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桓晋文之事议论文

作者&投稿:藤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能否从齐桓、晋文之事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妙喻,说明它们在设喻、语言...
的区别,并以此劝导齐宣王行仁政。这种以事喻理、寓教于事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综上所述,《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的妙喻在设喻、语言和叙述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些妙喻不仅使得文章的论点更加鲜明、易于理解,还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结合本篇《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加以分析:(1)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多处以生动的故事为喻,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之后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王之不忍”,有推行仁政之心。第二段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等浅显的比喻指出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并非不...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迂回论战,弃异求同 第二部分: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第三部分:乘虚而入,由近及远 第四部分:明知故问,步步紧逼 第五部分:因势利导,引之入彀 《齐桓晋文之事》系统地阐述了孟子关于王道的理论和具体主张,指出人君只要能善于扩充“不忍”之心,就可以施行仁政,...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简述...
“制民之产”其实就是要施仁政 正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重读《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这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仁”,围绕这个儒家的核心要义,他举了无数个或真实,或虚构的例子。其中《齐桓晋文之事》这一节,开头就讲了“王不忍以牛衅钟”的例子。一日,齐宣王见人牵着一头牛于堂下过。“王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于是救下了这头牛。对曰:“然则...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如下:一、原文 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好凯态哉?”曰:...

齐桓晋文之事
02、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列举论证的方法(1)事例:以羊易牛说明齐宣王具备仁心,他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兴起不忍之心。(2)语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引用诗句称赞孟子知道自己心意,并令他有所感悟。语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说明以身作则,...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

齐桓晋文之事的文章和译文
1、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和谁的对话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是与“齐宣王”对话,《齐桓晋文之事》这个题目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

表振13783671577问: 阅读《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章,议论文啊 -
涉县宜力回答: 跟你老师说:凤凰卫视的多个时事评论员说,这些作文题目就是社会经历丰富的中年人写都有困难,更何况让学生写!还有就是 《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章,与老吾老,幼吾幼的,能扯上多少关系?

表振13783671577问: 齐桓晋文之事中涉及王道霸道问题 -
涉县宜力回答: 答: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这一王道仁政模式,也就是我所认为的王道.

表振13783671577问: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 -
涉县宜力回答:[答案] 略 面对这样的话题,人人都有话要说.但是要说得精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假如我们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构思:对“不能”与“不为”作一下简要对比,将话题材料中的现象重新“复述”一遍;然后再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两个类似于话题材料中的例...

表振13783671577问: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涉县宜力回答: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表振13783671577问: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话题 的作文 -
涉县宜力回答: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

表振13783671577问: 孟子在 齐桓晋文之事 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涉县宜力回答: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

表振13783671577问: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涉县宜力回答: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而孟子宣扬的是王道仁政学说...

表振13783671577问: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_______,它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劝说________放弃________采纳________的主张而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 -
涉县宜力回答:[答案]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齐宣王 霸道 “保民而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