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投稿:塞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强弩之末的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上哒)!!!~

1、译文: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
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徙如同鸟飞一样,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
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2、原文: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扩展资料:
一、成语解析
【解释】: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自】:欧阳山《三家巷》二四:“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大势已去、强弩末矢、师老兵疲、罢夫羸老
【反义词】变化多端、势不可当、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二、相关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互文,即互文见义,意思是指上下文义互相阑发,互相补充。上文“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两句,句式相当,表达的意思互相补充,其中“极”与“末”的含义相近。这种现象就是互文见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弩之末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韩安国,字长孺,汉初人。汉武帝时,为御史大夫。当时,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武帝就同大臣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过许多年地方官,很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和好,总是长久不了,不出三几年,它就又要背约,不如不理它,干脆爱兵,把其彻底征服。”
韩安国竭力反对,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怎么说得过去?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我们未必能打胜仗!”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
这段故事,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也有记载,不过文字稍有不同,其中“强弩之末”两句,写作“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东吴,请孙权出兵,同刘备一起,合力抗御曹操。诸葛亮谈到,曹操兵力虽强,却已相当疲劳:“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指刘备)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比喻力量已极度衰竭、毫不中用,就常用“强弩之末”来形容。

韩安国,字长孺,汉初人。汉武帝时,为御史大夫。当时,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武帝就同大臣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过许多年地方官,很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和好,总是长久不了,不出三几年,它就又要背约,不如不理它,干脆爱兵,把其彻底征服。”

韩安国竭力反对,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怎么说得过去?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我们未必能打胜仗!”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


<强弩之末>文言文的原文!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

强弩之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强弩之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1、翻译: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

强弩之末(文言文)的翻译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

强弩之末文言文翻译强弩之末的意思
关于强弩之末文言文翻译,强弩之末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意思是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2、读音:qiáng nǔ zhī mò。3、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4、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强弩之末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译文】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

文言文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同心,。曹操军必破。”孙权听见诸葛亮的话十分高兴:“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传我军令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怎么翻译?要详细的,最好有重点字词!谢谢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

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问题一: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强大有力,如强弩之末。勉强,如强颜欢笑。强迫,如强使就范。问题二:古文中的强是什么意思 强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同本义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D�D《史记・鲁周公世家》强 (通��。弱...

文言文翻译
谢玄进入军帐询问计策,谢安十分平静,毫无恐惧的神色,回答他:“我已另有方略。”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也穿不透鲁国的薄绢’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否则‘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文言文舌战群儒罗贯中翻译
“我家主公虽新败,但是关羽仍然率领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同心,.曹操军必破.”孙权听见诸葛亮的话十分高兴:“先生之言,...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弩之末(文言文)的翻译 -
陶仇重组: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弩之末 - 搜狗百科
陶仇重组:[答案]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原文:匈奴来...

宜城市13196279029: 翻译: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陶仇重组:[答案]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弩之末的译文 -
陶仇重组: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弩之末, -
陶仇重组:[答案]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又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解 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

宜城市13196279029: 求2008当代学生中学生古文第62《强弩之末》翻译 -
陶仇重组: 62. 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武帝就同大臣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过许多年地方官,很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和好,总是长久不了,不出三几年,它就又要背约,不如不理它,干脆爱兵,把其彻底征服.” 韩安国竭力反对,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怎么说得过去?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我们未必能打胜仗!”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弓之末 什么意思 -
陶仇重组: ”—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 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曹操大举南下时,诸葛亮访问

宜城市13196279029: 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 -
陶仇重组:[答案] 再强的弓射出的箭,到最后的力道连一张纸也无法穿破 出处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

宜城市13196279029: 强弩之末是什么意思,谁能详细解释一下
陶仇重组: 强弩之末 ( qiáng nǔ zhī mò ) ,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