以互相团结的诸国之兵,来对付骄傲而轻敌的晋国,那么知伯的命就不会长了.《周书》上说的好,要想打败对方,必须暂时扶植他;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他一点东西.”后来魏桓子采纳了任章的建议,知伯果然因为骄横、贪得无厌而丧了命.

秋邦18521525113问: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出自哪里 -
太原市左金回答: 出自《道德经》

秋邦18521525113问: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
太原市左金回答:[答案] 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 儿.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这是微妙的亮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