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之的解释

作者&投稿:郟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六师的解释~

六师 六师是周 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曾运乾 正读:“六师,天子六军。 周 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假之[jiǎ zhī]
假若。
3、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官[zhī guān]
上任;前往任所。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四大古人最喜欢用的汉字排行榜第一位。因为之乎者也。一般用作助词,人名也很少用到,就算用到下场也都满惨的,因为太不吉利,不是林平之,就是游坦之,(开玩笑的)下面是之的全部意思不管现代和古代我都发上去好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zhī
【动】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go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zhī
【代】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zhī
【助】
的〖of〗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zhī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jargons〗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inaroad〗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语法意义有哪些?(尽可能详细并附例子)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文言文的学习并不难。

在文言文中的“之”都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回答: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

之的用法文言文
之可以用来连接主语与谓语、宾语与谓语等。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结构来确定之的具体作用。例如:吾闻之矣,不如见之。在这个例子中,之连接了主语“吾”和谓语“闻”,起到了连接作用。3.以之为补充说明 之可以用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之的具体作用。例如:仁者之言,仁也。在...

古代文言文中的"之"有六种解释,请说明和举例,急用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 人皆吊之 。——《塞翁...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⑧遽扑之,入...

文言文的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 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 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又如:《礼记》:如语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

文言文中的之的解释
之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之字在文言文中一般可以表示什么?
在汉代,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被确定为官方教材,文言文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必须掌握的语言。文言文的特点主要表现言简意赅:文言文注重简洁明了,往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意思。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短短几个字就表达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结...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之”的解释 (1)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凑足音节...
试为解答如下:1、之:人称代词,它”这里复指前文的“核舟”。2、“之”作音节助词,有两种情况:(1)用在时间名词后面,凑足音节(或说:补足音节),无实义。如久之、顷之等。(2)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或说:补足音节),无实义。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等。希望对你有...

之,其,间,与,为,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举例
题目太大了,可以写成书,大题目很难获得网友的帮助。建议就单个内容提问。我只能回答其中一项。“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并举例。作动词:1、到……去。如《为学》:“吾欲之南海。”作代词: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宜昌市17894227749: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正狄藻酸: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

宜昌市17894227749: 文言文中的之的解释 -
正狄藻酸:[答案] 之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度外.等闲视~.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

宜昌市17894227749: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问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意思?请每个意思均举一例子. -
正狄藻酸:[答案]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

宜昌市17894227749: “之”在文言文中的几种解释 -
正狄藻酸: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宜昌市17894227749: "之"在文言文里的解释是什么啊?多种解释```` -
正狄藻酸: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宜昌市17894227749: 在文言文中"之"的所有意思``` -
正狄藻酸: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宜昌市17894227749: 文言文,“之”字的不同含义,你能解释吗?(⊙ - ⊙)?1.子 (之) 插花能备风晴雨露.2.盍仿而效 (之). 3.试言 (之). 4.求 (之) 闺中. -
正狄藻酸:[答案] 1.子 (之) 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之: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盍仿而效 (之).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3.试言 (之).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4.求 (之) 闺中.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宜昌市17894227749: 初中文言文关于"之"的解释 -
正狄藻酸: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一、代词 1.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 二、助词1.结构助词,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的标志.4.宾语前置的标志.5.补足音节. 三、动词,往,去,到……去. 对答案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追问.

宜昌市17894227749: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
正狄藻酸: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宜昌市17894227749: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
正狄藻酸: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