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独尊儒术,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作者&投稿:段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君主采取儒术,只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而已,统治人民的思想,让人们不敢伸出造反的心理,但是对军队而言,肯定是不能只靠儒术的,战场上主张该打就打

因为慈不掌兵。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太过善良软弱的将领是没有办法带好手下兵士的,军队就是要血腥一点,残酷一点才能打胜仗。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巩固百姓们的思想,于是就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计策,他独尊儒术的目的只是限制百姓的思想,而不是以儒家治国。虽说汉朝重视儒学,但是在汉武帝眼里,只要能稳定国家和百姓就是好的学说。汉武帝并没有把儒学真正的放在朝堂上,但是还是以儒学为主,其他学说为次。在军事方面上,汉武帝绝不含糊,军队严谨有序,犯下大错必罚,所以汉武帝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和军纪是最好的。汉武帝并没有把儒学真正的放在眼里,他的目的只是稳定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一起治国。

汉武帝假意独尊儒家学派。

汉武帝开创了天下以儒家学派为尊,去除其他学派,目的在于对百姓思想的控制,至于自己处理政事和任用官员上,汉武帝都会以儒家为主,其次还是融合法家学派来进行分析。名义上汉武帝独尊儒术,但是在他的领域里完全是不同的,儒家学说中天子要以士大夫一起处理国家大事,可是你见汉武帝把权力分给那些士子了吗?那些儒子虽然进入了朝堂之上,可是汉武帝使劲办法让朝堂架空,宁愿交给外戚,也不会让那些异性人掌握很大的权力,可见汉武帝执政是融合了道家、法家和儒家。

汉武帝的军队不参杂任何其他学派。

后世学子都以”强汉“来形容这个朝代。汉武帝时期,军队至上在汉武帝眼里,而且虽然儒家主张和平,稳定社会环境。可是汉武帝却不是这样的人,虽说他尊重儒家,但是在他的军队上绝不含糊,汉朝时期的军队是十分强大的,汉朝灭亡并不是因为外族人,而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即使汉朝病危,那些外族人也不敢轻易骚扰。

汉武帝以来,军队逐步强大,秩序也十分紧凑,军纪严明。军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绝不会说到任何学派的影响。



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即位在位时间54年,应该算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久的一位皇帝了。

登基之初,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内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法令的形式颁布推恩令,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削弱个诸侯的势力。同时,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都收为由中央统一管理,禁止诸侯国私自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文化上,汉武帝刘彻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的扎根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推行儒术的同时积极加强国家的法治建设,以严格的法来约束民众,形成制约力,有利于中央统治阶级的管理。于是,西汉形成一种很特殊的场面,对统治阶级内部都有着较严格的法规和刑法,很强硬,而对于百姓则采用儒教这样一种比较怀柔的办法进行说教和劝服,整个西汉王朝才彰显出活力来。

经一系列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汉武帝在实施这些政策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汉武帝先平定南方一些地方的叛乱,解决好国内的问题后,汉武帝开始思考边塞问题,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主动对匈奴出兵。

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显出政治上的软弱。所以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汉武帝的主动出击,改变了以往王朝对匈奴部落采取以和亲的方式而取得暂时安稳的被动局面,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并派西汉王朝的得力干将,青年俊才们卫青、霍去病、周亚夫等征伐匈奴。三次大规模的出击,初见成效,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从而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长达七十余年的匈奴凌辱,再加上延续百年的汉匈战争,炼就了汉朝人的血性,这是他们能够有尊严活着的依托。他们尚武,每年秋后,各地要进行训练、比武、考核。

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爱好习武,虎虎有生气,霍去病自然是武林高手,擅长骑射,连生活在深宫中的汉武帝,也有一身好功夫,史载他“好自击熊豕”,能“手格熊罴”。

两汉400年,人性朴拙,精神强健,重视荣誉,极具血性,元气淋漓,以英雄为荣,以爱国为荣,民族因此有超级的向心力,也因此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

这般气度,如同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一点都不花哨雕琢,跟繁琐俗艳无关,但其中的血性与力量,虽已凝固静默千年,仍能感觉喷薄而出。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其奠定了汉人的名字,树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尊严。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奏响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军队血性是由于训练刻苦。西汉不仅注重文化修养,也很看重军队的战斗力,他们经常训练士兵,让他们保持旺盛的精神,血性十足。

仁者爱人,这是忠孝情怀的起点,因为有爱才有为所爱之人奉献生命的舍身取义的情怀。没有爱心的人最终都是精致利己的人,拨一毛利人都不肯更何况为国舍身只能是笑话。所谓血性的提法很肤浅,没有仁义情怀的人绝不会为他人发起有血性的义举。

西汉时经常遇到匈奴的侵略,更能激起民众的怒意,爱国意识也会更强,因而军队也非常有血性。


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或分析汉时独尊儒术的影响利弊,对今天的中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汉代大一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经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的哲学、社会、政治、人文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儒、道、墨、法、阴阳诸家都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真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泱泱大国的气派已然...

