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作者&投稿:台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老讲解:

第一章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首先要了解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个总根源,

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

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

这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一来呀就影响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的执象,很迷那个象,看天,天象,看人,人象,看地,地象。

老子看到这个状况,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了,没有办法在继续往前进。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

因此,他就决定要破象立道,这个道他是要把相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像大家就执象,

因此,他也担心他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非常有警告的意思,

说各位我好心好意把当年伏羲氏所没有办法讲出来的道,我把它说出来,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要很清楚的一点,当然这个道,我们现在很清楚,它是代表宇宙万象,

这个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都在里面,因此呢,这个里头的常字非常重要,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常道,常道就是恒长的道理,这里面有变的部分,有不变的部分

你看这样听起来我们就觉得他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那老子就说啊,名可名非常名,名呢?

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到这个名字,

老子那个时代文字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就有很多名称,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现在不要受他的影响所以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字,叫做常名,常名就是他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那叫什么?那叫万物的自性,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

实际上,现在的人呐,你如果跟他讲宇宙有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差不多大家都知道,那他就是本体嘛。

本来就是本体,本体也叫做行上,所以我们现在,对道到底存不存在?道是什么?应该比以前人少很多疑问,

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句话我们应该很清楚,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大概都在讲天道。

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

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而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

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给它宣扬出来,

道德经它的源头是《易经》,所以道德经第一章它跟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呢?

《易经》开了一个易门叫做阴阳,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现在呢?道德经第一章它也开了一个道的门,有无道之门,

所以第一章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他就用阴阳不就好了吗?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始跟母有什么不同?始是开端,母是本源,它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

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

这两个不太一样

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

但是无里面他会产生万物,这个要靠什么?靠有,

如果没有有,它就产生不了东西,所以无跟有,这两个名词也是我们学习道德经要好好去了解的,所以呀,他下面就劝我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的文字啊,实在是很美,你看一个常无,一个常有常无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要我们常常要站在无的立场上来想事情,

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而你要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

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看到宇宙万物,它们看得见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而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叫做观,这个观不简单,观不是说用眼睛看才叫观,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

我们用眼睛看的其实呀,那还不如叫做见,观不一定要看见,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

你看观世音菩萨你看她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他的观是最高明的,你透过精神来观,比你用肉眼来观,要明白的多,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此两者同,他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为什么名称不同呢?因为它本来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他们两个不同的名字,有跟无不是对立,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相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

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里了,所以我们就尽量不要让任何东西对立,要让它对待彼此尊重,

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动,老子为什么要在明知后?他马上就讲出无跟有?他就告诉我们,无只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下面呢?

同谓之玄

就是因为它同,所以才叫玄妙,

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叫做玄同,

玄同,现在一般人看不懂,他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的更深,看的更广,你会觉得那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

玄之又玄为什么要用两个玄?他就是说前面那个玄,你又要把它破掉了,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

你看现在很多人都说,你看老子玄呀,道德经玄啊,他就是没读懂道德经,所以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那个玄,说,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为什么?

因为他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

那大家一定会想到,哎呀,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天门了,

那本来就是天门嘛,

天门是似有似无,,那个就是道,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

向外观可以观道道用之妙。

这样的我们就把整个的第一章呢,就看的很清楚

有几个要点?

第一个到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第二个常,它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的,名只是个名号而已,然后无有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就要了解,为什么有跟无是相同的,

所以第二章就要把有给破掉,为什么老子要把有给破掉呢?因为很多人的痛苦之源就是有。

怎么你比我多嘞?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呢?怎么你比我升迁快呢?

所有的痛苦都是有来的,所以人如果你不把有给破掉,那你永远痛苦不堪。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解释: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用文辞...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如下:道德经·第一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

《德经》第一章的名字是什么?
《上德不德》这一章在通行本中被列为《德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道”是客观规律,“德”固然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但老子并不主张有意识的标榜德,乃至等而次之的仁义礼;更不主张任何违反自然之道的造作作为。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翻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翻译为: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一、《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在中国哲学的瑰宝中,老子的《道德经》犹如一座深邃的智慧宝库,揭示了古代先哲对于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理解。这部经典分为《道经》与《德经》,以其81章的精炼寓言,为我们揭示了道与德的微妙平衡与对立统一。【第一章】至【第八章】,老子阐述了宇宙的无形之道,主张无为而治,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是...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的解释[ Dao De Jing of Laozi] 书名,即 《老子》 ,我国古代 重要 的哲学 著作 详细解释 指 《老子》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关 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 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汉 河上公 作 《老子章句》 ,分为八十一...

道可道是什么意思?
徼,读音是jiào,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为端倪的意思。这一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天地之始>。节选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译文: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

道德经第一章出自哪里
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五千多个字,但是几千年来也未必有人真正理解,所谓的解释也是肤浅的,我给你找一段来,你自己看吧 第一章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

道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行唐县13814632755: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啥内容 -
殷适海定: 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 -
殷适海定: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三声)]. 此两者... -
殷适海定:[答案]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 ;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

行唐县13814632755: 关于道德经第一章 -
殷适海定: 第一章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并非永恒的道(名词,老子哲学的专用名称),可以用文字叙述的“名”并非永恒的名(老子“道”之名)“无”为天地之本源,“有”为万物之根本.所以“尚无”中去体悟“道”的细微奥妙,“尚有”中去体察“道”的端倪边际.“有”和“无”,此两者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都是相当幽深玄妙的,幽深而幽深,玄妙而玄妙,是一切变化的总门户. http://blog.blogchina.com/jiasizhang/1625784.htm 有

行唐县13814632755: 求道德经第一章正解 -
殷适海定: 开卷1篇:第1章(代表作: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行,但要知道可行之路的非一性和变线性. 名可以定,但要明白所定之名的相对性. 知无名,是认识一切的基础, 定名,才能表达万物. 故, 常脱离人为运作,去观察认识他的自然变化. 常结合实际运作,去验证对他的认识. 两者相互依存存在,是一个事物的差异表达. 多差异和多层次演化,是我们进入奇妙多彩境界的法门.

行唐县13814632755: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殷适海定:[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解释是: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它就不是一般的道了.这样解释的人认为,老子开篇就提出了他的思想核心——道.我不同意这样的解释.我认为这里面的三个“道”字统统是“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全部)反应了老子什么思想? -
殷适海定: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
殷适海定: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这两句话是《道经》的开篇之首,对于老子全书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的翻译 -
殷适海定: 哥们儿,道德经不是文言文,特别是第一章,那是道德经的总纲,不能用现代文来翻译的,要看懂就要靠自己领悟了,每个人看它,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你想要一个现成的,基本不可能.就算有所谓翻译过来的,也早就变味儿了,你看的都不是最标准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

行唐县13814632755: 《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
殷适海定: 《道德经》 《老子》第一章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