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管带方伯谦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坏人?

作者&投稿:吕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海战,怎样评价方伯谦?~

北洋海军“济远”管带方伯谦,因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率舰先退之罪名,于1894年9月24日被清廷以“临阵脱逃”之罪名处斩于旅顺口。百多年来,史学界对于方伯谦之死时有争论,但在大陆的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均持否定态度,故此问题作为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支课题,只是在专业圈子中为学者所关注。


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战后以“首先退避”、“牵乱队伍”,“拦腰:中撞扬威”三条大罪被正法于旅顺军前。有人认为,三条罪名并不成立,方伯谦被杀不是罪有应得,而是晚清一桩冤案。

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九日(1894年9月18日)清晨,即黄海海战的次日,方伯谦担任管带的济远舰以炮毁船坏,无法归队先于舰队直接回旅顺。八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刘步蟾于电李鸿章称:“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拦腰撞坏扬威”,对方伯谦要“严行拿办”。八月二十四日,方伯谦为丁汝昌所拘,二十五日天未明时,即被处死。


丁汝昌从电请参办方伯谦到对方伯谦的正法,只短短三天,中间且未经任何审讯。有人认为,李鸿章、丁汝昌以雷霆手段处死方伯谦,其实质在于把方伯谦当作替罪羊,为李鸿章、丁汝昌的战败责任开脱。因为黄海战败,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者李鸿章难辞其咎,舰队提督丁汝昌也罪责难逃。为了脱罪,他们千方百计找替罪羊,炮制出诬方的三条罪状,将战败责任全推在方伯谦头上。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济远舰不是“首先退避”。济远舰是因在战斗中遭受日舰的炮击引起舰体起大火而不得不于下午1时10分之后首先退出战场,这是事实,连李鸿章在处斩方氏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真正“临阵退缩”者应是广甲舰吴敬荣。济远舰是在被4敌舰截击在阵外受围攻,激战三个小时之后,左翼的致远已沉,广甲惧逃,经远离阵自救,只剩济远一舰孤军作战,得不到主队的救援,又因船坏炮毁,人员伤亡严重,于危急情景下冲出重围西撤的。从3时30分以后至5时30分,济远舰始终在战场上与敌舰周旋,且战且退,“战至日舰收队”。

其次,北洋舰队战阵之乱,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非方伯谦之罪,实应由丁汝昌、刘步蟾负组织指挥不当,编队队形失误之责任。

指挥不当。开战之初阵势已散乱,并把最弱之舰抛于阵脚。当丁汝昌获得日军舰队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全军起锚追击。“各军闻令,争先起锚”,由于各舰速度不一,且有些舰只起锚时间较长,于是北洋舰队“不及列队,零落而出”。而就是如此情况下,丁汝昌却令旗舰以八节的速度航行,以致在后之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均赶不及。舰队阵形有似单雁行,又似双雁行。战争发动后,丁受伤,但伤势并不重,却放弃了统帅全军作战之责。舰队没有总指挥,旗舰失去指挥作战功能,敌乘势以快船攻右翼弱舰,复又夹攻;北洋舰队,截击左翼诸舰于阵西,使北洋舰队形势处于极不利地位。这点就连日军后来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都发出感叹:“方其战时支那舰队泛沉于汪洋巨浸中,若离若合,一似全无纪律者”,“支那舰队本无次序,至此更无纪律……而其散漫无纪,可叹也”。

刘步蟾擅自改变舰队接战队形,更使船队混乱。海战开始,旗舰“信号所示为诸舰相并横列以主舰居其中”,以致“自其开始交馁,即列成凌乱之半月形”。这种阵势,形成了在海战中的不利态势,不利于舰队机动,不利于舰船火炮的发挥,只能使用前主炮射击,不能发挥后主炮和两舷副炮同时射击作用,又不易保持队形,反易遭敌舰炮火命中。刘步蟾又过早下令发炮,“所击皆不中,尽落于海”,并把丁汝昌震掀受伤。此皆组织指挥不当所致。交战不久,定远舰帅旗于第三次排炮时,被敌炮击落,坠人海中便不再升,战阵更乱,“督旗不升,各舰耳目无所系属,督船忽左忽右,亦无旗令,而阵益散”。舰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形成全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各舰处于各自为战,被动挨打局面。不仅如此,由于日本躲开定、镇巨炮,避强攻弱,围两翼弱舰,逐个围击,于是北洋舰队的队形更形紊乱。

