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翻译

作者&投稿:赤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长孺列传的翻译~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小题1:(1)屡次(2)通“背”。违背(3)发(4)仗恃(5)对付(6)通“疲”,疲劳小题2:(1)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2)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小题3:王恢是从匈奴不讲信用,盟约靠不住的角度,主张只能“兴兵击之”。安国认为,既然没法打,那么还不如和亲好,他是从长久平安角度思考的。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译文】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算疆域扩展,拥有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算国力强大,他们从上古起就不属于我国百姓。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况且强弩的力量到了终极,箭矢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而是到了最后,是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况且就算是强弩发射的箭矢到达射程的尽头,连鲁缟也无法穿透了。攻打它没有好处,不如采用和亲的方法。


“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是什么意思?
这段故事,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也有记载,不过文字稍有不同,其中“强弩之末”两句,写作“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东吴,请孙权出兵,同刘备一起,合力抗御曹操.诸葛亮谈到,曹操兵力虽强,却已相当疲...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镐什么意思
意思是: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连既轻又薄的锦绢也不能射穿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翻译
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是什么意思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意思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 比喻 强大 的力量 已经 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语出处: 《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 ,力不能入鲁缟。” 成语例句: 至于 军阀,那是 强弩之末 了。 繁体...

<强弩之末>文言文的原文!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这段故事,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也有记载,不过文字稍有不同,其中“强弩之末”两句,写作“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有句古文形容 再强的弓箭如果射程远可能连薄纸可以穿射不了?
这句话叫做“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也”。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末,力不能起...

翻译: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所谓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作者是陈寿。 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原文节选...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翻译 -
藤美盐酸:[答案]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 一字千金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第168篇一字千金翻译以及重点字词和句式 -
藤美盐酸:[答案] 146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 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镐什么意思 -
藤美盐酸:[答案]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镐”又作“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弩:古代发箭的弓.鲁缟,是鲁国的锦绢,既轻又薄. 意思是: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连既轻又薄的锦绢也不能射穿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自西汉·司...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
藤美盐酸:[答案] 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关于三国志中的一句话 -
藤美盐酸: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这是百科里的答案http://baike.baidu.com/view/92084.htm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怎么译 -
藤美盐酸:[答案] 三国演义 354 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的意思是什么?
藤美盐酸: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鲁缟 :古代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冲:快速地向上或向前直闯.漂:犹飘.鸿毛:鸿雁之毛,常用以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强弩发箭到了最后,连最薄的鲁缟也射不穿;狂风刮到最后,连最轻的鸿毛也飘不起.指举事要趁强赶早,抢先一步来做.这句话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怎么译 -
藤美盐酸: 三国演义 354 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
藤美盐酸:[答案] 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

北戴河区18687654265: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芦蒿是什么意思 -
藤美盐酸: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