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的性格可以改吗

作者&投稿:瞿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偷窃癖可以改掉没~

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如挟嫌报复、窃富济贫或引人注意等),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据此可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
治疗主要采用
1.用催眠和行为疗法戒除偷窃行为。
2.训练生活技能技巧。
3. 厌恶疗法。

你要先了解她为什么要偷钱.如果说是因为缺钱花,那你是否能适当的增加她的零花钱;如果说家里条件不允许增加她的零花钱,那你就要教育一下她了,让她收起她的虚荣心;再如果说她是没有理由的,那你就要给她发出警告了,务必让她了解这是犯法的,所受到的惩罚将是极其严重的.

一、 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要析,在青少年偷窃中,中学生偷窃为数不少。应当说,许多中学生的偷窃都是小偷小模,有的既构不成犯罪,也谈不上治安处罚,都是属于轻微的。但也有少数中学生的偷窃行为是严重的,甚至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比如,南京市有两个中等技校的学生,结伙入室盗窃,一次就偷了国库券、债券、金饰等价值7000多元的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徒刑。两个中学生堕落成为罪犯,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啊!

所以,轻微的偷窃行为与要受刑罚制裁的盗窃犯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小偷小模的人可以发展成为盗窃犯。现实生活中,许多盗窃犯在铁窗下忏悔时,往往因忆到少年时代做学生时的偷窃劣迹。如果没有偷窃劣迹的影响,或者已经改掉了偷窃行为,以后可能就不会沦为盗窃犯了,真是后悔莫及。同时,你在进行偷窃,到底是小偷小摸还是盗窃犯罪,最终是由危害结果的大小来决定的。“肮脏的手”想伸进他人的口袋偷些零用钱,可一下偷到了几万元的存折,这就够上盗窃罪的标准了。因此,对有些中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通常,中学生偷窃的是公私财物。往往包括少量钱财、自行车、钢笔、手表、玩具、图书、食品、小商品、衣服鞋帽等。偷窃所得物品,一是变换成钱后就花掉,二是占为已有,派起用场,三时我端抛弃,以为丢了无所谓。

从偷窃的对象来看,有些青少年偷自己家里的东西。这往往是被父母从小溺爱惯了的,喜欢乱花钱,大手大脚,当钱不够地挥霍时,就偷拿父母的钱去用,或把家中物品拿出去变卖钱财,以为偷自己家里东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还有些青少年偷学校里的财物。较普遍的是偷社会上的,有偷邻居家的,以及在商店、车站、电影院、公交车上、饭店、厕所等场所行窃的。应当说,偷窃社会上的财物的严重性更大一些。

青少年偷窃行为是一种秘密窃取的方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手牵羊”式的,本来事先并无计划,只是在外界情景诱惑下,激发了偷窃的动机,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例如,某中学生走过一家商店,看见许多人正在选购旅游鞋,发现秩序较乱,有机可趁,而且又是自己喜欢的旅游鞋,于是他拿了一双,偷偷地放在自己的书包里,然后溜走。又如,另外一位中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有不定期有门品晒衣服,而且无人看管,该少年顿生贪念,走过去时随手拿了一件衣服。我们说,这种偷窃发生在存在偷窃机会的条件下,似乎是外界是的机会诱发了偷窃行为的发生,但究其根本,主体内部的不良心理品质发生偷窃行为的基础。假如,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少年学生,面对上述两种情景,可以说是根本不会产生邪念的。还有一种青少年偷窃方式是事先有计划的,是主动地寻行窃的对象和场合。相比之下,这种事先有计划的偷窃更为恶劣,反映了自身品行障碍的严重性。

青少年偷窃行为,有单独进行的,也有两个以上合伙进行的,应该讲,合伙行窃比单独行窃的危害性要更大。因为合伙行窃是有商量的,互相打气,共同设计,增加了干坏事的胆子;同时,互相配合,偷窃容易得手,所造成的损害也要大一些。在这种合伙盗窃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感染,他们的品行更加堕落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有的中学生是在坏人的教唆下去进行偷窃的。教唆者常常以利诱或威胁的方法,来促使不懂世事的中学生去偷东西。例如,有的沾上赌博坏习惯的中学生,输了钱又无力偿还,被债主催逼无奈,受唆使去偷财物来还赌债。开始时,这种学生并非自愿去偷窃,但在利诱或被逼的情况下,一旦同意去偷就变成了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二、 心理分析:

