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钊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表现了苏轼自嘲的语态,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从门照入,于是高兴地起床外出。(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地面好像积水一样澄澈,水里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苏轼是有宋一代文学大家,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其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更是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他的游记中,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常常是结合得水乳交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是苏轼的著名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为什么说“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这是出自初中课本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

《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
闲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韵味首先闲人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赏月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看来是自嘲,实际包含着一种自豪。出自《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翻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哪一个夜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什么意思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很喜欢的苏轼写的一首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

怎么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2这两句话是不矛盾的.因为"何夜无月?"是问的时间,而"何处无竹柏?"问是地点.也就是说,在同一...

“何日无夜,何夜无月”出自哪里?这句想表达的是什么?
此句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晚上的月,林中的竹柏常有,而我们俩在此悠闲地赏月观景却不常有;意为:人不常聚却常散

《记承天寺夜游》、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和D都不太搭,但相比之下,我认同你,B最不搭。这句哪里表现了陶醉了?哪里异常欣喜了。“哪天的夜晚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柏呢?只是世上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这句话虽有些自嘲,也有些自慰。作者在政治上是有抱负的,却郁郁不得志。乘着和张怀民一同赏月,寻找一些解脱。称自己是...

如何回复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意思是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含蓄且微妙而复杂:漫步月下欣赏夜景的欣喜和悠闲,贬职的悲凉,人生的感概均包含于其中。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诗体现了诗人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路 吾2人者 翻译 -
干关来索:[答案]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

遵化市17040406463: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 -
干关来索:[答案] 意思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干关来索:[答案] 闲人:赏月的闲适自得,人生不得志的悲凉. 两人:有友人相伴的慰藉,为只有一个朋友感到孤独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干关来索:[答案] 含义: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子柏树?只是少像我们这样清闲无事的人罢了. 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应该如何理解? -
干关来索:[答案] 这两句话是不矛盾的.因为"何夜无月?"是问的时间,而"何处无竹柏?"问是地点.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其一,在不在的时间和地点二者也可以同时存在,或者只存在其一的.所以说这两问不仅矛盾的,...

遵化市17040406463: 翻译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干关来索:[答案]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翻译? -
干关来索:[答案]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遵化市17040406463: 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也”的含义 -
干关来索: 含义: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这句话应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遵化市1704040646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
干关来索:[答案] 孤独 寂寞 不得志

遵化市17040406463: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怎么理解? -
干关来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字面解释是: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呢?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呢?但几乎没有闲人像我们这样(静静欣赏明月和竹柏等美景)的.它的含义是:“我”是闲人,才有可能欣赏这美景,“我”为什么闲?因为“我”没有什么事做.其实苏轼运用的是“反语”,他之所以没有什么事做,是因为他被权贵所记恨,遭遇贬谪,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家做出大贡献.这反映了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和惆怅的情怀! --原创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