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其,间,与,为,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举例

作者&投稿:鄂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并列举出例子~

其 jī

〈名〉

(1) 通“諅”。周年。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qí

词性变化

◎ 其 qí

〈代〉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 ),变成“其”。( jī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如:其夫

(10) 它的。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 其 qí

〈副〉

(1) 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 其 qí

〈连〉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其 qí

〈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汇总:

[①][qí]

[《广韵》渠之切,平之,羣。]

(1)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2)代词。指代第三人称,他(她、它)或他(她、它)们。

(3)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犹此,彼,或这些,那些。

(4)代词。表特指。其中的,当中的。

(5)代词。虚词。无义。

(6)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或许。

(7)副词。表诘问。犹岂,难道。

(8)副词。表示祈使。犹当,可。

(9)副词。表时间。a.表未来的,犹将,将要。

(10)副词。表时间。b.表过去的,犹既,已经。

(11)副词。表示论断,相当于“乃”。

(12)介词。表时间、处所或方向。犹于。

(13)连词。表示选择。或者,还是。

(14)连词。表示让步。尚且。

(15)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16)助词。用于定语之后或主谓之间,犹之。

(1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相当于“了”,“着”。

(18)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19)助词。用于疑问代词的前后,起强调作用。

(20)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21)姓。汉代有其石,宋代有其德,明代有其福。

[②][jī]

[《广韵》居之切,平之,见。]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汉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③][jì]

[《集韵》居吏切,去志,见。]
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之:(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
然后驱而这善。

(11)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12)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诺是没有文言文的,是若吧
◎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 约计:干(ɡān )。许。
◎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顺从:“曾孙是。”
◎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其它字义

  题目太大了,可以写成书,大题目很难获得网友的帮助。建议就单个内容提问。我只能回答其中一项。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并举例。
  作动词:
  1、到……去。如《为学》:“吾欲之南海。”
  作代词:
  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如《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如《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3、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4、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如《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作助词: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如《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如《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如《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5、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师说》:“句读之不知。”
  6、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如《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7、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如《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9就这样 5.其代词%9第三人称%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9他(们) %9第一人称%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我,自己 %9远指代词%9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9那 %9近指代词%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9这,这个,这些 %9指示代词%9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文言文《赤壁赋》全文的翻译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

如图所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其间距为d,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由题意可知,粒子恰好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必定水平向右,电场力的方向垂直于极板斜向上,可知,粒子带负电,由图可知: mg=Eqcos37°;且:E=Ud;解得:q=5mgd4U;由上分析可知,作用在粒子上的合外力为 F=mgtan37°.设粒子离开电场区时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则有: ...

如图所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其间距为d,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粒子恰好沿水平方向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水平向右,则电场力的方向斜向上,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可知,粒子带负电,由图可知:mg=Eqcos37°;且:E=Ud;解得:q=5mgd4U;(2)由上分析可知,作用在粒子上的合外力为F=mgtan37°,所以有:a=Fm=34g.设粒子离...

《三国志》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2)
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庚寅,太傅孚、大将军文王、太尉柔、司徒冲稽首言:...

成语《南柯一梦》的出处,原文
其夕,王与夫人饯于国南。王谓生曰:“南柯国之大郡,土地丰壤,人物豪盛,非惠政不能以治之。况有周田二赞。卿其勉之,以副国念。”夫人戒公主曰:“淳于郎性刚好酒,加之少年;为妇之道,贵乎柔顺。尔善事之,吾无忧矣。南柯虽封境!”不遥,晨昏有间,今日暌别,宁不沾巾。”生与妻拜首南去,登车拥骑,言笑...

如图所示, AB 和 CD 是足够长的平行光滑导轨,其间距为 l ,导轨平面与...
在滑回 BD 之前已达最大速度 v m 开始匀速 此过程中,设转化成的内能为Δ E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F s-Δ E = Mv m 2 ③ 得Δ E = F s- M ( ) 2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典的传送带问题,要通过匀变速规律判断出相对运动的位移,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如图所示,AB和CD是足够长的平行光滑导轨,其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
受到的安培力: ③ 对金属棒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 ④联立①②③④,得: (2)当 时,速度最大则最大速度: (3)金属棒由EF滑到BD的过程,由能量守恒: 金属棒上产生的热量: (4)金属棒由BD出发,又回到BD的全过程 ,由能量守恒: 金属棒上产生的热量:

《庄子》内篇 人间世 :达之,入于无疵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4],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5],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6],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

五大名山,五岳指哪五岳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因为夏、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纪。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之,其,间,与,为,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举例 -
宏刚过氧: 题目太大了,可以写成书,大题目很难获得网友的帮助.建议就单个内容提问.我只能回答其中一项.“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并举例.作动词:1、到……去.如《为学》:“吾欲之南海.”作代词: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宏刚过氧: 之⑴【代词】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 -
宏刚过氧: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文言文中“之”的所有词义 -
宏刚过氧: 之 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文言文 之字的各种用法 -
宏刚过氧: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5.这、此,如《愚公移山》曾不能毁魁父之丘.6.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7.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8.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之”在文言文中的几种解释 -
宏刚过氧: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宏刚过氧: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在古文中“以为,属,及”有什么意思? -
宏刚过氧: 以为,之间往往省略了代词之,也就是以之为,意思为认为....是....,当然也有直接表示认为的时候.属,常见的是.....之属(辈,类等),意为类,这类等.也有作属于,归属之意,其他意思见古汉语词典.及,常用作比得上,到达,赶上之意,其余见古汉语词典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高中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宏刚过氧: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

三江侗族自治县15677137668: 之的古文意思有哪些? -
宏刚过氧: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