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

作者&投稿:咎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伤仲永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仲永天资聪慧,有较好的天赋。
第二阶段:方仲永没有及时学习,浪费了天赋。
第三阶段:方仲永没有接受后天教育,错过了时机,最终成为平常人。
宋·王安石《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白话释义: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
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文章赏析: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而此文契合照应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中。这篇议论文,先叙后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立论,事实成为立论的依据。
第一、二两段只叙不议,为第三段的议论服务,后面的议论,集中强烈,言简意赅,如画龙点睛,使前面所叙的事实立即升华具有典型意义。
全文仅二百字,叙事之简洁。说理之透彻,安石散文风格在此已露出端倪。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天资过人。“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是第二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过了几年退步很大。“又七年……曰:‘泯然众人矣。’”这是第三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最后变成了普通人。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普通人——不如普通人


伤仲永的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

语文七年下第五课的第一大题方中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水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的含义。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诗作才能。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或 1.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过人。2.少年时期:才思衰弱,大不...

伤仲永,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经历经过哪几个阶段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幼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成年:泯然众人矣。2、《伤仲永》,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

《伤仲永》: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方面?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文”,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又过了七年后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

《伤仲永》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个:生五年: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个: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个:又七年(19.20岁):泯然众人矣 老师讲的,望采纳

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案,快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伤仲永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天资过人。“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是第二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过了几年退步很大。“又七年……曰:‘泯然众人矣。’”这是第三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最后变成了普通人。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三个阶段?其中变化的原因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变化原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启示: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仲永的通达...

方仲水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诗作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 方仲永才能经历里哪三个阶段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 -
陆典玉液:[答案] 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中的方仲永的变化经历哪几个过程 -
陆典玉液:[答案]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诗作才能.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答案] 三个阶段 第一个:生五年: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个: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个:又七年(19.20岁):泯然众人矣 老师讲的,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经历经过哪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①幼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成年:泯然众人矣. 2、《伤仲永》,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概括各阶段的才能特点. -
陆典玉液:[答案] 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跟常人一般,泯然众人矣".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 幼时天资过人 (有作诗的才能)→十二三岁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又过了七年 完全成了一个普通人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答案] 仲永的三个阶段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幼年)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 ③泯然众人矣.(青年,今)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方仲永天资聪慧,有较好的天赋.第二阶段:方仲永没有及时学习,浪费了天赋.第三阶段:方仲永没有接受后天教育,错过了时机,最终成为平常人.宋·王安石《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中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急需 -
陆典玉液:[答案]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幼年)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 ③泯然众人矣.(青年,今)

鹤山区15270993633: 《伤仲永》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陆典玉液: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天资过人.“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是第二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过了几年退步很大.“又七年……曰:'泯然众人矣.'”这是第三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最后变成了普通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