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语中有没有戒贪欲或是忌妒心的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家语中有哪些是戒贪欲或是忌妒心的?求几句~

爱喜生忧 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贪法戒成 至诚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从远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欢喜
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近与不近 所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常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发行不放逸 约以自调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渊中
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上智常重慎 护斯为宝尊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即安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弊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比丘谨慎乐 放逸多忧愆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心放在淫行 欲爱增枝条
分布生炽盛 超跃贪果猴
以为爱忍苦 贪欲着世间
忧患日夜长 莚如蔓草生
人为恩爱惑 不能舍情欲
如是忧爱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忧悲 世间苦非一
但为缘爱有 离爱则无忧
己意安弃忧 无爱何有世
不忧不染求 不爱焉得安
有忧以死时 为致亲属多
涉忧之长涂 爱苦常堕危

如树根深固 虽截犹复生
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
猿猴得离树 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 出狱复入狱
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并
思想猗淫欲 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 爱结如葛藤
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原
夫从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塳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息 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视欲能安
见色心迷惑 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自裹 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 不盻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 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 从是造狱牢
觉意灭淫者 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 能断老死患
以欲网自蔽 以爱盖自覆
自恣缚于狱 如鱼入笱口
为老死所伺 若犊求母乳
离欲灭爱迹 出网无所弊
尽道除狱缚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边行 是为大智士
勿亲远法人 亦勿为爱染
不断三世者 会复堕边行
若觉一切法 能不着诸法
一切爱意解 是为通圣意
众施经施胜 众味道味胜
众乐法乐胜 爱尽胜众苦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败处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怨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违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士
无欲无有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又问。若贪著者于何贪着。答言。贪着虚妄。梵天。若贪着是实者终无增上慢人。以贪着虚妄故。行者知之而不贪着。若不贪着则无有流。若无有流则无往来生死。若无往来生死是则灭度。

从初发意至于道场。坐树王下。已降当降未降之徒。于其中间不兴慢意。我胜彼不如慢。我与彼等慢。彼胜我不如慢。增上慢增中慢增下慢。中上慢中中慢中下慢。下上慢下中慢下下慢。如是菩萨摩诃萨当念思惟除此诸慢。亦不嫉妒隐贡高心。

天子。菩萨复有四事法。于甚深戒行不放逸。何等为四。如是天子。菩萨自思惟。何等名为戒。如是自视身所行。皆知身所行善口所言善心所念善。是名曰为戒。云何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不犯身事。不杀不盗不淫。是名为身行善。云何口所言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所言善。云何意所念善。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意所念善。

菩萨当修八法即得自在之法趣向自在。何等为八。一者出美善语心意质直。二者心常柔软。三者心善爱乐。四者心常平正。五者无谄。六者无诳。七者不嫉。八者心常调畅。菩萨若具如是八法。即得自在之法趣向自在。

尔时净信童女闻是法已欢喜踊跃。白佛言。世尊。成熟几法能转女身。佛告童女。成就八法当转女身。何等为八。一者不嫉。二者不悭。三者不谄。四者不瞋。五者实语。六者不恶口。七者舍离贪欲。八者离诸邪见。童女。修此八法速转女身。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不嫉妒他人 离悭常乐法
不行于谄诳 厌患女人身
慈心舍离瞋 常修于实语
除贪离恶口 安住正见中
若厌女人身 应修如是法
便当速得转 受善丈夫身

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清净土。何谓为四。不嫉妒故。等心故。护菩提行故。不亲近四部众故。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得清净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嫉于他人 见彼得利喜
等心行大慈 化众无染着
行此四无量 智者善守护
得净土无难 速成无上道

因为无欲则刚嘛。因为没有私欲,就不会嫉妒别人。因为没有私欲,就会顾全大局。现世界别说没有私心,就连私心小一点的人都不好找了,除非看破红尘,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极贪善显现 有情怀疑虑
  若复增贪意 自作坚固缚
  离贪善观察 疑虑得消除
  弃舍彼贪爱 坚固缚自坏
  以欲网自弊 以爱盖自覆
  愚情自恣缚 如鱼入钓手
  死命恒来逼 如犊逐爱母
  贪着放逸者 如猿逢果树
  贪意甚坚牢 趣而还复趣
  夫贪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贪欲深无底 老死是用增
  贪欲多虚诳 贪欲怀吝惜
  若以慧分别 正观获安乐
  由贪受生死 奔波乐向前
  群生无慧眼 不能自观察
  愚迷贪所执 沉沦岂觉知
  若修瑜伽行 魔王不能伺
  贪垢难消释 如犊恋爱母
  离贪免沉沦 离贪得解脱
  因贪增喧诤 因爱饶毁谤
  苾刍修止观 证得寂静果
  贪意如良田 遇风雨增长
  若远离贪爱 烦恼不能侵
  贪欲若薄劣 如水滴莲上
  彼烦恼易除 可说为智者
  伐树不伐根 虽伐犹增长
  拔贪不尽根 虽伐还复生
  贪欲如种田 耕之去杂秽
  爱苗若不耘 善果不坚贞
  贪心与爱心 分别本不二
  造恶俱苦受 云何不生悔
  贪性初为种 爱性受胞胎
  有情恋不息 往来难出离
  诸天及人民 依爱而止住
  爱往众结随 刹那亦不停
  时过复生忧 入狱方自觉
  缘流爱不住 欲网覆疮根
  枝蔓增饥渴 数数增苦受
  譬如自造箭 还自伤其体
  内箭亦如是 爱箭伤有情
  能觉知是者 爱苦共生有
  无欲无有想 苾刍真度世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性。佛子菩萨性成。少欲瞋恚愚痴等。不妒不吝不恼。不说粗言。不欲瞋调戏。不轻动。调和柔。已软近亲可性。能成就上妙供具供养诸佛。所谓资用等财。惠施与他。具足成就手足头目等。若见如来或如来弟子。见已即生恭敬欢喜之心。善男子。菩萨如是名为性成就。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相烟即知火 鸳鸯以显水
  复相知诸性 菩萨大名称
  柔和不谄曲 舍离悭嫉妒
  愍念一切众 名之为菩萨

