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荀子《臣道》翻译

作者&投稿:苗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荀子 臣道》的翻译~

[注释] 设:安排,任用。(2)垂:同“陲”,边疆。(3)飨(xi3ng享):通“享”,享受。 (4)盛:通“成”,成果。 [译文] 坚持正义的臣子得到进用,那么朝廷就不会偏邪不正;劝谏、苦诤、辅 助、匡正的人受到信任,那么君主的过错就不会延续很久;勇猛有力的武士 被使用,那么仇敌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安置好了,那么边境就不 会丧失。所以英明的君主喜欢团结别人共事而愚昧的君主喜欢孤家寡人;英 明的君主推崇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而享有他们的成果,愚昧的君主忌 妒贤德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而埋没他们的功绩。惩罚自己的忠臣,奖赏自 己的奸贼,这叫做极其昏庸,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

〔译文〕
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是音乐;谨慎小心,就是利益;斗殴发怒,就是祸害。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小人就与此相反。

【原文】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译文】臣子的类别:有阿谀奉承的臣子,有篡夺君权的臣子,有建功立业的臣子,有通达圣明的臣子。对内不能用他来统一民众,对外不能用他去抵御患难,百姓不亲近他,诸侯不信任他,但是他灵巧敏捷能说会道,善于从君主那里博得宠幸,这是阿谀奉承的臣子。上不忠于君主,下善于在民众中骗取声誉,不顾有利于公家的原则和普遍适用的道义,拉党结派互相勾结,把封锁蒙蔽君主、图谋私利作为自己的主要事务,这是篡夺君权的臣子。内足可用他来统一民众,外足可用他来抵御患难,民众亲近他,士人信赖他,上忠于君主,下爱护百姓而不懈怠,这是建功立业的臣子。上能尊敬君主,下能爱护百姓,对政策法令和教育感化,他如影随形马上给下民作榜样,应付突发事件、对待事变,他就像回声一样敏捷迅速,推论类似的事物、综合对照同类的东西,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变化无常的情况,他的举措处处能成为准则榜样,这是通达圣明的臣子。
所以,任用通达圣明的臣子就能称王天下,任用建功立业的臣子就会强盛,任用篡权的臣子就会危险,任用阿谀奉承的臣子就会灭亡。阿谀奉承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丧命;篡权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危险;立功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荣耀;圣明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尊贵。齐国的苏秦、楚国的州侯、秦国的张仪,可以叫做阿谀奉承的臣子。韩国的张去疾、赵国的奉阳君、齐国的孟尝君,可以叫做篡夺君权的臣子。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咎犯、楚国的孙叔敖,可以称为建功立业的臣子了。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太公,可以称为通达圣明的臣子了。以上这些就是臣子的类别,它是预测国家安危与辨别君主贤不贤的标准,君主一定要谨慎地记住它,并慎重地亲自选用大臣,这足可用作参考的准则了。

【原文】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智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译文】服从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做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做谄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做忠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做篡夺。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俸禄、去豢养结交自己的党羽,这种人叫做国家的奸贼。君主有了错误的谋划、错误的行为,国家将危险、政权将灭亡,这时大臣、父兄中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呈意见,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离去,这叫做劝谏;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呈意见,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殉身,这叫做苦诤;如果有人能联合有智慧的人同心协力,率领群臣百官一起强迫君主、纠正君主,君主虽然不服,却不能不听从,于是就靠此消除了国家的大忧患,去掉了国家的大祸害,结果使君主尊贵、国家安定,这叫做辅助;如果有人能抗拒君主的命令,借用君主的权力,反对君主的错误行为,因而使国家转危为安,除去了君主蒙受的耻辱,功劳足够用来成就国家的重大利益,这叫做匡正。
所以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大臣,是国君的宝贵财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优待的,但愚昧的主子、糊涂的国君却把他们看作为自己的敌人。所以英明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愚昧的君主所惩罚的对象;愚昧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英明的君主所杀戮的对象。伊尹、箕子可以称为劝谏了;比干、子胥可以称为苦诤了;平原君对于赵国来说,可以称为辅助了;信陵君对于魏国来说,可以称为匡正了。古书上说:“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说的就是这种人啊。
坚持正义的臣子得到进用,那么朝廷就不会偏邪不正;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受到信任,那么君主的过错就不会延续很久;勇猛有力的武士被使用,那么仇敌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安置好了,那么边境就不会丧失。所以英明的君主喜欢团结别人共事,而愚昧的君主喜欢孤家寡人、独行其是;英明的君主推崇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而享有他们的成果,愚昧的君主忌妒贤德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而埋没他们的功绩。惩罚自己的忠臣,奖赏自己的奸贼,这叫做极其昏庸,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

