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贵族,后又官至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为什么选择周游列国?

作者&投稿:钞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
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第二是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
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由北方跑到南方,由这国跑到那国,为了达到从政的目的,他不惜面见社会上反响不好的卫国南子,甚至连背叛晋国的佛肸对他召唤,他也“欲往”。尽管他相信自己“不缁”、“不璘”;有信心改变坏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打算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争取坏人,改造坏人。
第三也是形式所逼,因为在鲁国他呆不住,需要到外国去避难。
当年季桓子的家臣阳虎在鲁国叛乱,孔子态度明朗地反对阳虎,鲁国的执政大夫季桓子认为孔子和自己政治观点一致,便请鲁君任命他为中都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绩突出,又不断擢升为司空、大司寇。孔子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展了维护鲁君利益、削弱大夫势力的“隳三都”活动。
当上大司寇后,在夹谷之会上为“相”时,取得成功,更信心勃勃,才敢于触动三家大夫,展开了隳三都的活动。一旦被排挤,认识到鲁国非实现自己政治理想之地,于是另辟蹊径,另找出路,到别国试试。

扩展资料: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周游列国
百度百科-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
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第二是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
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由北方跑到南方,由这国跑到那国,为了达到从政的目的,他不惜面见社会上反响不好的卫国南子,甚至连背叛晋国的佛肸对他召唤,他也“欲往”。尽管他相信自己“不缁”、“不璘”;有信心改变坏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打算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争取坏人,改造坏人。
第三也是形式所逼,因为在鲁国他呆不住,需要到外国去避难。
当年季桓子的家臣阳虎在鲁国叛乱,孔子态度明朗地反对阳虎,鲁国的执政大夫季桓子认为孔子和自己政治观点一致,便请鲁君任命他为中都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绩突出,又不断擢升为司空、大司寇。孔子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展了维护鲁君利益、削弱大夫势力的“隳三都”活动。

扩展资料
孔子周游列国的地方:

孔子从鲁国出发,13年里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大致路线就是今天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最后原路返回,当他返回时候已经是耄耋老人了。
当时他取得这些地方都在鲁国的周边,除了楚国是个大国之外,其他都是些小国家。加上当时的整个社会动荡不已,孔子最远也是在黄河边上感叹了一番而已。

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1、道德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政治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教育思想——“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

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第二是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

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由北方跑到南方,由这国跑到那国,为了达到从政的目的,他不惜面见社会上反响不好的卫国南子,甚至连背叛晋国的佛肸对他召唤,他也“欲往”。尽管他相信自己“不缁”、“不璘”;有信心改变坏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打算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争取坏人,改造坏人。

第三也是形式所逼,因为在鲁国他呆不住,需要到外国去避难。

当年季桓子的家臣阳虎在鲁国叛乱,孔子态度明朗地反对阳虎,鲁国的执政大夫季桓子认为孔子和自己政治观点一致,便请鲁君任命他为中都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绩突出,又不断擢升为司空、大司寇。孔子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展了维护鲁君利益、削弱大夫势力的“隳三都”活动。

当上大司寇后,在夹谷之会上为“相”时,取得成功,更信心勃勃,才敢于触动三家大夫,展开了隳三都的活动。一旦被排挤,认识到鲁国非实现自己政治理想之地,于是另辟蹊径,另找出路,到别国试试。

扩展资料: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周游列国

百度百科-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第二是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
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由北方跑到南方,由这国跑到那国,为了达到从政的目的,他不惜面见社会上反响不好的卫国南子,甚至连背叛晋国的佛肸对他召唤,他也“欲往”。尽管他相信自己“不缁”、“不璘”;有信心改变坏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打算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争取坏人,改造坏人。
孔子自学成才,满腹才华,在鲁国一路升官,50多岁时,最后做到了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因为处事公正,得罪了鲁国当权贵族,不得已离开鲁国,到外国去避难和寻找出路。

在孔子之前,当时列国流行的学说是“王道”和“霸道”,而孔子主张的却是中庸之道。他辗转流落了许多个国家去碰机会想一展抱负,但每到一个国家都和当政者格格不入,得不到重用,还几次身陷险境,差点丧命。

