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作者&投稿:叔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所谓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作者是陈寿。 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原文节选: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 、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译文:
曹操的军队,从老远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听说他为追赶我们刘备,轻快的骑兵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这就是所谓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
所以兵法特别忌讳这个情形说:‘必定会让大将军打败仗’。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又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我们刘备并力合谋,必定能够打败曹操。曹军战败,必定会回到北方去。这么一来,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强大。
天下鼎足而三的态势就会成形了。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了。”孙权十分高兴,立刻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三万水军,随着诸葛亮去晋见刘备,一起出力抵抗曹操。
曹操在赤壁打了个败仗,率领军队回到建邺。刘备因此收取了江南,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总管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征调这三郡的赋税,来扩充军中的粮饷。

扩展资料: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意思是:强弩发射出去的箭,到最后,连薄薄的绢都穿透不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衰竭,不起作用。
相关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作者介绍: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
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传》。弩,是用机括发射箭矢的弓;鲁缟是产自山东的一种很薄的白细绢。此话是说,弩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之末连细绢也穿不透。这种现象,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最终的结果就是目标不能达成。
摘自:国家教育在线

应该是势,因为古文中前省略是最常见的,第一句已经说了“即使是最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到了最后”(其)势:势解释为力量,前面承前省略“其”指箭。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韩安国,字长孺,汉初人。汉武帝时,为御史大夫。当时,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武帝就同大臣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过许多年地方官,很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和好,总是长久不了,不出三几年,它就又要背约,不如不理它,干脆爱兵,把其彻底征服。”
韩安国竭力反对,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怎么说得过去?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我们未必能打胜仗!”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
这段故事,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也有记载,不过文字稍有不同,其中“强弩之末”两句,写作“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东吴,请孙权出兵,同刘备一起,合力抗御曹操。诸葛亮谈到,曹操兵力虽强,却已相当疲劳:“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指刘备)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比喻力量已极度衰竭、毫不中用,就常用“强弩之末”来形容。
参考资料:http://lyh.wlnw.gov.cn/asp/Book_G.asp?lyhid=1323,

原句:“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常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个人觉得,“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更好一点,“强弩之末”强调的是力道、势能,所以后一句中用“势”比“矢”意思上更统一。

出 处: 《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最早见于《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 鲁 缟。”谓强弩发出的箭,到了末程,连 鲁 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
史记上先有但写的是强弩之极
《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强弩之末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俗语、词汇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南宋的词已经是~。”
至于军阀,那是~了。 ★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近义词】 师老兵疲、罢夫羸老 、强弩之末、一如既往

【反义词】 势不可挡、势如破竹

西汉武帝时代,匈奴求和.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有说匈奴常常求和,但却不守约,应该拒绝的.也有说汉军远征,匈奴以逸待劳,汉军再强大,到那里打仗,也很难打胜.就像强弓所射出的箭已经到了末了时,就连绸子也穿不透的.
但因大多数大臣都同意出兵,汉武帝就出兵攻打匈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张悦然同名文章《强弩之末》
一段曾经昌盛的感情,一首曾经心爱的歌,一对曾经受宠的耳环,如今你看着它们,是否都会有面对迟暮英雄那样的感觉。

五月是个叫May的女人,充满了母性。我决心皈依她,热爱她,绝不辜负她。至于这把弓箭,从此将被当作工艺品,收藏起来。不再是武器,因为上面的欲望已经耗尽,光秃秃的。

窗外树叶发出的声响,实在太大了,我总以为是风尘仆仆的人赶了过来。

势,指的是力量,我从原文上看的…


用强弩之末造句(大约30个左右)
一、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二、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 三、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四、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五、在这项工作完成时,第八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六、敌人已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 ...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意思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 比喻 强大 的力量 已经 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语出处: 《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 ,力不能入鲁缟。” 成语例句: 至于 军阀,那是 强弩之末 了。 繁体...

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
再强的弓射出的箭,到最后的力道连一张纸也无法穿破 出处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

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蒿,这句话对吗
对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也”,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翻译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

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是什么意思?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传》。弩,是用机括发射箭矢的弓;鲁缟是产自山东的一种很薄的白细绢。此话是说,弩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之末连细绢也穿不透。这种现象,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最终的结果就是目标不能达成。摘自:国家教育在线 ...

强弩之末 翻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东吴,请孙权出兵,同刘备一起,合力抗御曹操。诸葛亮谈到,曹操兵力虽强,却已相当疲劳:“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指刘备)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比喻力量已极度衰竭、毫不中用,...

强弩之末(文言文)的翻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东吴,请孙权出兵,同刘备一起,合力抗御曹操。诸葛亮谈到,曹操兵力虽强,却已相当疲劳:“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指刘备)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比喻力量已极度衰竭、毫不中用,...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槁什么意思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

强弩之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2、原文:匈奴来请和亲...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镐什么意思 -
不方乳泉:[答案]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镐”又作“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弩:古代发箭的弓.鲁缟,是鲁国的锦绢,既轻又薄. 意思是: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连既轻又薄的锦绢也不能射穿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自西汉·司...

乌苏市17017654954: 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
不方乳泉:[答案] 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

乌苏市17017654954: 翻译: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不方乳泉:[答案]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驽之末,力不能穿素缟的意思是什么 -
不方乳泉:[答案] 就是射一箭到了最后的力气,连最薄的鲁缟都不能穿透 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是鲁缟 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乌苏市17017654954: 请翻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不方乳泉: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出处? -
不方乳泉:[答案] 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怎么译 -
不方乳泉:[答案] 三国演义 354 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______有关. -
不方乳泉:[答案]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 故答案为:速度.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芦蒿是什么意思 -
不方乳泉: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乌苏市17017654954: 强弩之末, -
不方乳泉:[答案]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