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及裴松之注

作者&投稿:国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魏略 不受重视-鱼豢据说忠于曹魏而且一生未仕晋 吴书 乱-吴书算是编写人最多的一部了 而且由好几代人记录 其中有些人文笔不好 还有的人写到一半被杀 总之 《三国志》在成书的时候放弃了大量史料 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简略 让人弄不明白的地方 后来裴松之收集了更多的史料来完善《三国志》 其中包括...

曹操屠杀吕伯奢全家是真实历史还是抹黑的?
1)《魏书》曰(<魏书>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王沈编著的,记录了三国时期曹魏的部分史事,当前原书已佚,其片段只能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里面看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从成书...

《三国志 诸葛亮传》的裴松之注
裴松之对于敌国传闻,以讹传讹的材料的择取是十分谨慎的,《诸葛亮传》注引曹魏史官王沈《魏书》一条。史称王沈《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裴松之引《魏书》记诸葛亮之死以为参考,同时指出王沈夸大其辞,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最终裴松之还是信从陈寿的说法。裴松之对陈寿的成就是十分尊重的,他...

三国志注的内容简介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

那里有《三国志裴松之注本》白话文
《三国志》裴松之注本 东晋时历仕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入宋后任中书侍郎。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司马诏之心,路人皆之是什么意思?
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出处:《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陈寿《三国志》叙事简要,取材严谨,问世后即得到时人称赞,如“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陈寿本人也被称赞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至南朝时,宋文帝却以《三国志》“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乃命裴松之为之补注。裴松之并未遵循...

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非原文)
曹操逃出京都,董卓下令追捕,在一路东归的途中,曹操几次差点被抓住,搞得曹操过于紧张,小心翼翼,带着数骑人马投奔故人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几个儿子招待曹操,没想到曹操多疑,怀疑吕伯奢的几个儿子想要绑自己到官府领赏。曹操太过于敏感,没有多加询问,就立即带着自己手下的几个人马杀了...

裴松之注三国志作者简介
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关于《三国志》的成书年代,虽然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历史资源。魏国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而吴国则有韦昭的《吴书》作为基础。然而,蜀国由于缺乏官方史书,陈寿不得不依靠自己采集的资料,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独特和珍贵。

裴松之是不是给整本的《三国志》做了注?还是只有一部分?
全注 《三国志》裴注引用书目 二画 《九州岛春秋》(司马彪撰)《九州岛记》(荀绰撰。注:此书总名《九州岛记》,则分为《冀州 记》、《兖州记》等各篇)三画 《三辅决录》(赵岐撰) 《三朝录》《三国评》(徐众撰) 《山阳公载记》(乐资撰)《山涛启事》四画 《太康三年地记》《...

陈狭13529327971问: 请问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中,一段裴松之的注的解释:“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P.S:这段注是于正文“五年... -
乐山市嘉瑞回答:[答案] 况且魏武帝(曹操)当初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却用夫差死后话理解魏武帝的意思,不是那样的. P.S:就是反驳不应该那样看待曹操. 大概意思吧,见谅.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与裴松之注的关系? -
乐山市嘉瑞回答: 《三国志》,陈寿(原蜀国人)写的,24史之一,列入正史,不准确的信息基本没有采纳. 《裴松之注》,是裴松之给《三国志》写的注解,把一件历史事件的各种言论都列出来供世人了解,相对来说没有《三国志》严谨,但有另外有其特色.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简介 -
乐山市嘉瑞回答: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中如何描述“空城计”?
乐山市嘉瑞回答: 第一例:《三国志魏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建安)二年春,(太祖)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与裴松之注的关系?
乐山市嘉瑞回答: 包括.注,就是注释,是对文本的主旨、词语、用典、具体内容等方面所作的说明.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是谁的作品? -
乐山市嘉瑞回答: 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陈寿(亦作长寿,233~297),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人晋后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陈寿著《三国志》,受到大臣张华的称赞,并说要把晋史也托付给他. 《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他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叡为帝.

陈狭13529327971问: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同上
乐山市嘉瑞回答: 晋朝陈寿著,宋朝裴松之注.

陈狭13529327971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
乐山市嘉瑞回答: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

陈狭13529327971问: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可用来说明什么呢?
乐山市嘉瑞回答: 难眩以伪是指难以被假象所迷惑.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译文: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难以被假象所迷惑.赏析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陈狭13529327971问: 朱自清 匆匆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的名言.写两句 -
乐山市嘉瑞回答:[答案] 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