痛定思痛,孔子看穿了这个社会之所以自己得不到重用,是因为自己的学说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得不到当政者的赏识,于是他最后返回鲁国,开始专心著书立说,并广为招收弟子,其目地就是要推广自己的学说。

楼主你好


  • 首先看一下背景,通俗化的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接下来分析原因   

  1.   鲁国的国君无能,孔子认为自己在这不会有什么作为,所以想换个老板。

  2.   想去各个地方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恢复遵循周礼。     

  3.   周游也有着拓宽自己视野的目的,丰富儒家思想,学无止境。

  4.   周游这种事在那个年代士人中很流行,说通俗点就是到处求职,好比我们现在各个城市奔波。



1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 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要先行礼仪,感化他人。

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
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要先行礼仪,感化他人,是无法行得通的。
当时各国急于要加强军事和经济,孔子却要先搞思想教育,要大家循规蹈矩。
孔子也确实对军事和经济不懂。不明白生产关系如何调整、财政税赋如何整顿、军队如何训练。与管子相比,差距是十分大的。


出身于贵族,后又官至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为什么选择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第二是...

宋初名臣李云简介李云是怎么死的?
李云的父亲李超是朝中大臣,从官至工部郎中,又在集贤殿学士。因为的哥哥李沼没有儿子,所以被收养给李沼,称李沼为长父。李沼也是朝中大臣,官至右大夫。因此,李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后又以恩补翟郎,选太子校书。后汉甘_年间,他做了秀才,做了秘书。在当时宰相冯道的推荐下,他被选入弘文馆...

<<西游记>>的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简介,<<三国...
这期间,他的爱子凤毛不幸夭拆,以后他就没有再生儿子,就将他表外孙丘度领在身边,精心课读培养,后来中了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嘉靖三十八年,他利用一个暑天,编了一本选词集《花草新编》,现在上海图书馆还收藏着这本书的残抄本。嘉靖四十年左右,他又娶了第二个夫人牛氏。吴承恩在南京国子监没有什么事做,只是和一...

名人八字赏析
乙日甲申时生,命中有官有印,乙以申中庚金为官星,以申中壬水为印绶,自身有所寄托,且月通金气或水气,命主尊贵;否则,自身虚弱,官星重重,即使显贵,也不能长久。 乙巳日甲申时生,自身强壮,官星旺盛,如果生于春季,聪明显贵,官至四品。生于夏季,辛苦忙碌。生于秋季,常患眼病。生于午年午月,且行财运,显贵。

文人有哪些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

龚自珍生平事迹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

张氏历史名人有哪些
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纳兰性德是谁???今天就要
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纳喇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纳喇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

两次官至极品,三度富甲一方,中华五千年仅此一人,这人是谁?
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 从政时,范蠡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为商时,又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 范蠡真可谓是一个宏略于胸,又悲悯天下的智者。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堂,88岁时无病而终,后人尊名陶朱公。 范蠡也被后世奉为南路财...

《孔子家语》读后感
生于公元前551年(一说公元前550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虽然出生于贵族之家,但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长大后做过仓库保管员、牲畜管理员等低级职务,以养活自己和寡母。在困境中,孔子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到处问学,渐渐以博学多能闻名。到三十岁左右,他开办了一所私学,便有许多好学之士前来求教。从此,孔子与...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的生平 -
徭奔盐酸: 孔丘字仲尼,尊称孔子.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儒家创始人.其先世为宋国的贵族,因避乱移居中鲁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绍兴县17034397297: 关于孔子的资料 -
徭奔盐酸: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的事迹 -
徭奔盐酸: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的简介及他的著作 -
徭奔盐酸:[答案]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的个人资料及作品 -
徭奔盐酸: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资料 -
徭奔盐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哪里人? -
徭奔盐酸: 孔子归鲁,季孙氏,但均不见用.定公十三年,教育家.开始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鲁国人.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叔孙氏的邱、管放牧的小官、灌及龟阴之田,影响愈大,整理《诗》...

绍兴县17034397297: 谁有孔子的资料? -
徭奔盐酸: 展开全部个人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原名叫什么? -
徭奔盐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小吏,直到五十岁之后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游列国.

绍兴县17034397297: 孔子是谁 -
徭奔盐酸: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