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去实施的。那末,青少年偷窃行为是受什么机关报心理支配的呢?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14岁至18岁的年龄段是偷窃行为的易发期。心理学家认为,幼年和童年发生偷窃行为,往往是由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没发育成熟所造成的,而少年行窃就不一样了,比如中学生偷窃,这是非社会性的不良心理支配的结果。

青少年的偷窃行为与哪些心理因素有关呢?青少年偷窃行为是由错误的认识支配的。一些品德不良的中学生,他们认识特征的主要缺陷是自我中心突出,十分自私自利。虽然,家庭宠爱他们,给予他们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并不能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于是他们用偷窃的手段来满足自私的个人需要。在他们看来,“肮脏的手”实在太实惠,轻而易举地一伸手,得来的财物可以花,可能玩,既然得到的甜头,那就何必去管他人的苦头呢?这些行窃少年恰恰忘记了一条真理: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品质之中,贪婪是最可恨、最可耻的。正如《伊索寓言》说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青少年偷窃行为与不良的情绪、情感联系在一起。有的年轻朋友可能会想,把他人的财物窃为已有,难道不可耻?难道会心安理得么?我们说,如果有这样的自尊心和同情心,就根本不可能去偷窃。相反,行窃的青少年往往缺少正义感,他们乐意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或者是根本就想不到他人受到的损害,情绪情感的低级庸俗、不稳定和冲动性与他们的错误认识是一致的,对青少年偷窃起了助长作用。

青少年偷窃动机,较普遍的一种是物质动机,这是由于物欲的驱使,往往是见了东西就眼红:想骑自行车,想弄零花钱,想去玩电子游戏机,想去看电影等等,满足物欲最简易、直接的办法就是以偷窃行为来达到目的。这里,往往是道德观念的堕落保使了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下面的一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此类情况。

王**,男,15岁,孤儿。原上海市**中学初二学生,1985年7月因偷窃,徐汇区工读学校收留他进行教育。王**出生没几天,其母私奔外出,致使孩子不知生母是谁。他1岁多时,父亲因盗窃罪被判徒刑10年。以后,孩子的生活由其爷爷、奶奶照顾。不料他5岁时,爷爷病故。当他读小学5年级时,奶奶又去世了,当时出狱不久的父亲再次因盗窃罪而入狱。从此,由居委会和学校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国家每月给予生活补助。学校和社会给他的温暖并没有抹去他心灵中的阴影,没有母爱,没有父爱,父亲的犯罪留给他的只是痛苦。以后,他进了初中,随着年龄增长带来了物质需要的增长,他的生活条件无法使欲望满足,道德力量的薄弱也无法使他控制住自己。于是,他开始走上了偷窃之路。

另外,自我显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偷窃的一种动机。这是为了提高自己在伙伴中的地位。通常,在班级集体中要靠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来提高自己的地位。然而在不良的少年团伙中,偷窃行为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显示,使同伙对他另眼相看。

好奇心则是青少年偷窃的又一种动机,这使青少年偷窃行为带上游戏的色彩。“偷东西究竟有什么趣味?”“把他的东西偷走了,他会怎么办呢?”这种好奇心诱发不良少年去偷窃。

还有一种动机是为了发泄感情。比如,有的中学生的钢笔被他人偷了,心中十分不满,但又不知是谁偷走的,一气之下就偷了另一个同学的钢笔。这是一种挫折后的情绪反应,主要目的不一定是贪图什么财物,而是为了消除自己的不满情绪。这里,偷窃成了百除某种感情的行为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性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偷窃动机容易受外界诱因的影响。外部世界的各种诱惑会很快引起他们的需要,使他们入魔似的,有时并不需要反复的考虑,就这样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伸出了“肮脏的手”。

少年偷窃的行为带有秘密性的方式。偷窃行为手段,具有一定的智力性和技术性。如北京崇文区有一个15岁的初中生,他多次观察一家个体饭店老板总是下午2时左右午睡,根据这个时间规律,他一连三次悄悄地潜入饭店,从熟睡的老板身上取下钥匙开启抽屉,偷得钱后再把钥匙放回原处,共窃走380元。