最后,扬威舰不是为济远舰所撞。扬威在开战后不久,于1时10分即已中敌炮起火,向大鹿岛方向撤退,并在大鹿岛附近(东经123°40北纬39°37处)搁浅,于十九日被日海军用水雷轰碎。济远舰退出战场是在3时30分之后,此时,扬威已不在战场,因此,可以断定济远舰绝不可能在战场上把扬威撞坏。同时,济远舰又不可能驶进大鹿岛搁浅处撞坏扬威。这因为扬威是在战阵的右翼外侧,而济远则在战阵之左翼,一左一右两个极端相撞是不可能的。扬威由战场向西北方向大鹿岛驶去,济远则向战场的西南转西方向旅顺驶回,两舰相背而驶,间距愈离愈远,无论如何在行驶中是不可能相撞。

方伯谦被杀是不是冤案,恐怕还要做进一步的考证。但是,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败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败在这个王朝从制度上的根本腐败则是肯定无疑的。这个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下,也曾被迫学习西方,训练新式海陆军,但这些学习只是在一时被打痛了的情况下的生理反应。一旦伤疤好了,不感到痛了,就转而追求享乐,将保国卫土的有限资源用于个人的奢侈生活,用于维持其对中国人民的专制统治上。战争失败了,不是检讨自己的错误,励精图治,而是忙于推诿责任,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道光帝之于林则徐、李鸿章丁汝昌之于方伯谦,无不如此。

  有如下几个人物很是有名,为你奉上:
  1:邓世昌: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誓死不屈!邓世昌临危不惧,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的主力舰——“吉野”号撞去,准备和它同归于尽。但“致远”号速度远不及“吉野”快,没有追上它。最后,“致远”号被“吉野”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舰上的2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充分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
  2:刘步蟾,最悲壮!
  刘步蟾
  光绪十七年(1892年),北洋舰队应邀前往日本访问,在对日本海军舰船细心考察后,刘步蟾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已超过中国,并立即通过丁汝昌报告李鸿章,请求为海军添购船炮。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海战结束后,刘步蟾因功升记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
  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3:还有丁汝昌等英雄,不再一一列举!

