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正名》翻译

作者&投稿:拔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荀子·正名》翻译。(要逐字逐句地)
现代圣王确定名称:刑法的名称依从商朝的,爵位的名称依从周朝的, 札仪制度的名称依从《礼经》,赋予万物的各种具体名称则依从中原地区华 夏各诸侯国已经形成的习俗与各方面的共同约定。远方不同习俗的地区,就 依靠这些名称来进行交流。 在人事方面的各种具体名称:人生下来之所以这样叫做天性。天性的和 气所产生的、精神...

翻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翻译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生...

正名的论语解释
《论语·子路篇》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求古文翻译《荀子 正名》
本性,是天然造就的;情感,是本性的实际内容;欲望,是情感对外界 事物的反应。认为想要的东西可以得到从而去追求它,这是情感必不能免的 现象;认为可行而去实行它,这是智慧必定会作出的打算。所以即使是卑贱 的看门人,欲望也不可能去掉,因为这是本性所具有的。即使是高贵的天子,欲望也不可能全部...

文言文正名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 注释 此处孔子集中论述了关于正名的政治伦理思想。正谓正定,名谓名分,实即礼乐等级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呈现了“名实相怨”即名不副实的矛盾。当时卫国父子争位,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孔子认为即原于名不正。所以治理卫国,必须从正名始。正名的要求...

荀子 正名 翻译
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功】。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如是则其迹长矣。迹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于守名约之功也。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

说不欲,然后辨的翻译,书自《荀子、正名》
解释:说明以后还不能明白,就通过反复论证来辨明它。原句: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 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解释:实物不明白,就要给它取个名称,给它命名了还不能明白就解说,说明以后还不能明白,就通过反复论证来辨明它。出自《荀子、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全文翻译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百姓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

翻译:若必先行,正百物之名也。所以先须正名者,为时昏礼乱,言语翻杂...
先纠正一下,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这是南朝皇侃说的,是他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解。这段话应翻译为:做任何事情之前,必先正百物之名。必先正百物之名的意思是,时局昏暗,礼崩乐坏,言语繁杂,错乱不堪,各种事物失去它本来的名号(如指鹿为马),所以实施政治必须先正百物之名。所以下卷所说...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这句话的翻译,要每个字都翻译到
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却失去了真实的水平。三、出处 《吕氏春秋·壅塞篇》...

豫削18598671662问: 求古文翻译《荀子 正名》 -
天桥区帮君回答: 本性,是天然造就的;情感,是本性的实际内容;欲望,是情感对外界 事物的反应.认为想要的东西可以得到从而去追求它,这是情感必不能免的 现象;认为可行而去实行它,这是智慧必定会作出的打算.所以即使是卑贱 的看门人,欲望也不...

豫削18598671662问: 正名的荀子解释 -
天桥区帮君回答: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乐谓之情...

豫削18598671662问: “欲者,情之应也.”是啥意思? -
天桥区帮君回答: 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生而好利多欲,为了满足这种利欲故必争斗. ,由于人的这种自然的本性,“欲”是与外界事物发生交感之后而产生的心理倾向或追求.荀子认为,是情感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欲望

豫削18598671662问: 荀子 正名 翻译
天桥区帮君回答: 假如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再多也不多,假如人们不想要的东西,再少也不要.再通俗一点,就是你想要的东西,给你再多,你也觉得不够;你要是不想要,就是一点,你也觉得难受.要是是你喜欢的人给你的爱情,你肯定觉得怎么和她在一起也不腻,要是你讨厌的人要和你在一起,恐怕一秒也受不了啊!

豫削18598671662问: 孔子的思想:正名是什么意思
天桥区帮君回答: 正名,是指遵从礼法,让名符合实际.周公制礼:周天子最大,是君;当时的诸侯是周天子封的爵位,是周天子的臣子;在周天子的朝廷当官的,也是周天子的臣子;在诸...

豫削18598671662问: 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一个勃字左边.读什么 -
天桥区帮君回答:[答案] 悖bèi - 英文翻译 悖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忄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NFPB 五笔98:NFPB 仓颉:PJBD 笔顺编号:4421245521 四角号码:940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96 基本字义 1.混乱,相冲突...

豫削18598671662问: 说不喻然后辨 什么意思 -
天桥区帮君回答: 出自(《荀子·正名》).“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故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 说不喻然后辨--.“说”,指解说、推理活动.“辨”,指辨论论活动.说不明白就要采用辩论的方式.

豫削18598671662问: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什么意思 -
天桥区帮君回答: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喻:知道,明白,了解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 是思想上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表情上的其实就是为了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豫削18598671662问: 古诗词“假”的所有意思 -
天桥区帮君回答: 假形容词义:1、形声字.从人叚(jiǎ)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假的.跟“真”相反.假,非真也.——《说文》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豫削18598671662问: 穷在文言文里的所有解释 -
天桥区帮君回答: 1. “穷”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穷”字在文言文中有以下这些意思:(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稀少(2)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穷,竟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