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有孔子,为什么会灭亡﹖

作者&投稿:呼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国为什么会灭亡?~

鲁国都城山东曲阜,邻近周朝(河南),地处中原边缘,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社会开化文明。《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合同。桑上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圣,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靡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鲁国一带曾是殷民的大本营,属经济发达地区;鲁国“得殷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与殷民同居,文化水准亦较高。
鲁国受封人是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是周王朝王室贵族,受封鲁国是最重的奖赏,在分封候中离周王朝最近,最为丰厚。受封后,周公旦即摄政周成王。周代奉行“厚同姓,薄异姓”,所以,鲁国原来的政治地位较齐国为高。因为鲁国是同姓封国,所以在政治上享有很多特权。如周天子对其赐有宝器、典籍;(《左传??定公四年》)在祭祖时,还享有奏天子礼乐的特权。
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在位46年,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但是,此后鲁国逐步衰退,封地不断被侵蚀,最后困守曲阜一带。
鲁国是周族谪亲,自然要维护西周政权的统治,孔子的儒家就是鲁国复辟思潮的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克己复礼”,要人们回到过去,不要变革创新。正是这种儒家之道导致鲁国由强变弱,很快灭亡。
写春秋历史的《国语》,“周语”之后就是“鲁语”,排在第二位。可见鲁国最初的重要地位。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战国策》中秦列第一,鲁没有了。
鲁国的历史大体如下:春秋初诸候分封时,鲁国最强,更强于齐国。但其后逐步衰落。春秋时还算大国,战国时已经消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
和鲁国相比,齐国是不毛之地,当时称东夷,属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时常发生战乱,就派姜太公讨伐,连疆域都没有给他划,能占到的地方都是他的。姜太公到达临淄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来侵袭,打了一战。齐国的地理条件很差,属于不长庄稼的盐碱地。但是经过管仲的治理,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一匡天下,九合诸候”,如果不是管仲也是周朝贵族后裔,还有对周朝的一点怜悯之心,齐国可能就统一中国了。一直到战国,齐国都是与秦国抗衡的大国,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齐国的强盛就是因为管仲及其后人的变法改革。秦始皇统一也是得益于管仲后代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帮助。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次最发达时期,也都是使用管仲治国方略的结果。
最早意识到鲁国守旧要灭亡的就是周公。
《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 ,三年而报政周公 。周公 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伯禽是要按照周朝的礼数治国,改变当地的民俗。在用人方面,《汉书??地理志》载:“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后世浸弱矣。’”鲁国严格执行“周礼”的“尊尊而亲亲”的任人原则。形成了姬姓贵族世代掌权,异姓遭排斥的局面。
《史记??鲁周公世家》:“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太公)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齐国因俗简礼,让周公看出齐盛鲁衰的趋势。齐国在用人原则上,走了一条和鲁国不同的道路,周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汉书??地理志》)“举贤”、“尚功”成为齐国任人的主旨。所以,与齐君异姓的管仲、鲍叔牙、晏婴和田氏等不但被任为卿、大夫,而且都执掌过齐国的军政大权。
关于齐、鲁文化的不同,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对齐、鲁两国不同文化特征的描述,齐文化属智者型文化,鲁文化属仁者型文化。所以孔子又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
朱熹注释对孔子这两段话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
孔子和朱熹都不敢面对齐盛鲁衰的历史实事,更没有勇气承认这种盛衰的根源,就是以孔子儒学和管子齐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管子开创的开放的齐文化,促成了齐国的由弱到强,强盛先秦,而孔子墨守成规的儒文化,导致了鲁国的无所作为,由强变弱,并早早地被吞并消亡。鲁国的短命,说明它没有像孔子所言“仁者寿”,也不是像朱熹所言“有常故寿”,不得感叹:“人亡政息”。
儒教是亡国之道,孔子儒教就导致了鲁国的灭亡。这是历代儒家子弟都不敢面对的历史和事实。
呜呼哀哉