戒贪戒嗔戒痴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孔子养生之道有几个方面?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要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血气方刚时,要防止打架斗殴;老年,身心不可过度劳累,要戒“贪得”。这“三戒”不论对青年、壮年、老年都要求不能放纵。(2)乐观豁达,...

慎一,不二;戒三杀,得五福
所以,“慎一”固然重要,但是“不二”更不可忽视,更为难能可贵。戒三杀,得五福 在《孔子家语》一书中,孔子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正常的寿命巅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死于非命”,其中有三种自取灭亡的活法,即病杀、刑杀、兵杀这“三杀”。1.病杀 起居时间不合适,饮食不节制,...

古代关于勤政廉洁的名言
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已律妻律子女。 俭为百幸之根,奢为万祸之源 3.关于勤政、清廉的名言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意谓】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处事要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 论公平》 *治国莫先于公。 【意谓】治理国家首先要公字当头。 ——宋《司马温公集 · 为言治所先上殿札子》...

佛教中灭情欲的佛经有哪些?
复次,贪欲之人心无厌足,如火添薪,亦如国王贪于土境,亦如商主贪其财利,如求慧解贪于听闻,如诸菩萨乐度众生,如是等人各于己事,皆无厌足。贪欲之人亦复如是,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想念,况亲近之,以是名为贪欲重盖。《...

五戒十善和十恶五逆 请详细的介绍下
第一,戒杀生。人不能杀生,一个人一旦杀生的话,他是超过不了凡尘的。 第二,不能有妄语。就是说不能吹牛、说谎、口是心非等。 第三,不能够喝酒。酒喝多了,真的是犯罪。连政 府都会挂牌,上面写喝酒驾驶,是犯罪,因为酒能乱 性。还有,不能邪淫。就是说不能经常动女人的脑筋,自己家里有太太,在外面再有女...

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廉洁名言
介绍:瓦鲁瓦尔(Tiru一valluvar,约公元一世纪)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泰米尔族诗人、思想家和伦理哲学家。二、当一个人用贪婪的眼光盯着官职的时候,腐败就会在他的行动中出现。出自:〔美国〕杰弗逊:《致考克斯的信》介绍: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

有没有关于诚信和礼仪的古诗古文???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
修学戒,定,智慧.只有学习正真的道理,觉悟清醒过来,才能脱离无边苦海的境地,到达真正安乐的彼岸.南无阿弥陀佛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释义:【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出处:孔子集语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

有才的人文言文
历次在富如金山、珠海的地区任职,但是家中没有金银宝石的装饰,室内没有美珠佩玉的珍玩。坦然守志,坚定不移,不求闻名显达,其事迹足可以淘汰贪官,警示贪婪百姓。臣蒙朝廷错爱任司牧之职,管辖远地,虽然怀有小心擢拔人的愿望,但是缺少识拔英才的能力,但我愿意把自己的愚见陋识,尽情坦露,举荐所...

梅县19816396505: 佛家语中有哪些是戒贪欲或是忌妒心的?求几句 -
冻薛清眩: “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 济公活佛圣训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

梅县19816396505: 找些佛教中关于清心戒欲的文章或句子 -
冻薛清眩: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

梅县19816396505: 求佛教经文里关于克制欲望或愤怒的选段,最好是梵文 -
冻薛清眩: 断欲篇:略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

梅县19816396505: 佛教戒律是什么 -
冻薛清眩: 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

梅县19816396505: 问:佛家弟子要戒除 贪 嗔 痴!上师教言:“脾气一发,以前的功德利益全毁了”.我知道我的脾气是我修 -
冻薛清眩: 达摩血脉论,悟性论六祖坛经等,上面有.如果看不懂.没关系.我教你一法.脾气一来,马上心念阿弥陀佛或者其他诸佛菩萨.直到心平气和.长行久之,必除.

梅县19816396505: 佛教的不杀生,禁欲应该如何理解 -
冻薛清眩: 真正学佛的人,目标是明确的.为了了生死出三界.不断杀,想出三界是不可能的.淫欲是轮回的根本.不断淫能了脱生死是魔说. 一般人信佛教的人,只求人天福报.所以佛陀也都教他们行十善业,种福田. 能持戒不杀,不淫的人,是深信佛经语深.

梅县19816396505: 什么是戒律?佛教中主要的五戒是什么 -
冻薛清眩: 戒律就是修行的做人做事的标准 就是止恶修善的开始五恶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五)饮酒.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恶.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称为五痛;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 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是:“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饮酒罪业,是心口病;淫罪业,是肾耳病,妄语罪业,是脾舌病;若盗罪业,是肺鼻病;毁五戒业,则有五藏五根病起.业谢乃差.

梅县19816396505: 佛门中有哪五戒?(像戒色...... -
冻薛清眩: 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

梅县19816396505: 什么是七情六欲?八戒指哪八戒? -
冻薛清眩: 一.佛家八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