有争议的历史
 一直以来,方伯谦的旁系后裔,仍然根据方伯谦伪造的丰岛海战的报告,结合一些当时错误的报导,意图为方伯谦“平反”,我们来看看当时丰岛海战的情况:
1,方伯谦记录的济远号的航海日志:
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依山而行,方向不定。 上午五点半,看见远处有烟。
上午七点,见倭船三艘前来。七点一刻站炮位,预备御敌
上午七点四十三分半,倭督船放一空炮。广乙即自行驶去
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倭三船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战到十点,彼此停战。
十点一刻,见操江前来,即旗告我船与倭开战,令其回去,操江见旗即刻转向,敌船一见操江,行缓故不及追赶也。
十一点,见倭督船又来追赶。十二点赶到,在我船之左。我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并击毙倭提(提督)并官数十人。彼知难以抵敌,故挂我龙旗而奔。我船舵机已坏,故亦不追赶,定向回威。
以上段落摘自《日清战争纪实》,1894年出版
从方伯谦的日志上看: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驶去,给人感觉广乙作战不积极,而济远号孤军奋战的感觉。另外击毙日舰提督,击伤日舰并逼迫其悬挂龙旗而逃,给人很深的反败为胜的印象。舵机损坏,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追击的原因。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详细询问后,向朝廷做了汇报。上海《申报》等根据这方面的报告和消息,刻意写出文章,英雄化方伯谦。
可是之后出现了一连串铁证,证明方伯谦的报告存在极大的问题”
2,当时的英国运兵上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侥幸的是,当时的船长以及北洋水师洋员翰纳根等人遇救脱险,据翰纳根回忆:“......九点钟,我们看到最前面一只船,挂有日本旗,上面还有一面白旗招展。该船很快向我们开过来,经过我们时,它把旗降下一次,然后又升上去,以示敬意。” 而高升号船长也是亲眼目睹:“......掠过一只军舰,它悬挂着日本海军旗,上面再有一面白旗,这就是中国军舰济远号。”
以上摘自《中日战争》,1957年出版
3,事发当时,驻日公使汪凤藻汇报在日本:“未言提督亡,吉野沉”
4,操江号是一个轻型炮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作为运输舰使用,丰岛海战中北日本俘虏,当时船上
5, 当时和济远号一起护航的,还有一只中国军舰广乙号,
上摘自《中日战争》6,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19,22页
3,操江号是一个轻型炮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作为运输舰使用,丰岛海战中北日本俘虏,当时船上洋员丹麦人米伦斯也被一同押往日本,8月14日,其再日本长崎关押地写了一封长信:“......二十三日早九点,见高升号轮船被日本大铁甲三号拦住,该船距离操江号约3英里。操江管带即行转舵驶回,向西约行一点钟之久,见济远兵船突由一岛之后傍岸驶出而行,与一日本兵船开炮互击......至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时,该船驶近操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操江船头驶过,想离约半英里。济远悬挂白旗,白旗之下是日本军旗,舱面税收奔走仓皇......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
以上摘自《盛档。中日甲午战争》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5---146页
4, 当时和济远号一起护航的,还有一只中国军舰广乙号,方伯谦的报告中称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离去,给人作战不积极的印象。方伯谦并称:“中敌两炮,船即外邪,不知能保否” 1894年7月底,后勤要务宣盛怀接到一封英文信,在丰岛海战后首次得到广乙的消息。来信中称广乙在作战中受伤,在朝鲜海滩停泊,10多名船员到达牙山,可能已经搭乘一个英国船返回了烟台。9月初,其管带林国祥终于现身,其报告称:“其时,济远在前,竟过倭船之侧,倭船并未扯旗请战,及广乙行至日船对面,该船忽开一炮,以击广乙,济远在前,见之并不回轮助战,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
5, 日舰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对于他在追击济远号时也有很详细的记载:“我舰乃追击济远号,彼乃在小波拉海上举起降旗。这时遇到一艘英国船我舰鸣空炮令其投锚停船,该船乃立即停下。我舰更加紧追击济远号,到了离三千多码时发射船首的大炮,济远号至此举起了日本海军旗,上加白旗,表示投降。此时司令官命令我舰靠近旗舰,因此停止追击,等待司令官的命令。”

这些证据,无论来自哪一方,都是惊人的相似,所有证据表明:方伯谦的济远号在丰岛海战中的航海日志和报告都是伪造的,其贪生怕死,开战不久就自行逃离,在逃跑中竟然接连悬挂白旗和日本军旗,对于操江号和高升号,也未作任何提醒。铁证如山。

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有绝对的好人,事物都是相对的,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分析这个问题,其人在历史上只是很淡的一笔,好评就是在辽宁抚顺修建威远炮台,耗资少,被当时世人广为好评,初次之外,在实际战斗中,表现人性的卑弱,名义上是为了保船,实际上是胆小怕敌,作为管带,相当于一舰之长,没有一丝英雄气概,也带来了杀身之祸。
所以说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表现,是不能用好人与坏人的来区分。

