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

作者&投稿:吴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是:召公规劝周厉王不要抑制民众言论。

在《召公谏厉王耳弭谤》中,周厉王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君主,他听信谗言,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召公,作为一位贤臣,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如果人民的言论被压制,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转,君主也无法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

召公进一步解释说,人民的言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通过言论,人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君主也可以借此了解民间的疾苦和需要。如果禁止人民的言论,就像堵塞了江河的源头,最终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召公还以历史上的例子来说明言论的重要性。他提到,过去的明君都重视人民的言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了解人民的真实想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相反,那些压制人民言论的君主,最终都走向了灭亡。

因此,召公规劝周厉王不要抑制人民的言论。他认为,只有让人民有言论的自由,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君主也才能长治久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言论自由更是被视为一项基本权利。它不仅是人民表达自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维护言论自由的权利,让社会更加和谐、公正和进步。


怎么断句啊?有解释就更好了? 谢谢
断句如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段话出自左丘明《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以下是《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原文、注释以及参考译文:召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作者如何描绘为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思想的?
作者通过记载周厉王不听邵公谏言,残酷镇压百姓,禁止百姓议论朝政得失,最终激起民愤而被流放的事实,表达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蕴含着广开言路的民主思想。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周厉王很高兴,...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有两个成语,写出一个并说出它的含义?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便介绍了其被逐的过程,文章简洁分明,逻辑清晰,是《国语》名篇。【成语】: 防民之口...

召公谏厉王弭谤突出的特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特点是多次运用比喻。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
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不同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最佳答案 不同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给今人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召公全部谏词的中心论点是:“民言胡可壅?”“为民者宣之使言”。为什么民言不可“壅”而必须“宣”?这是谏词要加以论述的。召公以治水设喻的方式,连用两个比喻来阐述这一道理。首先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作喻,用“防川”来喻“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接着又用“川壅而溃,伤人...

召公谏厉王弭谤最后被流放到彘的是谁
召公谏厉王弭谤最后被流放到彘的是周厉王。“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周厉王不听从召公的进谏,于是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就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你怎样理解《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观 ...
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说明厉王弭谤的危害性,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结论,也是召公的政治主张:“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要让老百姓...

召公谏厉王弭谤题目的含义
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议论纷纷,他就派人监查非议他的人,抓到就回头杀掉,后来人们不敢非议他了,十分得意 邵公说这么不行,堵的住人的嘴堵不住心,厉王不听,三年过后,厉王被起义军流放到偏远之地,再也不得瑟了

山阴县15080532579: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 -
宇贵肝达: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山阴县15080532579: 跪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
宇贵肝达: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山阴县15080532579: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宇贵肝达: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山阴县15080532579: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反面讲述弥谤的危害 -
宇贵肝达: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以“土之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比喻“口之宣言”,是前一个比喻的深入.即对待民“谤”不仅不能消极被动地“防”,更要积极主动地“宣”.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说:“前说...

山阴县15080532579: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全文 -
宇贵肝达: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山阴县15080532579: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宇贵肝达: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山阴县15080532579: 高中古文翻译 -
宇贵肝达: 给你全文翻译,容易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你找不出对应句子,再问我1《说苑·敬慎》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

山阴县15080532579: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
宇贵肝达:[答案]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 “ 为川 ” 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寓说理于比...

山阴县15080532579: 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对后事执政者有什么建?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
宇贵肝达: 要宽爱人民,正确纳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