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戒嗔戒贪戒痴

作者&投稿:钟离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戒嗔真有其人?
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杂阿含经》——一、瞋心的起因 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

佛家语中有没有戒贪欲或是忌妒心的
极贪善显现 有情怀疑虑 若复增贪意 自作坚固缚 离贪善观察 疑虑得消除 弃舍彼贪爱 坚固缚自坏 以欲网自弊 以爱盖自覆 愚情自恣缚 如鱼入钓手 死命恒来逼 如犊逐爱母 贪着放逸者 如猿逢果树 贪意甚坚牢 趣而还复趣 夫贪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贪欲深无底 老死是用增 贪欲多虚诳 贪欲怀吝惜 ...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婬、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如何感悟?
人生是由一个个意义构成的,人处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追寻的意义,社会为每个人安排好了固定的人生剧本。刚刚出生时,我们开始感知这个世界,需要有人抚养我们得以生存。当我们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后,又开始探索人生新领域的体验:上学、上班、恋爱、结婚、生子……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功成名就、...

《西游记》中有没有可悲的细节?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权力的本质是控制,权力和控制的对立面,是爱与自由,如果贯穿在家庭轮回机制的线中,爱与自由的味越来越多,外在的轮回机制,也会改变 。”如果不管外界的条件怎么变化,铁扇公主能够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红孩儿,让红孩儿享受到充分的爱和自由,结局一定会改写。在与玉面公主的暗地较量...

外行对佛教的一些问题
甚至是父母亲,也不能帮你们。因为是你们自己种下的种子,自己承担,你听过我吃饭你饱吗?听过你吃错东西,我漏粪吗?没有,就是个人的东西,个人自己承担。所以是你自己决定你自己的生活,除非你愿意,没人能够主宰你的去路,你要放下执着,要看破,才能不受引诱,不犯贪嗔痴,...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出自金庸原创吗?
是的。出自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正是这四句铭文。《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著于1955年。小说描写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清廷浴血奋战的故事,也是这本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为...

佛公吊坠的忌讳,哪些属相不适合戴玉
所以,我个人认为,佩戴玉时,更大的禁忌就是不能持恶念,做恶事,远离一切小人行径, 要时时对像尊重,常持善念,多做善事,才真正是君子佩玉,戒贪戒嗔戒痴,你即是.结语:一块好的公,价值不菲.一块好的公,也是爱玉之人所必备的.顺便说下,长辈都喜欢公,而且都喜欢阳绿公~~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家...

寺庙上梁要写几副对联,寺名:宏山寺,求高人赐对联
宏论悟道修身修行必修心 山寺参禅戒贪戒嗔须戒痴

方世玉:谁与争锋 的经典台词
方丈:方世玉,你们也太胡闹了,就算你们勤练书法和画画,也应该在佛心小筑里面练,怎么闹到戒律院来了?戒能:方丈师兄,方世玉、洪熙官、胡惠乾,三人顽劣成性,公然挑战戒律院,如果再容忍他们,恐怕百年的声誉也毁于一旦。方世玉:我们不是挑战少林,是挑战你,因为你心胸狭窄。戒能:你放肆!你顽劣...

吁乔13427019751问: 七戒是哪七戒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七戒就是佛门中的戒贪、戒嗔、戒痴、戒恨、戒爱、戒恶、戒欲.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吁乔13427019751问: 嗔 贪 痴三戒是什么意思?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贪我就不说了,贪婪 嗔,指的是生气,愤怒,还有嫉妒 痴,指的是昏昏噩噩,不明是非 贪对应饿鬼道 嗔对应地狱道 痴对应畜生道

吁乔13427019751问: 不贪、不嗔、不痴,在佛学是啥意思呢?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贪、嗔、痴被称作三毒,是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业习,毒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贪、不嗔、不痴,就是通过修行断除这三毒,得究竟解脱. 不贪,断除一切法相的执着心;不嗔,断除一切颠倒分别的妄想心;不痴,断除一切邪知邪见的迷惑心.这就是不贪、不嗔、不痴究竟义.扩展资料: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贪嗔痴

吁乔13427019751问: 佛教戒律嗔痴是什么意思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嗔痴(chēn chī ),佛教中贪嗔痴三毒之两毒. 1、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

吁乔13427019751问: 嗔贪 痴三戒是什么意思?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贪,是指欲望,贪者,不知足也.人生有胜有败,得失互参,胜者未必有得,败者未必有失,过多、过高的欲望会使自己倍受煎熬,当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就会陷入痛苦,责备自己; 嗔,是指怒,嗔者,易怒也.怒能让你理性失明,辞令无序,愤怒的心会使人一下失去自我,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当冷静下来时,不觉又深深悔恨; 痴,指感情,痴者,太过执着的人.过于执著的追求会使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感情本来是美好的,过于的强求他人接受,反而容易受伤,使两人都痛苦不堪;

吁乔13427019751问: 佛门中的“贪、嗔、痴、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嗔,怒、发脾气......,佛教把“嗔心”比作“火烧功德林”,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在“贪嗔痴”三毒中,嗔恚(hui)其咎最深,因此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说:“面上无嗔是供养,口中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谛”

吁乔13427019751问: 佛教三戒具体含义是什么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

吁乔13427019751问: 什么是戒嗔``? -
聂拉木县复方回答: 佛教认为贪、嗔、痴为“三贼”,要求众生能“斩三贼以悟道”. 贪,不仅仅是“贪婪”,应从广义上理解为“欲望”,人的一切欲望都称为“贪”; 痴,不仅仅是“痴迷”,应从广义上理解为“执着”,因此佛教要求众生“放下”; 嗔,不仅仅是“动怒”,应从广义上理解为“情绪”,人的喜、怒、哀、乐、悲等情绪都在“嗔”的范围内; 因此只要人戒掉这三样,就能以悟菩提,最少成就“阿罗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