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齐王以羊代牛

作者&投稿:孔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
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

孟子 梁惠王上中以羊易牛的原因
老百姓以为齐王是吝啬,但孟子认为齐王是仁爱,看见了牛而没有看见羊。"君子对于禽兽,见过它活着,就不忍看它死去。听过它的声音,就不忍吃它的肉。所以君子离厨房远远的"。

齐王舍牛的寓言故事
大王说:祭礼怎么能废除呢?用只羊来换下这头牛吧!孟子说完了这件事,最后说:大王,你连杀一头牛都不忍心,那么对老百姓一定是很仁爱的了。有了这种仁心,你一定可以称王天下的!齐王虽然认为孟子讲得很有道理,但他并没有采纳孟子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过了不久,孟子也便离开了齐国,到别国去游...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简述...
” 都是要告诫齐王施仁政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例如,齐宣王以羊易牛,本是一桩小事,但孟子却借此发挥,点出齐王有“不忍”之心,“是心足以王矣”,不仅替齐王解了嘲,而且说得他“于我心有戚戚焉”。运用巧妙的譬喻来加强文章的逻辑力量,也是孟子常用的论证方法。他为了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这个论断,连续使用了两组比喻。他先让齐宣王承认“...

历史选择题:齐王舍牛是谁的典故( )
还是用一只羊来代替牛吧。”【典故】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所以应该是 2齐宣王 ...

依序写出孟子游水齐王的四个过程?
孟子游说齐王施行王道的四个过程是:第一步,从开头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确话题,提出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而孟子故意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说明齐宣...

齐桓晋文之事逐字逐句翻译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称王天下了。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知道您是于心不忍。”齐宣王说:“百姓的确对我有这样的误解。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无罪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以...

齐王不杀牛杀羊的故事出自哪里?
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何处?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

书辰17285141352问: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 -
蕉岭县唯他回答:[答案] 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书辰17285141352问: 齐恒晋文之事的鉴赏 -
蕉岭县唯他回答:[答案]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意在宣扬王道,却不直言王道,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孟子的答语既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备行...

书辰17285141352问: 皇帝看到人们在杀牛 心生怜悯就说 为什么不杀羊呢 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有成语么. -
蕉岭县唯他回答:[答案]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书辰17285141352问: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君王看见一个人拉着牛去祭祀,觉得牛可怜,说让拿只羊代替.他说完觉得不对,一个臣子 -
蕉岭县唯他回答: 《孟子》中的故事,齐宣王,见牛未见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治国之道,齐宣王问孟子,国君要有怎样的仁德才能统治天下呢?孟子说要爱护人民才能天下无敌,于是孟子讲他听大臣说齐宣王以羊易牛去涂新钟的故事,认为齐宣王有慈悲心,足以统治天下了.

书辰17285141352问: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蕉岭县唯他回答: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书辰17285141352问: 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出处,帮帮忙 -
蕉岭县唯他回答: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齐桓晋文之事》,就是有一次齐宣王祭祀发现一只牛非常害怕,心中不忍,所以用羊代替了它,百姓都以为是齐宣王吝啬的缘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百姓都以为(以羊代牛)是大王吝啬的缘故.

书辰17285141352问: 《以羊易牛》的道理 -
蕉岭县唯他回答: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书辰17285141352问: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蕉岭县唯他回答: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书辰17285141352问: 找一篇古文 -
蕉岭县唯他回答: 大概是<<孟子>>里的<<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去见齐宣王,和他讲治国之道,就以上面这件事做例子,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一头牛,他问做什么用,那人回答要杀掉用来祭祀,他不忍心,于是让那人把牛放了,以一头羊代替.孟子告诉他:"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这个网站给你,是这篇文章的原文和翻译.

书辰17285141352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什么意思 -
蕉岭县唯他回答: 出处:< > 典故: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见到了国君齐宣王. 齐宣王看到侍从牵着一只牛,准备杀了祭祀.那头牛害怕得浑身发抖,他看了心中不忍就下令释了那头牛,用一只羊去代替.孟子赞扬了齐宣王,说这是一种仁心.并且告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