【原文】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
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译文】侍奉圣明君主的,有听从而没有劝谏苦诤;侍奉一般君主的,有劝谏苦诤而没有奉承阿谀;侍奉暴君的,有弥补缺陷除去过失而没有强行纠正。被逼迫、受挟制地生活在混乱的时代,走投无路地住在暴君统治的国家,而又没有办法避开这种处境,那就推崇他的美德,宣扬他的善行,不提他的罪恶,隐瞒他的失败,称道他的长处,不说他的短处,把这些作为既成的习俗。《诗经》上说:“国家有了重大政令,不可把它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危害自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恭敬而又谦逊,听从而又敏捷地执行命令,不敢再根据私利去决断和选择,不敢再根据私利去给予或剥夺别人的爵位,把顺从君主作为自己的志向,这是侍奉圣明君主的适宜原则。忠诚守信而不阿谀,劝谏苦诤而不谄媚,果断刚强,思想端正而没有偏斜不正的念头,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是侍奉一般君主的适宜原则。调和却不随波逐流,温柔却不低头屈从,宽容却不和君主一起胡乱妄为,用最正确的原则去启发君主而没有不协调和顺的,那就能感化改变君主暴虐的本性,时时把正确的原则灌输到他心中去,这是侍奉暴君的适宜原则。
侍奉暴君就像驾驭未训练过的马,就像抚养初生的婴儿,就像喂饥饿的人吃东西一样,所以要趁他畏惧的时候使他改正错误行为,趁他忧虑的时候使他改变过去的行为,趁他高兴的时候使他走入正道,趁他发怒的时候使他除去他们的怨愤之心,这样就能处处达到目的。《尚书》上说:“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的就会明智,做臣子的就会谦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译文】侍奉君主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积极;积极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恭敬;恭敬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忠诚;忠诚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功绩;有了功绩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品德。所以,没有品德如果成为一种德行,就会伤害积极、毁掉功绩、掩没苦心,所以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原文】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译文】有头等的忠臣,有次一等的忠臣,有下等的忠臣,有国家的奸贼。用正确的原则熏陶君主而感化他,是头等的忠诚;用道德来调养君主而辅助他,是次一等的忠诚;用正确的主张去劝阻君主的错误却触怒了他,是下等的忠诚;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俸禄、去豢养结交党羽的,这是国家的奸贼。像周公对于周成王,可以说是头等的忠诚了;像管仲对于齐桓公,可以说是次一等的忠诚了;像伍子胥对于夫差,可以说是下等的忠诚了;像曹触龙对于商纣王,可以说是国家的奸贼了。

【原文】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译文】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别人。一般说来,一个人不贤能,那就是没有德才的人。别人贤能却不去尊敬他,那就是禽兽了;别人没有德才而不去尊敬他,那就是如同戏弄老虎一般。人如禽兽就会胡乱妄为,戏弄老虎就会十分危险,灾难就会落到他身上了。《诗经》上说:“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光脚把河渡。人们只知这一点,不知其他有害处。要害怕啊要小心,要像面临那深渊,要像脚踩那薄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讲究仁德的人必定尊敬别人。
尊敬别人有一定的原则:对贤能的人就景仰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畏惧地尊敬他;对贤能的人就亲切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疏远地尊敬他。尊敬是一样的,实际内容却是两样的。至于那忠诚守信正直老实而不伤害人,那是对待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这是仁德之人的本质。以忠诚守信为本体,以正直老实为纲纪,以礼义为规范,以伦理法律为原则,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害人,很少不成为表率的。”说的就是这种人。

