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为什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呢?

作者&投稿:戎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早在汉代开国六十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黄老之学。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且推行非常成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当时背景迫使当时西汉政府不得不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初70年,一直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这在汉初十分必要。西汉初年,经济调敝,人口锐减,史载“汉兴,接秦之蔽,诸侯四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面对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西汉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史记●曹相国世家》载:、“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著治黄老言,使入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曹参后来代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日: “萧何为法,颟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文、景时期,
黄老思想更加盛行。文帝“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 躬身俭行,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景帝遵先帝之业,“不受献,减太官,省瑶赋,欲天下务农蚕”。史载当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长期的与民休息,使得西汉政权的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 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不但户口繁息,农业、商业也有较大发展,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但汉初政治也引起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央权力削弱。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力开始增长,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缴化,最终酿成景帝时七国之乱。其次是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棘手问题时,不得不依赖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诸子百家兴起,思想得不到统一。

再次在经济上,地主豪强“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 他们“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 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

最后匈奴越来越猖獗。“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 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史记匈奴传》匈奴连年侵边对汉代统治构成严重的威胁。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因此,统治思想的改变迫在眉睫。

儒学的改变

此时汉武帝推行的儒学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而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儒学在当时已经融汇了以往诸家文化思想学术成分。具有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合理的一部分。首先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汉书●董仲舒传》。

其次是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灭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再次是为建立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学说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朋友。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

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已经有了不同的内容与发展趋向,它结合或者吸收了百家之学,把儒学与刑名法术糅合在一起,尤其是阴阳家的思想,以至于到汉宣帝时,他就认为“汉家法度,霸王道杂之”,一言而道出了独尊儒术真谛。

汉武帝的个人偏好

史称汉武帝乡儒:“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 汉武帝偏好儒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儒学符合汉武帝制定政策的需要。儒家学者在推动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满足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尤其是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的学者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一向善于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要实现封建中央一统,公羊学就在《春秋》中发现了大一统;武帝要确立皇权的绝对地位,抗击匈奴,公羊学就从《春秋》中发现了尊王攘夷,复九世之仇之义;武帝要改变汉初以来的政策,公羊学就讲更化,讲《春秋》有新王必改制的理论。

儒学满足了汉武帝的个人爱好。汉武帝对神仙之道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史记●封禅书》载;“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并崇信方士李少君、少翁、栾大等人。因此,儒学中某些与神仙家相通的东西,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如封禅。当时得到汉武帝青睐的公羊学,正是董仲舒把阴阳五行重视的也是带有神秘色彩的齐诗。

汉武帝在位五十年,他又是一位雄才 大略的专制君主,因此,他的好尚,对于儒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因为汉武帝觉得儒家的思想更有利于大汉的统治,能够使民心归顺,百姓尊崇君王,能够加固他的江山,所以他才推崇儒术。

因为在当时百家争鸣汉武帝为了更好的统治,所以说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这时汉朝变得更好。

儒家对于帝王来说,确实是统治的最好选择,同时还为了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行这个政策的帝王家,还是很多的

汉武帝为了实现自己大一统的目的,首先巩固国人的思想,才采用这样的政策。


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和作用
1、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2、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3、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一方面稳定了金融...

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是什么?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很多优良的政策,他推行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_百度知 ...
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以巩固统治。诸侯王权力很大。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创造钱币,还拥有兵权。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错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

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为什么被称为酎金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而颁布推恩令以后的辅助法令。推恩令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zhòu宙)金助祭。他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一百零六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掉一些侯国。 就在这时,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又招结宾...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应该说,武帝时的政策在短期内都十分见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填补了国库的空缺,使得北伐匈奴不至于中途夭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武帝用去大兴土木了),但是由于实行政策时官员往往自行其是,从中渔利,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也是贤良文学反对其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怎样,支持贤良文学的...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对...
汉武帝 政治上:1实行“中朝”制度,把权力集中于一身。2设立刺史,监察地方诸侯和高官。3实行“推恩令”,加强王国统治。经济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税收。文化上:1实行“大一统”。2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地位,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

指出秦始皇为保障没有风国风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所实行的制度和汉武帝为了...
不同:汉朝前期以道家思想治国,无为而治,武帝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追求大一统,而且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经营西域。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灭6国后,严刑峻法统治残暴。二,经济上,秦汉均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不同:汉朝经过前期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武帝时...

列举汉、宋、元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代:经济上:西汉初实行修生养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武帝时达到鼎盛;东汉与西汉基本上实行的是同一策略。政治上:西汉初年刘邦采取分封制,先封异姓诸王,后改为刘姓诸王。景帝时因七国叛乱,故至武帝时实行“推恩令”,逐渐消灭了各诸侯国。东汉吸取西汉教训,未实行分封制。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先...

西汉初年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纯在什么弊端?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
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领地减少,国王权力下降 【政治】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选举...

灵山县17733627147: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汉品榄香:[答案]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

灵山县17733627147: 从政治角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说明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品榄香:[答案] 前者因为国家分裂,诸侯并战,没能力也没时间来管这些. 后者国家统一,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有能力也有需求来箝制思想,巩固维护统一.

灵山县17733627147: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品榄香: 1.统治者: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从思想上进行统治. 2:儒学本身 董仲舒结合了儒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入术”的主张,适应汉朝的统治者,符合国家发展的趋势. 望采纳,谢谢!

灵山县1773362714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建议?目的是什么?为推行这主张,该皇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
汉品榄香: 1.为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 2.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 3.使儒家思想成为主宰以后2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灵山县1773362714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意义? -
汉品榄香:[答案] 背景 汉武帝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

灵山县17733627147: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汉品榄香: 一定是c

灵山县17733627147: 为什么秦朝使用法家思想而汉朝独尊儒术 -
汉品榄香:[答案] 焚书坑儒 为了提高皇权,维护秦皇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统治秩序,在文化意识领域,秦始皇也采取过加强思想控制,反对是古... 这就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针的根本原因. 儒家被尊奉到唯我独尊的地位上,不仅适应汉武帝个人雄才大...

灵山县1773362714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汉品榄香:[答案] 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一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 的狂想,终于在汉武帝时与董仲舒身上得以实现,就此形成了百家罢黜,儒术独尊的局面.董仲舒学术思想的提出正满足了汉...

灵山县17733627147: 为什么汉武帝看中了儒学?为什么汉武帝放弃了道学而选择了儒学 -
汉品榄香:[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刘彻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为太常,协助...

灵山县17733627147: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根本原因? -
汉品榄香: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