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

作者&投稿:太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释与翻译(逐句对照)
太史公以《春秋》为例,阐述了历史不仅是记事,更是评判是非和弘扬王道的工具。《春秋》各篇各有所长,如《易》的变通,《礼》的实践,《书》的政事,《诗》的风雅,《乐》的和谐,《春秋》则聚焦于人事管理和伦理秩序。《春秋》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礼义,纠正时弊,它强调君臣父子的秩序,违逆其义将...

太史公自序 依据上述语段 概括司马迁为什么要创作
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第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太史公自序的释义
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亦曾猎获麒麟,孔子听说后,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后人称之为“绝笔于获麟”。《史记》写到捕获白麟为止,是有意仿效孔子作《...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一定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

《史记·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太史公自序(《史记》)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

太史公自序文言文答案
答案:(1)此其言诚夸\/失实\/然其卓识远见\/微言晦志\/不拘牵于世俗之论\/而自抒发其意\/亦有得《春秋》之一端者(2)8篇 10篇(3)比其书于《春秋》 诚夸失实参考译文:我读了《太史公自序》这篇文章,(文章中)认为在孔子以后五百年里,(在续写《春秋》上)不敢多谦让,以至于把自己的书与《春秋》相比,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的原文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

求《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
《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

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太史公自序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史公自序读后感1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太史公自序读后感范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

编年体史书《春秋》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

太史公自序最后一段是什么?
太史公自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他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计数.”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答案] 礼崩乐坏,纲常混乱.臣子不安分守己,经常发生臣子弑杀君主、小宗代替大宗的事.诸侯的土地本来是周王封的,不属于诸侯自己,却成为了诸侯的私产,还不满足于自己的,还去侵吞别人的封地.周平王东迁后,权力衰微,到了周桓王时期,居然还...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选项] A.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诸侯国之间相互厮杀 C.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分封制遭到破坏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 D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中的一段历史材料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 司马迁,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越王勾践,公元前476(以勾践灭吴为标志,又有学者认为应该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即公元前403年)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 里一下段在写 春秋 的内容,司马迁的意图是什么?简要说几句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 孔子著《春秋》的目的在于“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司马迁主要是借评述孔子写《春秋》来说明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表示自己要做孔子第二,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非,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 原文: 太史公曰:“先人'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

示矿18336798047问: 请教文学高手---《史记》中《太史公自序》的小问题《史记》里的《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答案] 不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指的是形容词的活用,如,亲君子,远小人,亲和远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是以君子为亲,以小人为远,这是意动用法.是非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就是名词动用而已

示矿18336798047问: 太史公自序繁体版 -
木垒蒙古自治州门冬回答: 太史公自序(《史记》)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