【原文】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

【译文】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是音乐;谨慎小心,就是利益;斗殴发怒,就是祸害。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小人就与此相反。

【原文】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君似之矣。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过而同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不论曲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传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壹。”《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译文】使忠诚不至壅塞而达到通畅,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这三种情况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能明白的。向君主谏诤然后才能有利于君主行善,违背君主的意志,然后才能为君主建立功勋,豁出生命而没有私心,极其忠诚而公正,这叫做使忠诚畅通无阻而达到顺从,信陵君类似于这种人了。夺取君权然后才能实行道义,杀掉君主然后才能实现仁德,君臣交换位子然后才能做到有操守,功业与天地并列,恩泽施加到广大民众,这叫做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君主错了却还和他齐心,只是无原则地附和君主,不顾是非,不讲曲直,苟且地迎合君主以求得容身,迷惑昏乱而狂妄无知地追求生活享受,这叫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飞廉、恶来就是这种人。古书上说:“有了参差才有整齐,有了委曲才有顺从,有了不同才有一致。”《诗》云:“接受小法与大法,以身作则成为各国的表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十三 臣道

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婿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大意
本篇是论述做大臣应遵循的原则。在这一段中,作者分析了大臣的类型,指出,大臣有态臣、篡臣、功臣、圣臣四种。态臣、篡臣是不利于国家的臣子,用之则亡;而功臣、圣臣则与之相反。大臣面对国君,能够谏、争、辅、拂者,是社稷之臣,是国君之宝。作者对“从道不从君”的为臣之道表示赞同。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
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乐,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
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群似之矣。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过而通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不论曲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传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壹。”《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大意
大臣事君所采取的原则,应首先看君主是明君还是暴君。对于明君,大臣只要顺从其意即可;不得已而事奉暴君,大臣则应言君主之所长,不言其所短,做到柔而不屈,有机会则晓以为君之道。作为大臣,应该做到顺、敬、忠。荀子对此三者作了详细的阐述。


求荀子《臣道》翻译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

求《荀子 臣道》的翻译
[译文] 坚持正义的臣子得到进用,那么朝廷就不会偏邪不正;劝谏、苦诤、辅 助、匡正的人受到信任,那么君主的过错就不会延续很久;勇猛有力的武士 被使用,那么仇敌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安置好了,那么边境就不 会丧失。所以英明的君主喜欢团结别人共事而愚昧的君主喜欢孤家寡人;英 ...

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什么意思?
释义:虽然违反君主的命令,却做了对君主有益的事情,称作忠诚;遵守君主的命令而做出对君主有利的事情,称为顺从。出自: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的《荀子·臣道》。涵义:大臣事君所采取的原则,应首先看君主是明君还是暴君。对于明君,大臣只要顺从其意即可;不得已而事奉暴君,大臣则应言君主之所长...

荀子·臣道篇译注
此篇与《君道》篇相对,尽述为臣之道,缓缓叙来,颇似夫子自道。 荀子首先按两个标准,即是否听从君主的命令、言行举止是否对君主有利,将为人臣者分为四类:顺、谄、忠、篡。篡之极端名为“国贼”,忠之极端名为“谏、争、辅、拂”。所谓谏、争、辅、拂,皆是“从道不从君”的典型。而细察这两个评判标准...

求《墨子·非命上》、《荀子·臣道》中的两句译文
原文: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译文:我听说夏朝的人伪托天命,对下面的人传播天命说:上帝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军队。原文: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译文: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要明智,做臣子要谦逊。

从道不从君 荀子 臣道篇
所以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大臣,是国君的宝贵财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优待的,但愚昧的主子、糊涂的国君却把他们看作为自己的敌人。所以英明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愚昧的君主所惩罚的对象;愚昧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英明的君主所杀戮的对象。伊尹、箕子可以称为劝谏了;比干...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1态篡功圣四臣之论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1态篡功圣四臣之论 题文诗: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一民,外不拒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巧敏佞说,善取宠上,是态臣者.上不忠君,下善誉民,不恤公义,朋党比周,以环惑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内足一民,外足距难,民亲士信;上忠乎...