甲午真英雄方伯谦。向身怀将帅之才方伯谦致敬。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有人居然把泥沙弹头,堂而皇之硬说为实心弹头。更有人说中国不会造炸开的开花弹,中国当时连复杂几十倍的水雷和鱼雷都会造,还不会造装火药靠撞击引爆的开花弹?北洋舰炮大部分都是克虏伯炮,德国克虏伯炮都是爆炸的开花炮弹。而实心穿甲弹,据查实心弹或穿甲弹是穿甲以后再爆炸,内部构造空心小,装得也是炸药。里面不可能装泥沙,价钱比开花弹贵。炮弹装泥沙是百分百阴谋,任何其他解释都是居心险恶。
据查,其实炮弹引爆非常简单,炸药加火石什么弹都可以引爆。只要弹头撞击火石马上引爆,延迟爆炸需要引信线,只要火石加火信线隔开炸药,迟一两秒爆炸。引信就是火石,当时不过是加工的火石(合金打火石)。火炮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不会造开花弹,天大笑话。
炮弹内置引信,引信就是打火石,是加工的合金火石,当撞击打火石时,就能产生火,点燃炸药爆炸。泥沙弹头重量跟开花弹一样重,只能解释是阴谋不让你知道是泥沙弹头。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据日本吉野舰长河原要一回忆,吉野舰想追击济远舰,济远舰连发4炮弹,第一发打毁了船头,第二发打坏了指挥台,第三发最厉害,中了吉野舰右舷,穿透钢甲,击穿发电机,然后又穿入机舱里,所幸的是,弹头里面未装炸药,使吉野侥幸免于报废,吉野舰因此不敢穷追。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滥用职权。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借用毛泽东对李鸿章的评价〝舟大水浅〞意思是〝志大才疏,才能浅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借用左宗棠对李鸿章的评价〝误尽苍生〞意思是〝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宰相无道则国不昌。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国贼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邓世昌是被李鸿章特意奖励,李鸿章可是一大卖国贼,那邓世昌虚假功名又有什么意义?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按照当时情况,既然致远号的船身已经被击中,并且有了大幅度的倾斜,怎么可能去撞上日本军舰?

前期可能在水师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丰岛海战,弃运送陆军的船只不顾先逃;大东沟海战,有谎称舰只受伤先逃,并撞沉另一艘受伤船只。看来是经不起实战考验的,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那要看你从哪个角度了,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甲午战争时,第一个被斩的海军将领是谁,到底是冤杀还是真逃兵?_百度...
相信学过历史的都是知道的,在甲午海战中首逃的清朝将领叫做方伯谦,字益堂,福建人,早年也是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然后到的英国学习驾驶,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留过洋的海军将领了。在甲午海战上,方伯廉管带的济远号经过了激战,发现打不过日舰,然后就逃走,同时升起了白旗,可疑的就是这时的济远号仍...

甲午战争中临阵逃脱的舰长叫方伯兼吗
方伯谦。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

有谁知道清朝与清朝末年的军队编排,以及军衔制、军装的样式?
巡抚和总督地位虽高,但刚开始只是一种临时设置的差使,从名义上讲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应算布政使,全称为“布政使司布政使”,其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管民政和财务,好象古时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他也好象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当巡抚和总督成为固定职务后,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为巡抚和总督的僚属。

中国古代公爵侯爵伯爵的封号
1、汉代 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 窦婴 魏其侯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

引爆甲午战争的朝鲜版“太平天国”有怎样的意义?
同时,它还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上面这段分析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中介绍中日甲午战争之时通常都是用类似的表述,也就是说,是朝鲜发生了乱局,日本趁机而入准备实现侵略野心并对传统东亚霸主清朝进行打击,最终获胜。 这当然是历史的大致走向,没有问题,作为中国人,自然更加关系的是甲午战争对...

华艺国际秋拍吴大澄旧藏秦权拓片:晚清士林文化与金石文化的动人写照
诸城刘燕庭方伯旧藏,今为汉军继幼云所得。重湘平一两七钱,稍弱。文中的“汉军继幼云”即杨幼云,陕西著名古董商,帮吴大澄搜罗古物,是吴大澄在收藏方面的重要友人。 《权衡度量实验考》著录 页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承蒙国内资深藏家的支持,此权范实物亦同时亮相华艺国际2018秋拍,为“物外——文人书房”专场...

