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

作者&投稿:刀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件政治事件。这件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对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来中国政治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读音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为:zhàogōngjiànlìwángmǐbàng。历史背景 ...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
召(shào)公,即召穆公,名虎,是周厉王的卿士。“召”,一作“邵”。厉王,即周厉王,名胡,夷王的儿子。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37年。弭(mǐ),消除、阻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②〔虐〕暴虐。③〔民不堪命〕老百姓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堪,能忍受。④〔卫巫〕卫国的巫师。巫,以...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谏辞的中心是陈说堵塞言路、禁绝批评的严重危害,对厉王迷信暴力与王权的谬误敲起警钟。邵公先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再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况,说明君王听政,...

邵公谏厉王弭傍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

周厉王因为什么被赶走呢?
周厉王因为什么被赶走?主要由 “厉王止谤”和“国人暴动” 两件历史事件造成的。《左传 国语》有一篇记载,叫《召公谏厉王止谤》,里面说得比较清楚了。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说周厉王“厉王止谤”故事的。意思是堵住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说话,...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人物形象分析
厉王所以要“弭”谤,是由于“国人谤王”;而“谤”的由来则缘于“厉王虐”,可见乱由上作,社会真正动乱的原因仍出于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这一段写厉王共四层,只用了四个字,暴君的面目就勾画得一清二楚了。一是“虐”,二是“怒”,三是“杀”,四是“喜”。作为矛盾对立面的“国人”,作者着墨更少。开始是...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作品鉴赏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

《邵公谏厉王弭谤》是什么类型的散文
《邵公谏厉王弭谤》是古代史学散文。《邵公谏厉王弭谤》属于中国先秦时期的散文,由齐国大夫邵武所作。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齐国厉公在位期间的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以及齐国大夫邵武因为对厉王的不满而勇敢地进行谏言的故事。它以平实、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厉王的强烈批评和警示,主张以仁厚之道治理...

召公谏厉王弭谤题目的含义
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议论纷纷,他就派人监查非议他的人,抓到就回头杀掉,后来人们不敢非议他了,十分得意 邵公说这么不行,堵的住人的嘴堵不住心,厉王不听,三年过后,厉王被起义军流放到偏远之地,再也不得瑟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治理理念
《国语》的特点 《国语》以记言著称。这篇文章便是以记言为重点。召穆公所谏之言,语语精警,从言止谤有害,言听政全赖民言,斟酌而行,到宣民之言,实际上于当政者有利。民众之言,如川之水不可变,也决不能壅。“回抱防川之意,融成一片,惊健绝伦。”这篇短文,我们不仅需要细察“...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止谤 - 搜狗百科
连山区尤尼回答: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翻译? -
连山区尤尼回答: 《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国语 周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是如何对周厉王进行劝谏的? -
连山区尤尼回答: 召公(召公的后人,也称召公)曾对厉王说,“你这样做肯定要招致国人的诽谤”.厉王派人止谤后,自鸣得意地对召公说:“我消除了诽谤,现在人们都不敢议论了!”召公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他见厉王如此倒行逆施,执迷不悟,便又一次劝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堵住人民的嘴巴也是一样的道理.治水的办法是疏导水道让它流畅,治民的办法也应广开言路让人民说话.”但是厉王根本听不进这一套,继续一意孤行.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实词虚词虚词;以 而 乃 与 于实词;谤 雍 箴 -
连山区尤尼回答:[答案] 实词; 谤:指责,公开的批评. 师箴:少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 、 川壅:壅(yōng),堵塞. 虚词; 以告:按照什么什么的报告 而:就,呃.这个我也不清楚 乃:于是;就 于:在 与:呃整句话是 善败于是乎兴:由于百姓用口发表意见国家...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反面讲述弥谤的危害 -
连山区尤尼回答: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以“土之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比喻“口之宣言”,是前一个比喻的深入.即对待民“谤”不仅不能消极被动地“防”,更要积极主动地“宣”.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说:“前说...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止谤 -
连山区尤尼回答: 这篇文章选自《国语》的《周语》上篇.《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在厉王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的危机日益严重.《国浯》中有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篇,说荣夷公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而厉王却偏偏重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等佞臣,对内封山占水,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

福黛17365475650问: 古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 中,召公的回答巧妙在哪 -
连山区尤尼回答: 召公的回答,其巧妙在前后都是比喻,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而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这样的回答也是一种不得已,一是要达到谏的目的,二是还要避免引来杀身之祸.愿对你有所帮助!

福黛17365475650问: “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个文章 -
连山区尤尼回答: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