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投稿:瞿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很喜欢的苏轼写的一首小品。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为什么偏偏今夜的月光皎洁,为什么偏偏这院庭中的竹柏看起来仿佛水藻交横,别有生趣?

生活中不乏的是司空见惯的风景,少的是闲适的心境,以及结伴出游的人。


栖霞市1388933285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路 吾2人者 翻译 -
笪洁邦德:[答案]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 原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栖霞市1388933285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下句是什么?诗句 -
笪洁邦德:[答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栖霞市1388933285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后面是什么 -
笪洁邦德:[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栖霞市13889332857: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明显不可能嘛,如何理解呢? -
笪洁邦德:[答案] 这虽看上去是矛盾,但是其实是作者苏轼借这种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为什么天下和我一样对世俗的荣华富贵不予理睬的人这么少呢?有谁会像我和江怀民一样过的清闲的日子,却过得很好呢?应该没有吧.文中的“何夜无月?何处...

栖霞市13889332857: 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笪洁邦德:[答案] 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

栖霞市13889332857: 记承天寺夜游 的作者是谁 -
笪洁邦德:[答案]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栖霞市13889332857: 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笪洁邦德: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坐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栖霞市1388933285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下一句 -
笪洁邦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栖霞市13889332857: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 -
笪洁邦德:[答案] 第一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注意苏轼说“念无与乐者”,才去找张怀民的,就是说,苏轼认为张怀民是一个可与乐的人.表现了对张怀民的友情.第二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这句也同样体现了一种...

栖霞市13889332857: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描写竹柏有何用意 -
笪洁邦德:[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