汉武帝时为什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呢?
已经有了不同的内容与发展趋向,它结合或者吸收了百家之学,把儒学与刑名法术糅合在一起,尤其是阴阳家的思想,以至于到汉宣帝时,他就认为“汉家法度,霸王道杂之”,一言而道出了独尊儒术真谛。汉武帝的个人偏好史称汉武帝乡儒:“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 汉武帝偏好...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会被汉武帝采纳
【1】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2】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中的天人感应学说符合封建君主专制,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3】...

为什么西汉时独尊儒家而不尊法家?
西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仍采用“外儒内法”,儒、法兼治的方法。法家主要著作有《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战国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战国时称“刑(形)名家”、 “辩者”,西汉时称名家。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后来汉景帝又经多次削藩,汉朝的中央集权才逐步确立和巩固下来。刘彻能够发现,景帝传给自己的,是一个名誉上的“周朝”、事实上的“秦国”。再打出独尊儒术的旗号,可以避免儒家再次利用自己大作为时,又趁机制造舆论作乱,把自己搞成第二个秦二世。刘彻不可能看不到唯有法治才是大国之路,看不到秦国...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另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立太学。武帝重用士人,不少平民通过学习经学等途径,便可于中央和地方任官,...

西汉时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为太常,协助汉高帝制订礼仪。惠帝四年(前 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

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因为何事提出的呢?
然而,在汉武帝时期,他改变了政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即“废止一百种思想流派,尊重儒家”。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六经和儒学地位的政策。然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只起到了助燃作用,由于政治形势,汉武帝选择儒家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汉武帝为什么坚持“独尊儒家”?毕竟,仍然要夺权 从汉初到汉武...

西汉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人物是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

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西汉时虽然独尊儒术,但是是用儒家思想治国,而军队是军事,是打仗。所以军队不受儒家思想干涉。

红原县15611873118: 儒学在西汉独尊的原因 -
保沿盐酸: 儒家,黄老,以及法家,都是战国时期的显学,秦采用了法家,严于用典,很快灭亡后,后人总结法家太过严酷,因此后来法家失势,到汉朝建立民生凋敝,国力羸弱,为了尽快恢复国力,开始休养生息,采用黄老学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相当强盛,再采用无为而制就不合时宜,于是没有法家的严酷,没有黄老的惰性,的儒家就被推到了历史舞台!

红原县15611873118: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真的吗 -
保沿盐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红原县15611873118: 儒学在西汉为什么能成为“独尊”? -
保沿盐酸: 因为经过董仲舒改进的儒家思想,应合统治者的需要,也顺应历史发展,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红原县15611873118: 汉光武帝的生平事迹
保沿盐酸: 东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57年)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西汉高祖九世孙,字文叔,南阳蔡阳人.父刘钦曾任济阳、南顿县令母樊娴都. 西汉灭亡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乘机...

红原县15611873118: 儒生执政的优劣,秦汉时期 -
保沿盐酸: 自孔子创立儒学以及他的门人相继出现在政治舞台,一直到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儒生执政优劣的争论此起彼伏,但我个人认为应该分开而论,战国争雄,秦灭六国,重用法家,无重法不足以统一思想和行为,儒家态度相对温和,在政坛上显然受到排斥,这从孔孟游说列国收效甚微可以看出.但严苛的刑罚也是导致秦末天下大乱的重要原因.汉时相对和平,需要的是管理而不是征伐,儒家的温和态度相对来说更容易赢得民心.况且当时汉朝的统治者也需要一种相对温和学派来维护皇权的稳定,儒生执政便厚积薄发的走上了历史舞台.

红原县15611873118: 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
保沿盐酸: 汉武帝做了皇帝之后,需要加强他的中央集权统治,老子的宽容思想就不再合适了,于是,汉武帝就提倡等级思想,尊重皇帝的权力.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现在推荐的官员,都是喜欢法家的思想,但不利于统一思想,他们的言...

红原县15611873118: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
保沿盐酸: 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红原县15611873118: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
保沿盐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统治者以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红原县15611873118: 为什么当初汉朝要独尊儒术? -
保沿盐酸: =当时所谓的儒学是经过一定的改进的,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儒学,还有一定的道家等等,讲究君权神授,神化了君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注重礼,这个也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只重视伦理还是太极端了,当时还没有那么严重,到了宋朝才更严重,历史这种东西,不能太主观的看,中国从汉武帝时就开始把儒学作为主流,两千多年你能说科技没有发展?它只是不重视而已

红原县15611873118: 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那些因素? -
保沿盐酸: 春秋战国时代,诸候不断混战,长期的战争,使人民生活疾苦,人民渴望和平与统一.而当时的现实,周室已经无法控制局面.诸候国逐渐强大,通过战争来实现统一.当时的社会矛盾是战争与和平的矛盾.秦国的变法,是统一的选择,通过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