另一个特点是青少年的偷窃行为具有感染性,易在模仿、暗示的作用下发生偷窃。例如,在某地的一所中学里,平时品德不良的学生较多,有一回发生一个学偷窃的事情,由于校方开始的教育和制止很不得力,这样不久,其他班级有七八个品德不良的学生就受到感染,也跟着偷窃,以至形成学校偷窃团伙,使学校一时变得乌烟瘴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通常,青少年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心理学理论把暗示看作是在非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厶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使人接受一定的意见,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人上面的例子可见,在存在首偷窃行为而又制止不力的环境和气氛中,偷窃行为会产生连锁反应,有时候可能会一个感染一个。所以千万要防上出现这种危险倾向。

不良的习惯,对表示少年偷窃行为起着推动作用。有的中学生有爱吃零食、吸烟、玩游戏机的习惯,当他的钱不够花的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就会伸出“肮脏的手”支偷窃,以满足自己的习惯需要。

三、 偷窃行为的矫正:

1、教育治疗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告法制。对于青少年偷窃行为,教育治疗也主要可以采取价值教育和法制教育两个措施。

价值教育就是通过价值辨别的方法,使有偷窃行为的中学生改变认识上的错误,能深刻认识偷窃行为的危害性,常有一些沾上偷窃行为的中学生,他们不以偷窃为耻,反而千方百计地美化自己,企图使自己的偷窃待业变得“合理化”,胡说什么“顺手拿来的怎能算偷”、“家里给我的钱太少不够花么”、“我实在太喜欢这样东西了,就拿来了”、“我自己的东西先人家偷走了,我再去拿别人的嘛”等等,似乎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对偷窃行为的危害认识不清,就根本不可能改掉这种行为。针对这机关报情况,我们应该严肃帮助学生分析偷窃行为反映的是损人利己、极端自私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明白偷窃行为的价值观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各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他们学会 正确的评价,学会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行为的选择,懂得错误的行为选择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应该看到,价值教育是矫正错误的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方法,釜底抽薪,从转变错误的认识着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矫正措施。

有偷窃行为的中学生常常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主要是针对偷窃行为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克雷洛夫寓言中说:“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去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这种法制教育应当把讲述法律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了解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不可违反的特点。要告诫他们,法律是无情的,不改掉今天的小偷小摸,以后可能会变成盗窃罪犯,到那时候身败名裂,再后悔就来不及了。通过法制教育来回 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同时明白法律的威慑力,让他们用法律来约束自己,这是教育治疗的又一良好措施。

2、奖励与惩罚

心理学理论指导出,对某种行为直接予以奖励与惩罚是行为矫正的一种方式。对于有偷窃行为的中学生,学校和家庭可以采取联合措施,当他们在不定一定时期内不发生偷窃行为时,就应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这就是正面强化法,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不发生偷窃行为状态。另一种情况是,当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又发生了偷窃行为,则应予以精神上的谴责、物质和活动方面的限制,目的在于抑制偷窃行为扫生。要尽量减少惩罚的副作用,例如强烈的惩罚会使他们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所以,惩罚要注意适度。奖励与惩罚的使用,在学校班给集体和家庭中,特别要注意集体气氛和环境的影响作用。如在家庭中,父母步调要一致,在有祖父母或久祖父母的家庭中,要防止老人的格外宠爱,同时也不要粗暴的打骂。奖励与惩罚要用得适时、用得巧妙,要讲究辩证法和艺术性,这样对于矫正偷窃行为就会具有实在的效用。

3、示范法

所谓示范法,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来矫正青少年偷窃行为,这同样是一种重要方法。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教师占首要的地位。”榜样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父母自身的行为是一种示范,父母良好的行为规范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教师品行的良好典范是他们教育影响作用的前提。身不正,令不行。父母和教师吕行方面的欠缺,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影响。对中学生的偷窃行为的矫正,同样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品行示范。

同时,为了搞好榜样教育,教师和父母可以把其他的少年(如同学、邻居等)的拾金不昧、拒绝财物的诱惑等实例,用来对有偷窃待业的中学生进行教育。甚至可以让他们去直接与学习榜样接触和交谈,在比较中感到偷窃行为的卑劣、丑恶,同时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羞惭。痛恨偷窃行为是改正错误的开始,向往示范榜样的高大形象则是追求进步的起点。在有条件上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有偷窃行为的中学生有目的地到良好的学生集体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使他们受到同龄人的各种优秀品质的示范影响,促进偷窃行为的矫正。