孔子也不是神仙,鲁国并没有用孔子的思想来治国,当然也会被灭,这与孔子本人并没有关系

鲁国都城山东曲阜,邻近周朝(河南),地处中原边缘,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社会开化文明。《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合同。桑上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圣,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靡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鲁国一带曾是殷民的大本营,属经济发达地区;鲁国“得殷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与殷民同居,文化水准亦较高。
鲁国受封人是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是周王朝王室贵族,受封鲁国是最重的奖赏,在分封候中离周王朝最近,最为丰厚。受封后,周公旦即摄政周成王。周代奉行“厚同姓,薄异姓”,所以,鲁国原来的政治地位较齐国为高。因为鲁国是同姓封国,所以在政治上享有很多特权。如周天子对其赐有宝器、典籍;(《左传??定公四年》)在祭祖时,还享有奏天子礼乐的特权。
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在位46年,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但是,此后鲁国逐步衰退,封地不断被侵蚀,最后困守曲阜一带。
鲁国是周族谪亲,自然要维护西周政权的统治,孔子的儒家就是鲁国复辟思潮的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克己复礼”,要人们回到过去,不要变革创新。正是这种儒家之道导致鲁国由强变弱,很快灭亡。
写春秋历史的《国语》,“周语”之后就是“鲁语”,排在第二位。可见鲁国最初的重要地位。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战国策》中秦列第一,鲁没有了。
鲁国的历史大体如下:春秋初诸候分封时,鲁国最强,更强于齐国。但其后逐步衰落。春秋时还算大国,战国时已经消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
和鲁国相比,齐国是不毛之地,当时称东夷,属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时常发生战乱,就派姜太公讨伐,连疆域都没有给他划,能占到的地方都是他的。姜太公到达临淄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来侵袭,打了一战。齐国的地理条件很差,属于不长庄稼的盐碱地。但是经过管仲的治理,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一匡天下,九合诸候”,如果不是管仲也是周朝贵族后裔,还有对周朝的一点怜悯之心,齐国可能就统一中国了。一直到战国,齐国都是与秦国抗衡的大国,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齐国的强盛就是因为管仲及其后人的变法改革。秦始皇统一也是得益于管仲后代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帮助。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次最发达时期,也都是使用管仲治国方略的结果。
最早意识到鲁国守旧要灭亡的就是周公。
《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 ,三年而报政周公 。周公 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伯禽是要按照周朝的礼数治国,改变当地的民俗。在用人方面,《汉书??地理志》载:“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后世浸弱矣。’”鲁国严格执行“周礼”的“尊尊而亲亲”的任人原则。形成了姬姓贵族世代掌权,异姓遭排斥的局面。
《史记??鲁周公世家》:“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太公)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齐国因俗简礼,让周公看出齐盛鲁衰的趋势。齐国在用人原则上,走了一条和鲁国不同的道路,周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汉书??地理志》)“举贤”、“尚功”成为齐国任人的主旨。所以,与齐君异姓的管仲、鲍叔牙、晏婴和田氏等不但被任为卿、大夫,而且都执掌过齐国的军政大权。
关于齐、鲁文化的不同,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对齐、鲁两国不同文化特征的描述,齐文化属智者型文化,鲁文化属仁者型文化。所以孔子又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
朱熹注释对孔子这两段话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
孔子和朱熹都不敢面对齐盛鲁衰的历史实事,更没有勇气承认这种盛衰的根源,就是以孔子儒学和管子齐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管子开创的开放的齐文化,促成了齐国的由弱到强,强盛先秦,而孔子墨守成规的儒文化,导致了鲁国的无所作为,由强变弱,并早早地被吞并消亡。鲁国的短命,说明它没有像孔子所言“仁者寿”,也不是像朱熹所言“有常故寿”,不得感叹:“人亡政息”。
儒教是亡国之道,孔子儒教就导致了鲁国的灭亡。这是历代儒家子弟都不敢面对的历史和事实。
呜呼哀哉

乱世不需要孔子的那套理论。而且孔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在乱世救国的良方。他的理论。适合在一统的强权社会巩固皇权的统治,

  • 原因很多

  • 乱世不需要孔子的那套理论,而且孔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在乱世救国的良方,他的理论。适合在一统的强权社会巩。

  • 孔子当时并不受欢迎,所以最后做了老师而没有拜将入相,是后来被捧红的。

  • 孔子主要贡献是到处游说。

  • 他认为留在鲁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就领着一批学生离开鲁国到别处去推行他那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去了。

  • 孔子已经无心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而转而继续他的教育。



孔子的那套仁政,根本不适合鲁国.还有,他虽被任命为相,奈何齐景公后来把他逼走了.他没有受到重用,政治报负也得不到伸展,说白了,他没有那个政治才能.更重要的是,三桓势力太大,他没办法.隔壁齐国比鲁国强,鲁国国君不争气.

