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内容

作者&投稿:淫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丰碑
——公元196年张仲景的医术张仲景又名张机,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是一位卓越的有创造性的医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他生活的年代是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瘟疫四起的年代,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从史书中他看到记载有扁鹊给齐桓侯看病的故事,使他对扁鹊的高超医术非常钦佩,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疾苦为自己的志向。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刻苦钻研,好学不倦,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和医术,很快成为当时著名的医学家。
大约在公元196~204年间,瘟疫流行,张仲景家族200多口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病而死的占70%。面对这种景象,他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一部他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伤寒”就是现在的《伤寒论》,“杂病”就是现在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共10卷,22篇,选取了113个药方,397条治疗原则,是论述外感内热的辨证施治的专书。《金匮要略》共6卷,25篇。记载了药方262个,主要论述了内科杂病及外科、妇科疾病等,其中记载了40多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药方,书中列出的药物有214种。《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当时战祸不断,这部著作都已散失,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的整理,宋代林亿等人校正刊行的。
另外,张仲景还经过科学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临诊方法体系。他看病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病人的身体情况,观察病人的气色如何,再听听病人的声音,了解病人的症状,检查病人的脉搏。在治疗方面,他共归纳出4种治疗方法,就是汗、吐、下、和。这是他根据内经上所记载的治疗方法而来的。汗法就是用发汗排去病毒;吐法就是让病人呕吐,把积聚在胸腹的毒物吐出来;下法是让病人排泄,把肠胃中的毒物排出体外;和法是用药物和解体内病毒。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
另外,张仲景还主张有病要及早进行防治,他提出生病的原因,或是因为内在的关系,或是因为外在的关系,或是因为意外的伤害。在1700多年以前,已经这样有条不紊地记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指出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保养身体,遇事小心谨慎,节制饮食,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发现有小毛病,能及时医治,这样便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而有些疾病如不及早救治,是有生命危险的。张仲景在京师行医的时候,青年文学家王粲同他来往很密切。他们初次见面时,张仲景就对他说:“您身体有病,得早点医治才行,否则将来眉毛脱落,有生命危险,现在喝五石汤可以防治。”王粲听了他的话很不高兴,不久,两人再次见面时,张仲景就问王粲服药了没有,王粲回答说服了。但是张仲景却摇了摇头说:“从您的气色上看,不像是已经服过药的样儿,您为什么讳疾忌医,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粲仍然不信,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为什么要服药呢?几年以后,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了,半年后不治而死。
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医生,他能用针灸等技术治疗疾病,已经使用灌肠法导便,使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的病人,不仅在当时对人民保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就是到现在还有相当的效果,后世的许多方剂都是从张仲景的方剂变化而来的。
张仲景作为东汉一代名医,他继承了前人的医学遗产,而且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与他同时代的名医华佗读了《伤寒论》后,称赞道:“这真是活人的书呀!”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江南的医师把张仲景的药方秘不外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而《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后来被尊称为“方书之祖”,书中的药方被称为“经方”。它不仅成为祖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中大部分药方仍有很高的疗效,直到今天,这本书仍为学习中医的必读的经典书籍。

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辨明异说,发挥隐旨。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揭示了伤寒方证一体的规律性。柯氏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其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颇受后人推崇。在《伤寒论》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刊本颇多,现存十多种清刻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来苏集》排印本。②清·王丙撰。六卷。撰年不详。王氏按《千金翼方》卷九-十所辑《伤寒论》原文,并据《脉经》参校后作为原文定本加以注释。卷一-二,论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卷三-五,谈其它各经病状及治法;末卷述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等内容,并附杂方。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原刻入《世补斋医书后集》中。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二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诀病法》各一卷,亦均经陆氏校正。③明·史闇然、清·陈亮斯均曾撰《伤寒论注》,书未见。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伤寒论原文及译文是怎样的?
《伤寒论》原著内容非常丰富,从中节选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加译文,以下内容一阅。一、【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 1、头项强痛。2、而恶寒 【注释】1、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2、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3、恶寒:恶,去...

《伤寒论》是写什么的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书名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具体内容有哪些?
首先,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如同中医宝库的一颗明珠。作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再加工,他在战乱中抢救了这部医学经典,将其精华提炼为《伤寒论》,并进一步扩展为《金匮要略》,使得这门医学遗产得以延续,避免了失传的厄运。其次,他的另一部杰作《脉经》更是脉学领域的里程碑。王叔和以其深厚...

伤寒论本义内容简介
《伤寒论本义》原名《注释伤寒论本义大全》,是一部清代医学名著,由魏荔彤所著。全书共十八卷,分为特殊篇章与主体内容两部分。卷之首涵盖了伤寒的基本原则、脉象辨析、平脉理论、方氏图解、闵氏经络理论,以及张景岳的见解;这部分内容详细探讨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卷一至卷七主要阐述了太阳、阳明、少阳...

伤寒论阐释内容简介
这一理论体系基于对人体的细致划分,将人体分为表、半表半里和里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阴阳特性,进一步划分为阳性和阴性病症,总计六种疾病,即表、半表半里和里各对应的两种病症,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辨证体系。这种体系不仅考虑了定位(表里内外),还注重定性(阴阳寒热),体现出刘先生对中医经典的...

《伤寒论》机理内容简介
该书深入挖掘《伤寒论》的理论内涵,通过对症候分析、病因病理的解析,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深层原理。通过研读,读者不仅能掌握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法,还能领悟到疾病防治的哲学思想,从而提升整体医学素养。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医学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益匪浅,推动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应用的...

《伤寒论》解读内容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详尽阐述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经典医学专著,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理论体系完备,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著作。它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显示出高超的科学水准和实用价值。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持续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备受医界推崇。元代医家朱丹溪强调...

宋代校正的《伤寒论》内容详述及其价值?
林亿在学术上尤为严谨,以校《素问》为例,他汇集了数十家的见解,深入探究每个问题的源头,修正了六千多字的错误,并增补了两千多条内容,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宋版《伤寒论》在中医领域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因此,宋版《伤寒论》不仅是张仲景医学思想的传承,也是宋代医学家林亿严谨校订的...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伤寒杂病论分为哪两本书
《伤寒杂病论》便正式被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著作) - 搜狗百科
向邢妥星: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论》主要写的什么 -
向邢妥星: 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向邢妥星: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系统总结了汉朝及其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的专著.《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著作,...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是什么?
向邢妥星: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作,这部书不仅总结了东汉前我国人民同疾... 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注,又经宋代高保衡、林亿等人校正,成为现在的《伤寒论》...

凭祥市19753947423: 谁懂伤寒论? -
向邢妥星: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凭祥市19753947423: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着重阐述了哪些内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向邢妥星: 东汉南阳名医张仲景基于伤寒病的猖獗流行,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 后经晋王叔和重编整理, 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为《伤寒论》十卷及《金匮...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
向邢妥星: 《伤寒杂病论》自序称全书共16卷,但与史载卷数不一致.从王叔和 整编后八个世纪,到宋代经过“校正医书局”考订后,分为《伤寒论》与 《金匮要略》二书,流传至...

凭祥市19753947423: 伤寒的中医理论是什么?
向邢妥星: 病名来源伤寒论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