忠信以为质 端悫以为统是什么意思
以忠信为质,以端悫为统。意为:以忠信作为基础,以正直诚实作为行为规范。此句出自《荀子·臣道》,写的是为臣之道,即做为君王的助手要做怎么做。比较难理解的字:质:本质,这里解释成基础比较合适。端悫:端,端正;悫,诚实。结合起来翻译成正直诚实比较恰当。统:这里可以解释为纲纪、准则。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4君子敬忠大次小忠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4君子敬忠大次小忠 题文诗:事人不顺,不疾勉也;疾而不顺,不敬者也;敬而不顺,不忠者也;忠而不顺,无功者也;有功不顺,无德者也.无德为道,伤疾堕功,埋灭勤苦,君子不为.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覆君,化之大忠;以德调君,辅之次忠;以是...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5安礼乐利忠顺平险
《荀子》卷13臣道篇诗解5安礼乐利忠顺平险 题文诗: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真情君子,安礼乐利,敬和谨慎,而无斗怒,百举不过.小人反是.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从声,非明主者,莫之能知.诤然后善,戾然后功,生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君似.夺然后义,杀...

怀安县17664328794: 求荀子《臣道》翻译 -
家曼曲腾:[答案] 十三 臣道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

怀安县17664328794: 从道不从君 荀子 臣道篇 -
家曼曲腾: “从道不从君” --荀子《臣道》 译文:做臣子的应该跟从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准则、原则、道义,而不是盲目的听从君王的命令.

怀安县17664328794: 忠信以为质 端悫以为统是什么意思 -
家曼曲腾: 这句话是: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就是告诉作为君臣的准则,一定要有诚信忠实的品质,做到遵守国家的纲纪,准则,这样才能做好一个贤臣.

怀安县17664328794: 《从道不从君》译文 -
家曼曲腾: 原文: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

怀安县17664328794: “从道不从君”的翻译,是选自《荀子.臣道篇》的 -
家曼曲腾: 荀子认为,士君子对于君王的忠诚,不是愚忠,而是以“道”为取舍的标准,“道”在荀子看来,即礼义之道,是整个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的整体和谐.

怀安县17664328794: 晓然以至道是什么意思?求解. -
家曼曲腾: 晓然以至道 意思是 知晓了事情的起因,从而明白了大道理 出处是《荀子·臣道》.

怀安县17664328794: 忠字的解释? -
家曼曲腾: 一、汉字释义: 诚心尽力. 二、忠的读音:zhōng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心 五、相关词组: 忠诚、忠厚、忠骨、忠贞、忠悃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竖、横折、横、竖、点、斜钩、点、点 二、词语释义: 1、忠诚 尽心竭力. 2、忠厚 指为人忠诚宽厚. 3、忠骨 忠烈者的遗骨. 4、忠贞 忠诚坚贞. 5、忠悃 忠诚.

怀安县17664328794: 求《墨子·非命上》、《荀子·臣道》中的两句译文 -
家曼曲腾: 原文: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译文:我听说夏朝的人伪托天命,对下面的人传播天命说:上帝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军队.原文:从命而...

怀安县17664328794: 在文言文中,“臣”有几个解释? -
家曼曲腾: 1.俘虏;男奴隶 《书·费誓》“臣妾逋逃.” 2.君主时代的官吏 《荀子·臣道》:“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也指百姓.《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对人表示谦卑的自称 《史记·高祖本纪》:“吕公曰:'臣少好相人.'” 5.臣服;役使 《荀子·王制》:“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

怀安县17664328794: “灾”什么意思 -
家曼曲腾:[答案] 灾zāi - 英文翻译 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火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五笔86:POU 五笔98:POU 仓颉:JF 笔顺编号:4454334 四角号码:30809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07E 基本字义 1.水、火、荒旱等所造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