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与中论的区别

作者&投稿:傅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论的佛教论书
(3)佛护《根本中论注》︰其藏译本亦由华利赛刊行。印度古代学者月称及清辨等人由于对此注的看法不同,致使中观派分裂为二。(4)清辨《般若灯论》︰现存汉译及藏译。汉译是唐·波罗颇蜜多罗所译《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此译译文粗劣不堪,故学界多用藏译本。(5)安慧《大乘中观释...

讲中观的佛经有几部?
中观没有佛经,只有菩萨们的论著,无经有论,只有论,非常非常多,《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中观庄严论》《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鬘论》 ,等等……

三论的佛学三论
【三论】三论宗所依的论典。指龙树的《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与提婆的《百论》二卷等三部,皆由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系龙树、提婆二人为破斥小乘诸部有所得的执见,及彰显无得中观的真理所撰。《中论》前二十五品破大迷,述大教。《十二门论》始终破大迷,通申大教。《百论》通...

三观的正确解释
三观的解释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 之一 。谓从事物缘起中观 悟空 、假、中三谛。 隋 智顗 《 摩诃 止观》卷五上:“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 明 破悭 道人 ...

中观与唯识有什么区别?
2、特点不同: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观的本体为智慧,以般若慧观察一切法,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生,皆是假名而成,皆是空。3、思想不同:中观思想根源于初期大乘时期流通的《般若经》,龙树撰写了《中观论...

观来去品主要讲了什么,请以教证说明?
中论--观来去品,本品主要观察来去。人们认为有来去,比如从彼处来到此处,从这里去往那里;从善趣转生到恶趣,又从恶趣转生到善趣;心中先生起柱子的执著,之后又去执著瓶子;心中先生起无的分别,之后又生起有的分别。世间虽然有来去的说法,但依佛法的究竟奥义,来去是不存在的。关于不来不去的道理...

佛教中观是什么意思
1、佛教中中观的意思是最中或至中。谓中观学就是系统的介绍法性空慧宗也就是般若系思想的学问。龙树在《中观论》中,以至中来形容释迦牟尼所说的中道,远离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二边,又称八不中道。以观察中道,作为修持禅定与智慧的方法,即是中观。所 2、中观思想根源于初期大乘时期流通...

三论宗的引证解释三论宗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三论宗的引证解释是:⒈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后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后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三论宗...

三论宗讲佛性实有如何理解
“因因”就是智慧,因为十二因缘能生观智,即是此观智因“因”而有,故名此智慧为“因因佛性”。 “因”是相对于境界而言,“因因”是相对于智慧而言。 “有果”就是三菩提。谓由修观智,证得菩提果,名为“果佛性”。 “果果”就是大涅槃,即菩提已是果,由证菩提,得入涅槃,故涅槃名“果果佛性”。 菩...

三观是什么?各是什么意思?详细点!
2、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3、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

钟别15241624996问: 入中论和中观论有什么不同 -
穆棱市婴儿回答: 《中观论》即《中论》,是古印度龙树大师所著的关于佛法中的中道问题的论说.《入中论》是古印度中观学派月称大师所著的对龙树《中论》的注释.二书成书时间相隔大概二三百年以上吧.

钟别15241624996问: 中观论,中观论疏,中观论讲记有什么区别? -
穆棱市婴儿回答: 中观论疏是解释中观论的.而中观论讲记是解释中观论疏的. 这就相当于几何中的公理.定理.推论. 佛经相当于公理.公理不需要证明.他是大众公认的. 论相当于定理.定理需要由公理来证明. 疏相当于推论.推论需要由定理来证明. 讲记相当于推论的详细讲解.

钟别15241624996问: 般若中观思想知道是什么?谢谢 -
穆棱市婴儿回答: 中观派,与瑜伽派对立,以龙树菩萨所著《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其思想认为:由世俗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方能证得的诸法实相,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

钟别15241624996问: 大乘般若中观之智,帮我解释一下啊!! -
穆棱市婴儿回答: 中观派是出自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的一派,代表人物是龙树菩萨,他做了一部论著叫《中论》是中观论的代表作.中观的主要思想是'八不缘起',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用这八对矛盾来说明诸法缘起性空. 而其根...

钟别15241624996问: ”八不中道”的具体内容. -
穆棱市婴儿回答: 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文,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所说. 龙树论...

钟别15241624996问: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藏传佛教,大乘佛教有什么不同? -
穆棱市婴儿回答: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

钟别15241624996问: “生、死、常、断、往、来、一、异”八个字的意义是什么? -
穆棱市婴儿回答: 【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文,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

钟别15241624996问: 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分别? -
穆棱市婴儿回答: 大乘佛教 Mahayana Buddhism 佛教派别.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

钟别15241624996问: 何为“唯识”?何为“中观”?
穆棱市婴儿回答: 唯识是唯识宗的要义.强调万法唯识,都是心相所变.根本上是由种子识即阿赖耶识所生发.所以从教义之归属看属于有宗. 而中观则类似于一种辩证法的观念,类似于儒家的中道,但更加的灵活多变,强调不执著,当然也不要对不执著起执著之心,不落任何一边,也不强调不落任何一边,非常的圆满灵巧飘零,是一种活泼泼地破除一切妄念的修为之法. 从认识上来说,唯识肯定是强调种子识如何脱离尘染,最后进入涅盘.而中观在认识上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是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 从修行而言,唯识要去回归种子的缘起,堪破一切皆为心中之妄念,而回归清净.而中观既不肯定现实为虚无,也不否认现实为虚无,既是虚无又是实在,既非虚无又非实在.只有随缘化解一切执著执念.

钟别15241624996问: 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穆棱市婴儿回答:[答案] 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佛教较早出现的重要派别.大乘思想在酝酿了百年左右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龙树从佛教的根本精神出发,在批判地吸收各种学说的基础上,对当时已有的大乘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全面地组织起一个完整的大乘思想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