还有一种示范法,就让有过偷窃行为已经改好了的中学生来现身说法,讲偷窃丑恶、对心灵的毒害,讲如何弃邪归正、与偷窃行为决裂。这对还陷在偷窃行为的泥坑中不能自拨的少年来讲,是会产生震动作用的,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认识的提高,从而从行为上逐步断绝偷窃。

4、人格矫正

偷窃行为是深层反映着不良的人格特征,只要改变他们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偷窃行为就会自然地得到逐步控制。现代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矫正的理论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在矫正中学生的偷窃行为过程中,很理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消除与偷窃行为有关的一些人格缺陷的条件因素。比如,有的中学生是在同伙的影响下发生偷窃行为的,这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割断偷窃同伙对他的影响;又如,有的中学生喜欢赌博,常在输钱的情况下去偷窃还债,这就需要矫正偷窃行为与矫正赌博行为同时进行;还有,对因讲义气而去伙同他人偷窃的中学生,应先解决他对“哥们义气”危害性的认识。应该说,这样做对矫正青少年偷窃行为是有效的,同时还为培养良好的人格创造了条件。良好人格是品行发展的基础,形成良好人格,特别是要改变不良人格成为良好人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而是要在现实生活的长期锻炼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培养良好人格,是彻底矫正包括偷窃行为在内的各种品行障碍的根本措施,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了。(编辑:离地七寸)

认为这样的一个性格肯定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是自己要改变的心或者是自己能够坚持的去做下去,一定能够改变的。


这样的一种性格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可能就是由于一些其他的环境或者是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并不是特别的难以改变。


只要是青少年给自己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或者是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这种未来的方向,我认为这种情况下肯定会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阳光开朗,也不会再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所以想不想改变就是自己的一个事情,只要是自己想改变,我认为一定能够改变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去坚持。



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如挟嫌报复、窃富济贫或引人注意等),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据此可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这种人除强迫性行窃这一单一表现之外,并无其它精神异常,也没有智能缺陷,据此可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偷窃行为相区别。偷窃癖是一种少见情况,只占偷窃犯罪中的极小部分。一般是从童年或少年期就开始发生,每次行窃后心理上都会感到快感与满足。对偷的东西或收藏,或随手舍弃,或偷偷送还原主。
【治疗】
[编辑本段]

1.用催眠和行为疗法戒除偷窃行为。

2.训练生活技能技巧。

目前,矫正偷窃癖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厌恶疗法。条件反射的原理指出,一个人在出现某种行为时,如果受到一个满意的刺激,其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并容易再次出现;反之,如果这种行为受到了一个厌恶性的刺激(比如电击或催吐),那么这种刺激就会对神经反射产生抑制作用,并使其相关的行为反应逐渐消退。就李女士的情况而言,正是由于她每次偷窃后都体会到了快意和满足,才使得其偷窃的行为反复出现。所以,要想纠正这种不良的癖好,可以让她在每次偷窃后都无法获得快意和满足,反而让她感到厌恶和痛苦,那么,她的偷窃行为就会逐渐因受到抑制而减轻,直至消失。

在以往的心理研究资料中就曾记载过成功治疗偷窃癖的个案。患者也是一位中年女性。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生让她反复地观看一部纪录片,影片记录了她本人从进入商店行窃到被当场捕获的全过程。在患者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只要出现了顾客们用厌恶和不屑的表情观看她被捕的画面时,医生就电击她的腿部,以此来强化她的厌恶体验。这样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患者报告说每当她受到电击和看到顾客厌恶的表情时,就会产生害怕自己再次偷窃和被再次抓住的感觉。连续如此治疗了三个月后,患者的偷窃欲念便彻底消失了。

另外,有偷窃癖的患者也可根据上面的原理进行自我矫正。比如,在每次出现偷窃欲念的时候,患者可用力拧痛自己的肌肉,或者闻一种没有危害但味道很不好的气味,也可强迫自己去做令自己厌烦的事情(如呕吐)等等。如果能由家人配合给他(她)一些厌恶的刺激,则矫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不过,要想纠正自己已经习惯成癖的行为,则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因此,有偷窃癖的人在矫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要持之以恒,要坚定不移。如果不能保证每次出现偷窃欲念时都能伴随着厌恶性的刺激,则会给彻底矫正不良的癖好带来阻碍。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到底。

