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的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投稿:尉迟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文公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寓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白话释义: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敢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在昏暗中行走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

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
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人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写作背景: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集,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白话释义: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敢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在昏暗中行走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

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人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写作背景: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集,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翻译: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扩展资料: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担心学习太晚所设之比喻。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晋国的乐师说:“我已经七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说:“晚了,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蜡烛一样明亮。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你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晋平公
(2)欲:想要。
(3)暮:晚(为时已晚)、迟。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7)好:努力。
(8)阳:阳光。
(9)少:少年(年轻时)。
(10)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1)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2)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与:比哪个。
(13)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对。
(14)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15)安敢:怎敢。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师旷论学文言文旷翻译
3.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恐已暮,……暮的意思?
暮:本义是一天中的傍晚,太阳下山时分。用作形容词,指年老、某个时间段进入末期,或迟晚。例如:暮年、暮春、迟暮。在本文中是时间晚了的意思。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我今年七十,想读书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译和解释
《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如下: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

炳烛而学的中心意思
bǐnɡ zhú 炳烛(炳烛 点燃蜡烛。《说苑·建本》载:师旷劝晋平公学习并说: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以炳烛比喻好学不倦。ZDIC.NET 汉 典 网

匡衡凿壁借光的原文、翻译和注释,最好详细一点的。
一、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二、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

师旷是怎样劝晋平公学习呢?
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启发晋文公。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学说》文言文的赏析
1. 师矿论学的文言文解析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

文言文翻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妇人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妇人曰:“公诚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那妇人说:“您的确丢了一件黑衣服,但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以襌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拿单衣当...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什么意思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却不能用到,张衡于是就凿穿墙壁,引入蜡烛的光,书映着光来读.16 浏览176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求翻译 匡衡字稚圭,非常喜欢学习而家里没有蜡烛,邻居...

师旷论学文言文三次比喻
9.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0.善哉:说得好啊!11.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2.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

九原区18020603922: 炳烛而学 - 搜狗百科
虞安益比: 原文]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

九原区18020603922: 《炳烛而学》翻译 -
虞安益比: 师旷秋时代人. 有一次晋平公问师旷:“我70岁了,想学习,是不是太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燃起蜡烛呢(何不炳烛乎)?”平公说:“人臣怎么可以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怎么敢戏弄您呢?我听说:小时候好学,就像早上刚出来的太阳;长大了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老了好学,就像燃起的蜡烛.蜡烛的光明和暗夜相比,哪个好一些呢?”平公说:“说得好!” ^_^~~!

九原区18020603922: 炳烛而学翻译 -
虞安益比: “炳烛而学”原意:点着蜡烛看书学习,后来指人好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九原区18020603922: 《晋平公炳烛而学》译文 -
虞安益比: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九原区18020603922: <炳烛力学>的翻译! -
虞安益比: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九原区18020603922: ...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翻译句子.... -
虞安益比:[答案] 小题1:①听说 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 好小题2:B小题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小题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

九原区18020603922: 《晋平公炳烛而学》译文 和阅读答案 -
虞安益比: 原文]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

九原区18020603922: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孰与昧行乎.孰与:2.这则文言文的寓意? -
虞安益比:[答案] 孰与:能否与……比 我们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