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弭谤的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投稿:隆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题目的含义
在位于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841年;弭:停止;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弭谤,即召公对周厉王禁止议论朝政过失的谏言;选自《国语》,主要记载周厉王实行暴政、不听劝谏、终被放逐的过程,暗示百姓的力量不可抗拒,引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历史教训,说明广开言路对为政治国的重要作用。

邵公谏厉王弭谤作品原文
在周厉王统治时期,他的暴政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以至于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批评言论(1)。邵公对此深感忧虑,他警告说:“人民已经无法承受这种压迫,他们的忍耐已到极限了(4)。”然而,厉王对此非常愤怒,找到了卫巫,命令他监视并惩处那些敢于批评的人。一旦有人被揭露,就会遭受杀戮。因此,国人都...

召公谏厉王弭谤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方法有...
二、通过比喻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也就就能说服厉王,起到劝谏的作用。三、出自《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望。周厉王很高兴,告诉邵公说:“我能阻止毁谤啦,人们再也不敢讲话...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厉王拒谏之探!!!
这篇文章在这一方面适足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范例。(选自《古文精读举隅》,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有删节)七、《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是:召公规劝周厉王不要抑制民众言论。在《召公谏厉王耳弭谤》中,周厉王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君主,他听信谗言,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召公,作为一位贤臣,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如果人民的言论被压制,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转,君主也无法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召公进一步解释说,人民...

召公谏厉王弭谤 得到什么启示
我知道了劝别人时要语气委婉,讲究语言的艺术,做到让对方微笑着接受自己的建议;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语言艺术的薰陶下,忠言也可以顺耳。 追问: 还有别的吗 回答: 还有,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还要么?大概就这意思吧,自己括充一点就可以啦。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周厉王被流放的结局说明什么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周厉王被流放的结局说明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理解:当百姓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凝聚到一定地步后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这是一场非常壮观和激烈的景象,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最后被流放到彘的是谁
召公谏厉王弭谤最后被流放到彘的是周厉王。“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周厉王不听从召公的进谏,于是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就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仉律18259529848问: 弭谤莫如自修一句说明什么道理? -
衢江区力勉回答: 弭谤,古代周厉王禁止非议,结果遭放逐.弭谤莫如自修,估计就是说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仉律18259529848问: 什么是弭谤?周厉王弭谤的实质是什么?结果如何? -
衢江区力勉回答: 弭谤是指消除或制止批评,它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消除批评声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权力的权威.周厉王弭谤的实质是消除民众的言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设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来监听民众的言论,对批评朝政的人进行抓捕和杀戮,使得人们在路上相遇时连招呼都不敢打,只能用眼神交流.这种做法严重地钳制了言论自由,破坏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结果,周厉王的这种高压政策并没有使社会变得更加安静,反而引起了更大的不满和反抗.他的统治在几年后就被推翻了.

仉律18259529848问: 周厉王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启示 -
衢江区力勉回答: 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 家政事,剥夺世人的话语权.最终是无人支持,结果满盘皆输,落下遗臭万年的下场.

仉律18259529848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弭谤的道理的? -
衢江区力勉回答: 译文在这: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

仉律18259529848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对后事执政者有什么建?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
衢江区力勉回答: 要宽爱人民,正确纳言!

仉律18259529848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
衢江区力勉回答: 中心论点: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仉律18259529848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历史真相,求解答 -
衢江区力勉回答: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仉律18259529848问: 《邹台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与《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周厉王对比,你认为谁英明?为什么? -
衢江区力勉回答: 从历史功绩看,齐威王要更加英明,历史上的齐威王,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是当时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君主.而反观周厉王,虽然一心想要改革,可惜周朝局面已经积重难返,最终以失败告终.

仉律18259529848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
衢江区力勉回答: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