当然,为了能够健康地生活,最好还是避免形成偷窃癖。预防形成偷窃癖的关键在于:人们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尤其是内心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一定要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使自己的心理冲突能够得到及时的化解。像上面提到的李女士,如果她在失窃后能够及时通过一些合理的途径(比如向好朋友倾诉)宣泄内心的不满,抑制那种不良心理的形成,也就不会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进行强迫性的偷窃了。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用关爱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这个毛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行为是有害于己的。对一些平常缺少关爱的学生,老师要以加倍的关爱去感化,让他觉得犯这种错只是一时的糊涂,只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小插曲,不影响他向善的目标。犯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能及时改正仍然是好学生。

老师要在帮助她改正错误的同时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而且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感化小英那被灰尘污染的心灵。她不但没有斥责小英,轻视她,远离她,反而用更多的爱去关心她。试想哪个犯了错误的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能不为之感动。

有些老师往往把学生的偷窃行为视作道德品质恶劣,常常采取“搜身”“审讯”等方式找出偷窃者,然后公之于众,并给予严厉的处分。这样做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偷窃问题,反而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极有可能做出更加恶劣的行为来。

偷窃方面儿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养成偷窃的习惯,迟早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了这样的性格习惯,那么也是完全可以更改过来的。要更改这样的性格习惯,最主要的还在于偷窃者本人。如果青少年有一定的毅力,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当他们想偷窃的时候,能够去认识到偷窃的严重性,能够时刻的保持警醒自己,那么把这种行为改过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了个人以外,最主要的还要依靠别人的监督和督促。特别是他的父母和亲人,一定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经常的对其进行教育和批评,并帮助他找一份比较正式的工作。让他慢慢的来改掉这个习惯。


偷窃的性格可以改吗
认为这样的一个性格肯定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是自己要改变的心或者是自己能够坚持的去做下去,一定能够改变的。 这样的一种性格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可能就是由于一些其他的环境或者是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并不是特别的难以改变。 只要是青少年给自己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或者是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这种未来的方向,我认为这种...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朋友,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你可以试着去换一下环境,换一个心态,换一种心情.做什么都学着去换位思考一下. 可以阿.也可以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另一个人的性格,因为人嘛都是经一事长一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也没有一定的事. 可以改,要看下多大的决心,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麻烦采纳,谢谢! 改变自己的...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应该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要看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以前是个很要强的人,可是你遇到了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时间久了,你的性格也会因为这个人而改变,如果你遇到性格和你差不多的人,那么你可能会适得其反,因对方的要强会使你也变得更加要强,总想超过对方,这样两个人就会互不相让的,最终结果就是两个人分开 已...

性格会改变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怎么改变内向的性格?
首先你要接受、认可你的这种性格,并且要知道内向性格不是不好的性格,内向性格不等于不善于交际。无论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是外向型的人的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其次学会善于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善于降低性格中的不足。看看下面的叙述吧,它能给你一些提示:内向性格=不良性格,这是许多人的看法,...

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
容易感动,也不是一将坏事啊,说明你有爱心,性格不用刻意去改变,他随着时间,还有你交往的范围,会慢慢改变的 问题二: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秉性,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总体反映。它的形成与完善,受着社会大环境和周围小环境的制约。良好的性格可以为人凭添魅力和风采。青年时期是塑造和优化性格...

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
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好多人也都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苦恼、而困惑,

想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为什么却这么难改?
所以改变是由内而外的,不是由外而内的,你首先要接纳自己,不要跟别人去比较,不要去羡慕那些外向的人,你就想自己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内向没什么不好的,这是迈向改变的第一步 然后你可以尝试去进入一些容易锻炼自己的环境或者角色,比如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者找一些经常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同样的...

性格主要来自天生,还是后期教育的影响也很大?
1、性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先天有一部分,后天的改变占大部分,因为后天人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顺着我们的,所以人必须要去应对社会、适应社会,性格的培养也要看接触的人群,如果身边都是一些比较外向、活跃、积极、热情以及主动的人,那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主动、积极。如果身边的人都...

怎样改变优柔寡断的性格?
改变优柔寡断性格的方法:(1)自强自立:容易优柔寡断的人多缺乏很强的独立性,他们遇事总喜欢依赖别人,让别人帮自己拿主意。所以当遇到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的时候,就显得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所以,培养良好的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意志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2)决定取舍...

开福区15143259365: 偷窃的性格可以改吗 -
濮魏泰利: 一、 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要析,在青少年偷窃中,中学生偷窃为数不少.应当说,许多中学生的偷窃都是小偷小模,有的既构不成犯罪,也谈不上治安处罚,都是属于轻微的.但也有少数中学生的偷窃行为是严重的,甚至触犯了《刑法》...

