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作者&投稿:澄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语文求答案,谢啦!)李丰传(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求译文~

翻译:
李丰,字安国,是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任职被征召随军。起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品性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得到全国人的一致称赞,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命他断绝跟宾客来往。起初,明帝是太子时,李丰还在研习学问。等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后来,他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他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借口生病(不上班)。按照当时台省的制度,生病达一百天就要解除官职。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会突然病愈,然后又卧病在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好多年,都做到郡守的职务,李丰曾经在别人面前特别告诫过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担任太守,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依仗宠幸。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有人世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传说中的恶鬼)一样作恶。”那意思就是李丰虽然表面上清净无为,但内地里图谋大事,跟游光很相似。等到司马宣王奏请皇上诛杀曹爽,将战车停驻在朝堂下。告知李丰后,李丰非常恐惧,精神立即萎靡,蜷伏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个职务不是特别显要,但想到自己与皇上联姻,想要依附皇上,就接受了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奏明皇上任用了他。
李丰担任中书二年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不知道谈论些什么。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给他,李丰没有告诉实情,景王就杀了他。这件事是秘密处置的。
李丰前后做了两朝的官,他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只是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要有所侵占攫取,他不时会得到皇上赏赐的钱财布帛,总是施舍给外面的亲族;得到赏赐的宫人,也大多送给子弟。而李丰则把赏赐都送给了诸位外甥。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旧多了(旧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

《魏略》 作者鱼豢 一部记录三国时期魏国的史书
《三国志》的基本材料取自《魏书》(这里的魏书是指王沈与荀顗、阮籍一同所写的《魏书》)《魏略》《吴书》以及自己出仕蜀国时自行采集的 所以说《三国志》中本身就含有《魏略》的内容了 但由于陈寿治学严谨 而且这三本书有各自不可取的地方 魏书 犯讳-王沈职责当时的世族制度 魏略 不受重视-鱼豢据说忠于曹魏而且一生未仕晋 吴书 乱-吴书算是编写人最多的一部了 而且由好几代人记录 其中有些人文笔不好 还有的人写到一半被杀 总之 《三国志》在成书的时候放弃了大量史料 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简略 让人弄不明白的地方 后来裴松之收集了更多的史料来完善《三国志》 其中包括魏略

全文太多,摘选(李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韩哀的引证解释韩哀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韩哀的引证解释是:⒈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按,今本《吕氏春秋·勿躬》作“寒哀”。引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王良执靶,韩哀附舆。”《三国志·蜀志·_正传》:“韩哀秉_而驰名。”裴松之注引《吕氏春秋》:“韩哀作御。”。韩哀的引证解释是:⒈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按,...

刘备为何事落下假仁义的骂名?
《三国演义》欲表现刘备的宽厚仁慈,故将许多决策都说成出自诸葛亮等人。例如入川问题,似乎从头至尾全由诸葛亮、庞统二人策划,刘备只是被动实施。其实,在入川过程中,刘备充分施展了他作为韬略家特有的手段。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记载,赤壁之战以后,孙权欲与刘备共同取蜀,扩大势力,...

傲逸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傲逸的引证解释是:⒈高傲放纵;高傲超逸。引《三国志·魏志·荀_传》“军国事皆与_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__衡_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诃剌_国》:“其形伟大,其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_。”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究竟是哪里人呢?
一、裴松之补注《三国志》这个人,姓裴名松之字世期,南朝宋代人。他最为后人熟知的事迹,就是为《三国志》作注。陈寿作《三国志》,囿于史实的缺乏,许多人物传记都相当简略,并没有很好地反映三国时代的原貌。到了裴松之生活的时代,魏、晋两朝收集的官方档案、文书和史料逐渐流出,为补全《三...

傲逸的引证解释傲逸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傲逸的引证解释是:⒈高傲放纵;高傲超逸。引《三国志·魏志·荀_传》“军国事皆与_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__衡_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诃剌_国》:“其形伟大,其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_。”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攻心为上的意思
攻心为上的意思是: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上:上策,高明的计策或办法。拼音: [gōng xīn wèi shàng];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造句:会议的拟办既要兼顾政...

三国里赵云的妻子是谁?
历史上赵云总共有二位妻子,分别是樊夫人、马云禄。第一位是樊夫人,此人她是"赵子龙罗曼史"中唯一有史书记载的女性。有《三国志》里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为证。第二位是马云禄,马腾的女儿,马超的妹子,由于自幼随父习武,不但善做女红,而且更是一身的好武艺,性格豪爽又不失温柔,另外...

三国志注的引用的主要文献
裴松之作注的过程中,尽可能博引记载三国时代史事的著作以成其注,故其《注》包罗宏富,所引材料非常广泛。如依图书四部分类法,他所引的全部书目,计经部22家,史部142家,子部23家,集部23家,总计210家。若除去其中关于诠释文字及评论方面的,则专为增补史事的为150余家。《异动杂记》——孙盛...

历史上的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
许攸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以下是对许攸为人的具体分析:1、极具才能 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三国志》中陈寿称他为“王佐之才”。裴松之注引前代...

手不释卷的成语出处?
【成语】: 手不释卷 【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举例造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

会理县15055093737: 描写时间的诗句小明不珍惜时间,可以用哪句诗句来劝他 -
员沫舒胸:[答案]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

会理县15055093737: “必当先;读百遍!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出处、作者、意思.:) -
员沫舒胸:[答案]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一定先把书读好多遍.必:一定 .百:多

会理县15055093737: 结髦是什么意思 -
员沫舒胸:[答案]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备性好结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髦而已矣!'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备喜欢把髦牛毛...

会理县15055093737: 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10句短一点的 -
员沫舒胸:[答案] 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

会理县15055093737: 表示时间宝贵的格言 -
员沫舒胸: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

会理县15055093737: 三国中张飞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
员沫舒胸: 张飞的父亲在历史中没有明文记载. 张飞(165年—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其兄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

会理县15055093737: 休轻追七步, -
员沫舒胸:[答案] 七步是讲三国时曹操之一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七步”这一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 曹植与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是... 三余的来历《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注引《魏略》云:董遇善治经传,人从学,他强调多读,多读...

会理县15055093737: 三国演义中到底有没有空城计? -
员沫舒胸: 诸葛亮的空城计正史并无记载,《三国志》的裴松之曾加以驳斥,认为即使司马懿怀疑有伏兵,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正可以驻留附近,观察虚实,何至于就立即退走?但是作为小说,但也不妨.小说本来就是虚构,其中的描写,不可能尽都合情合...

会理县15055093737: 形容时间过的快的句子 -
员沫舒胸:[答案]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一日三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

会理县15055093737: “厚葬无益于死者”可引用描写什么?
员沫舒胸: “厚葬无益于死者”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 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悲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句古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