中国古代官职系统明列
5、陆军副参领:任教练官,一等参谋官,正军械官,中军官;陆军同副参领:任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执法官,总马医官,一等书记官。从三品,秩视游击。6、陆军协参领:任管带官,二等参谋官,副军械官,参军官;陆军同协参领:任副军需官,副军医官,正马医官,二等书记官。 正四品,秩视都司。下等:7、陆军正军校:任...

找历史资料
因为在同时期西方音乐中,这样的曲子根本不敢设想。就在宋朝期间,在远离中国的欧洲,也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战争: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在11世纪前后,罗马教皇下令:进攻东方。这是一次为了利益的宗教战争。教皇利用基督教教义,说有一个天上的耶路撒冷,一个地上的耶路撒冷。地上的那个现在被异教徒所占领。而基督教应该收回圣城...

魏姓古代有哪些名人
1、魏无忌 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

安源区18716559348: 甲午海战中刘步蟾和方伯谦,在甲午风云电影里描述这两个人都是贪生怕死之徒,而真正的历史上,这两个人的表现真的很英勇吗?? -
衡顺健脾: 是的,电影有时会为了突出主人公而对配角做艺术化的处理

安源区18716559348: 北洋水师方伯谦到底是不是被冤杀 -
衡顺健脾: 不是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22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

安源区18716559348: 甲午战争前清朝有个逃跑将军 -
衡顺健脾: 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有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叫做方伯谦,临阵逃跑,为了保命还曾挂起过白旗,这是投降的标志,危险解除后他把白旗撤掉,不仅丢人还丧失了国格,事后还想蒙混过关,最终事情败露被斩.

安源区18716559348: 方伯谦在甲午战争中几次逃跑,究竟是被冤枉还是事实 -
衡顺健脾: 合理撤退成分居多,清朝没有军事法庭,方伯谦无法为自己辩解,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方伯谦的济远舰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仅凭一舰之力又无法战胜数量和质量远远胜于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战斗和撤退都不属于违反军令.

安源区18716559348: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各舰长,管带,长官们,都是怎么牺牲的? -
衡顺健脾: 甲午中日海战北洋舰队管带名单共12位: “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镇远”号管带林泰曾、“靖远”号管带叶祖珪、“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来远”舰管带是邱宝仁、“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超勇”舰管带是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是林履中、“平远”号管带是李和.、广丙”号管带是程璧光、“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广甲”号管带是吴敬荣、

安源区18716559348: 甲午战争中中国有谁逃跑了 -
衡顺健脾: 济远号逃跑(管带方伯谦未战先退,后被斩首,不过史学界对其是否为冤死仍存争议,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

安源区18716559348: 北洋舰队参加黄海海战的12艘军舰的各舰管带分别是谁? -
衡顺健脾: 定远管带:刘步蟾 镇远管带:林泰曾 经远管带:林永升 来远管带:邱宝仁 致远管带:邓世昌 靖远管带:叶祖圭 平远管带:李和 济远管带:方伯谦 超勇管带:黄建勖 扬威管带:林履中 广甲管带:吴敬荣 广丙管带:程壁光

安源区18716559348: 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投降的官员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
衡顺健脾: 情况不同.比如叶志超,这个一溃五百里,带着朝鲜清军主力,却几乎没有和日本怎么打硬仗的家伙,判了死罪,但最后却上下通融了一番,回老家养老去了.不过,那北洋水师的方伯谦,放弃战友逃跑,却被杀死了.总体上看,都受到了所谓的惩处,但情况不同,有的门路走对了,就没有事情;有的人错误太大,就被杀了.

安源区18716559348: 洋务运动的三只海军舰队 -
衡顺健脾: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

安源区18716559348: 在甲午海战中,方伯谦为什么总想着逃跑?八旗铁蹄为啥不把日军踢出去?北洋水师那么多西方洋人军官?为何 -
衡顺健脾: 方伯谦想逃跑只能说是人之常情,咱现在只是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真刀真枪来,谁都害怕,所以只能说可以理解不能接受.至于八旗,清末八旗已经烂根了,指挥者也不知变通,不值一提.甲午海战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海战,在此之前,还没有铁甲舰大规模海战的案例,大家都在摸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