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齐宣王牛羊

作者&投稿:绽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下联是什么?
上联是: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下联是:触龙说赵太后将儿作质,国家太平。

找一篇古文
大概是<<孟子>>里的<<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去见齐宣王,和他讲治国之道,就以上面这件事做例子,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一头牛,他问做什么用,那人回答要杀掉用来祭祀,他不忍心,于是让那人把牛放了,以一头羊代替.孟子告诉他:"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

寻一句文言文
(孟子)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说的不是黄帝的事,而是齐宣王的事。也不是吃肉,是齐宣...

以羊替牛文言文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寓意: “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

文言文以羊易牛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寓意:“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

牛羊何择焉的翻译是什么?
译文: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

则牛羊何择焉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则牛羊何择焉”出自《孟子》中《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

请问一个故事的原文与标题「关于某个皇帝看到某个人要杀牲口,这个皇帝...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重读《齐桓晋文之事》
一日,齐宣王见人牵着一头牛于堂下过。“王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于是救下了这头牛。对曰:“然则废衅钟与”?王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孟子对齐宣王的做法先给予肯定而后质问“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也?”王笑曰“是诚何心哉?”齐宣王不忍心见到一头牛,因...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的翻译
译文: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背景: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

定从13434416391问: 孟子见齐宣王翻译 -
囊谦县眩晕回答: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通常所说的故国,不是指那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它有累代的功勋之臣.你眼下没有亲近的臣子了.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去向.” 宣王问:“我怎样才能辨识不称职之臣而不用他呢?” 孟...

定从13434416391问: 我要10个关于羊的成语故事,每篇50字数限制 -
囊谦县眩晕回答: 10个关于羊的成语故事如下:1、以羊易牛 孟子在与齐宣王谈论治国之道时讲了他听大臣说齐宣王以羊易牛去涂新钟的故事,认为齐宣王有慈悲心,足以统治天下.2、亡羊补牢 有个牧民的羊被钻进窟窿的狼叼走了.于是他听从邻居的劝告赶紧...

定从13434416391问: 孟子梁惠王上的原文 -
囊谦县眩晕回答: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定从13434416391问: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故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是故事! -
囊谦县眩晕回答:[答案]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

定从13434416391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 -
囊谦县眩晕回答:[答案]1.C 2.说明领导者做事情要根据各种人员的特长安排工作,不要瞎指挥. 1.C (是你学的先放着,先为我所用); 2.这里以木匠和玉匠设喻来阐述,要读懂寓意.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

定从13434416391问: 孟子见齐宣王,曰.... -
囊谦县眩晕回答: 翻译: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道:“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专业,长大了便想运用实行.可是王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又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请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 《王顾左右而言他》是直接类比,而这篇文章是设喻类比.(肯定对,我们老师前两天刚刚分析过~)

定从13434416391问: 孟子解释梁惠王章句下·第九章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
囊谦县眩晕回答: 孟子参见齐宣王,对齐宣王说:“大王要修建大型宫殿,一定会派工匠的头领取选体型巨大的木材.头领找得到大木料,大王就会很高兴,认为能胜任他的工作.工匠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会发怒,认为不能胜任他的工作.人们从小开始学习,长大后要把所学付诸实践,大王却说:'暂且扔下你所学得按我说的办',结果会怎样?假设现在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即使价值万镒,也定会让玉工去雕琢.至于治理国家,则会说'暂且扔下你所学得按我说的办',这跟硬指导玉工如何具体治玉又有什么区别呢?” 谢谢提问!!

定从13434416391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 -
囊谦县眩晕回答:[答案] (1)选B 这样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不能瞎指挥. 解析: 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

定从13434416391问: 所谓故国者中的词类活用 -
囊谦县眩晕回答: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

定从13434416391问: 《鲁仲连义不帝秦》中“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这里的“则”怎么理解.“则为一身”怎么翻译. -
囊谦县眩晕回答:[答案] 说“这里”. 两次说“胜也何敢言事”,表现出平原君对此事着实束手无策. 【原文】 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 答:《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赵歧注:“孟子适梁,魏惠王礼请,孟子见之.”《四书朱子注》:“梁惠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