鲁国当时处于乱世之中,孔子提倡的的“仁爱”“礼治”思想只适用于大一统的社会,对于处于春秋战国乱世之中的国家,需要的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


孔子为宣扬儒家治国理念而周游列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第二,孔子的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孔子正处于春秋末期。这个时候礼崩乐坏。诸侯开始了争霸战争。诸侯们为了把自己的国家变强,纷纷开始了变法运动。而一些士大夫为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开始投靠诸侯。他们想要用自己的学问来获得一席之地。孔子带着他的儒家思想开始游说各诸侯国。可是他的思想并不是合适...

孔子为什么可以影响中华几千年?
这主要是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丞相晁错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供奉为国家的之国理念,大力倡导。让儒家成为国家级的学说,终结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使儒家学说成为经典,奠定了孔子的地位。而在后世,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宋朝时,程颐和朱熹的出现,对于孔子《论语》的...

孔子为宣扬儒家治国理念而周游列国,最后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但孔子在政治上的仁政主张并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

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能传承千年,越来越受重视?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着一次思想界大繁荣,我们将其称之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之中,由圣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毫无疑问是我国历代思想当中的“扛把子”,堪称中国文化的文化烙印和精神图腾之一。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传承到今天仍然香火不绝?这背后有何...

孔子为什么会被选入中国文化符号列举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历史上孔子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
这是孔子一切主张的根源,“仁义”和“智信”都是围绕“礼”来发展的。孔子时期,礼崩乐坏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会礼崩乐坏却很少有儒生解释、思考。我们的儒家同情者更没有这种思考深度。周朝到孔子时期已经500年了,500年的世袭会是什么结果?这点还用我深讲吗?以下犯上你能怪谁呢?孔子是个...

传统文化浅读漫谈(五)--孔子为什么派子贡出使楚国?
传统文化浅读漫谈(五)--孔子为什么派子贡出使楚国?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成大文化17 2022-06-18 · TA获得超过10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从《史记》中有一段孔子的事迹。这...

为什么春秋时期能孕育出孔子这个儒家说创始人?
鲁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农业社会,在农耕文化氛围中,鲁人尊崇礼制,维护宗法,是当时诸侯国中保存周礼最为完备的国家。但那时,周王室已经衰微,用孔子的话说,这是一个“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乱世。对于现实社会,孔子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开始,孔子企图晋升到贵族阶层,后来,他也曾在鲁国出仕,这...

出身于贵族,后又官至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为什么选择周游列国?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第二是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为了从政,他带领...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受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 2、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

金川区15959782820: 鲁国是最先接受孔子思想的!所以鲁国灭亡的也最早!因此孔子思想不适合治国而适合亡国! -
席志安度: 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种思想要想实行,就必须得到最广大群众的认可,广是几个管理层认可并不行,更何况孔子的思想是治理国家,而不是行军打仗,一个国家要想生存,单靠一方面是肯定不行的,就好比你只发展经济而不重视军事,一旦外地入侵就只有等人灭国,宋朝就是一个例子,所以鲁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最先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何况鲁国没有全方面的发展国家的实力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子曾经治理鲁国三年百姓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为什么鲁国未能称霸? -
席志安度: 鲁国君主在后来没有用孔夫子的治国之道,否则孔子就不会游历诸国,最后无奈的只当老师去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孔子是奴隶制度国家的人,由于历史局限性所以他治理鲁国不会强大,且儒家的学说是到孟子、荀子才完善的.且他的治国能力并不是一定超越管仲、百里溪等人,军事更别说了.所以鲁国不可能称霸的.

金川区15959782820: 历史上鲁国是怎么灭亡的?
席志安度: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子为什么被赶出鲁国? -
席志安度: 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子是怎么没的? -
席志安度: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子怎么死的? -
席志安度: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子是怎么死的 -
席志安度: 自然死亡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金川区15959782820: 孔夫子是怎么死的? -
席志安度: 正常死亡..病死...而且是突然病死,不然怎么自己没写《论语》... 孔子之死,后来有一种说法很神奇.鲁哀公十四年,鲁国国君打猎,获得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麟.麟是上天派往人间最尊贵的祥瑞,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以为是个怪兽很不吉祥.孔子也去观看,一看吓一跳,这不是麟吗?可能孔子见到麟时,麟已经被杀死,所以孔子万分悲哀.他流着眼泪说麟刚一出来就死掉了,我的前途也没了.孔子还特意为麟写了首悼念的歌,歌词是:“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这是悼麟还是自悼呢?我看两者都有.两年以后,孔子也离开了人世.孔子是人间麟凤,可惜生不逢时,他的梦想如同麟一样,刚刚出现就逝去了.

金川区15959782820: 齐国那么强,号称东帝,为什么几百年都没把鲁国给灭了 -
席志安度: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在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