开福区15143259365: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
濮魏泰利: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对钱和物感兴趣而没有得到满足,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而满足欲望,这种孩子往往是很聪明的,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只是获取的渠道不正确.关键是怎样纠正他的这种行为?作为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购物,在付钱的时候让孩子把钱交给售货员,让孩子得以满足手感,购物完成时,告诉孩子,你今天帮了很大的忙,奖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让孩子自由支配,满足自己的物欲,让孩子感觉到这些钱花得应该,再告诉孩子,要想得到钱、物需要经过自己的劳动,并要得到大人的认可,这样的钱和物用得安心.久而久之,孩子默化了这一概念,自然会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浅见,不防一试.

开福区15143259365: 如何帮孩子改掉小偷小摸的习惯?孩子14岁了,从小就喜欢偷拿别人自
濮魏泰利: 这可不太好.小孩子有这样的性格对他的将来非常有害.请不要用太粗暴的态度对孩子讲,细心的对孩子讲这样做的害处.先不说害人害己,也不说他会不会触犯法律,只是大家对他的不信任就足以让他没得朋友交,他会非常孤独,问问孩子愿意这样孤独一生吗?愿意就这样一生被人看不起吗?好好想一想,只有自己应得的钱财,用起来才安心,才会被社会认可,否则,一时的得逞会让自己后悔终生,他愿意吗? 再就是多陪孩子走出去,以身作则,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被人尊重的感觉,我想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试试吧!你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现在是“亡羊补牢”了.

开福区15143259365: 怎么样才会让孩子改掉偷东西的习惯 -
濮魏泰利: 家长首先必须分析一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诱发孩子偷东西的.平时家长的钱乱放,孩子拿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严格,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或新颖的学习用品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己嘴馋而家长又不能满足孩子,还有的孩子虚荣心强,从家里拿来钱买东西分给同学摆阔气,有的受其他同学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形成孩子偷拿家里东西的原因,家长应该引以注意.1、要向孩子讲清道理,家长在告诉孩子偷拿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需要可以跟家长讲明情况,得到家长的允许;2、家长平时对孩子不能无原则的袒护;3、如果孩子犯了这方面的错误,家长也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勇于改正错误,让孩子知道改正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

开福区15143259365: 小孩有偷东西的坏习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了怎么办 -
濮魏泰利: 第一、孩子得不到满足会“自取所需” 我小时候也犯过错,偷过钱,就为了买零食请朋友吃.当时妈妈知道后,狠狠惩罚了我.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她自然肯定会选择“自取所需”.当时我也和父母说过,申请零花钱买点好吃的跟...

开福区15143259365: 青少年偷窃行为的成因以及对策 -
濮魏泰利: 想上街就和朋友一起去```````` 有朋友在身边 会是无形中的自我控制 以友情的力量来约束自己 或者 用其他事情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 提醒 自己 我现在的生活不缺什么 拥有重复的东西多占地方啊`` 你 不要着急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每个人 性格或者生活习惯上都会有缺陷的 这只能说明你 好奇心强 喜欢刺激的感觉是吧 但是这个不太好的习惯还是要尽力改掉的~~~~~~ 加油!!!!!!

开福区15143259365: 青少年偷钱该怎么帮忙改正 -
濮魏泰利: 1.家长要冷静 家长要控制过激反应情绪,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更不要轻易把孩子推向负面的评价.应该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2.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动机 是孩子零用钱不够,是受人指使或胁迫,是物欲诱惑,还是有...

开福区15143259365: 怎样才能让他改掉偷东西的习惯? -
濮魏泰利: 满意他的需要,还改不了就是心理变态

开福区15143259365: 偷窃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濮魏泰利: 偷窃癖反复出现偷窃冲动,并付诸行动.患者偷窃的物品多是不用或无重大经济价值的物品.人格缺陷:偷窃癖患者以偷窃为乐.有人频频偷东西,多次被抓却屡教不改,...

开福区15143259365: 孩子从小爱偷东西性格叛逆怎么?孩子从小爱偷东西性格叛逆怎么办
濮魏泰利: 我倒是觉得小孩子的行为习惯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干系的,爱偷东西,是否经常不满足小孩子的希望呢,得不到只能去偷了,父母耐心些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小孩子在正常渠道可以得到,就不用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