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第三25(子谓《韶》、《武》)

作者&投稿:春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章旨】:    

【注释】: 《韶》:相传是舜时的乐曲名。美:指乐曲的声音美。善:指乐曲的内容美。《武》:相传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语译】: 孔子评论《韶》,说:“乐曲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说:“乐曲美极了,内容还不是完全好。”

【释义】:

这是孔子评价《韶》和《武》两个乐章。

《朱子集注》中说:“韶,舜乐。武,武王乐。”韶乐,是舜那个时候所作,这是圣人的音乐;武王乐,是武王那个时候作的,武王也是圣人。这两个乐章都是尽美,“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声容之盛,盛是盛大。音乐是心之声,韶乐和武乐,都是表现圣人光明盛大的心量,普济众生的这种仁慈之心。说到善,是“美之实也”,善比美的境界要更深一层,完善、圆满得没有一丝毫缺陷。

朱子解释说:“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舜王继承了尧王的政治,武王不是继承的商纣王的政治。商纣王是一个昏君、暴君,虐待百姓,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武王起义师,讨伐纣王,将人民百姓从苦难中救出来。舜和武王的做法当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功绩相同,都是爱民。所以舜时期的韶乐和武王时期的武王乐,都讲到尽美了,因为他们的功业是一样的,都是爱民救民。

但是舜的德行,是随顺着自性,随顺自性的谦让之德,舜继承了尧的帝位,尧是禅让给舜,“揖逊而有天下”,他不是靠武力去得到天下。讲到武王之德,却是反过来的,他是用武力讨伐纣王,诛杀了纣王,然后得到天下。所以朱熹朱子讲,这个“其实有不同”,实在讲,这是他一家的见地。

对《论语》的解释,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来看雪公老人是怎么解释的。雪公引用《礼记·乐记》里的话,“王者功成作乐”,古代的圣王得到天下以后,必定作乐,所谓作乐崇德,来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这种用音乐所表达的功德,当然是与事实相符合。舜得到的天下,是尧王禅让给他的,所以这个乐章听起来和平,尽善尽美。武王得到的天下,是因为伐纣而得,所以这个乐章演奏起来,还有这种杀伐之声,在这一点上讲,武王的音乐不如舜王的音乐那样调和。但是都是反映了圣人的这种功德,所以都是尽美,只是武王的音乐当中有杀伐之声,就未尽善。虽然未尽善,但是武王伐纣,深受孔子、孟子称赞。

孔子在《周易》的解释中说,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孟子》里也说到,在“梁惠王篇”里,齐宣王有一次向孟子请教武王伐纣这件事,他问孟子说,“臣弑其君可乎?”因为文王和武王当时都是商纣王的臣子,封侯,他起义师革命,这是不是臣弑君?臣子杀害了君主,这可以吗?孟子说: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讲纣王是残贼,不能再称他为君了,他没有君之德,只能称他是一夫,我们只听说武王诛杀了一夫,这个人是纣,没有听说武王弑君。纣王已经不配做君,所以武王应该把他推翻。所以,孔子和孟子都非常称赞武王伐纣。

所以,孔子讲的“未尽善也”,不是讲武王本人,不是讲他的德行,而是指他当时的这个乐章,武王乐未尽善,是就音乐而讲,不是就人讲的。这与朱子所说的不一样。我们还是认为雪公老人讲的有道理。朱子说,是武王之德跟舜王之德有不一样,所以讲它未尽善。实际上不是讲武王之德,而是讲武王之乐,音乐未尽善;在德行上,两者相同,都是圣人。藕益大师跟雪公老人的见解是一样的,他引觉浪禅师的话:“觉浪禅师曰:此评乐,非评人也。”觉浪禅师是明朝末年的高僧,承嗣禅宗曹洞宗衣钵,他是曹洞宗第三十三世祖师,他也讲过《论语》,可见得,古时候的高僧大德都是通儒典的。他在此处就点出来,说孔子说的尽善和尽美,实际上是就音乐而言,不是就人而言。

藕益大师说:“盖韶乐,能尽舜帝之美,又能尽舜帝之善。武乐,能尽武王之美,未能尽武王之善。舜武都是圣人,岂有未尽善者。”这句话讲得非常清楚。韶乐这个乐章,既能表现出舜帝之美,又能表现出舜帝之善;武乐,只表现出了武王之美,而未能尽武王之善。舜王和武王都是圣人,都是尽善尽美,只是他们的乐章表现,有的尽善尽美,有的尽美而未尽善。藕益大师又引方外史先生的话,方外史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大儒,他说:“王阳明谓金之分两不必同。而精纯同。以喻圣之才力不必同。而纯乎天理同。此是千古至论。故孟子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亦是此旨。”

藕益大师引方外史先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这个观点。藕益大师对王阳明先生也是非常称赞,明朝王阳明先生是位大儒,他的“阳明学说”跟“朱子学说”,可以说是分庭抗礼,同样地受到后人的重视。朱子学说的核心是理学,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先生的核心在于心学,讲到心是宇宙的根源,跟佛法非常相似。可以说,他的见地高过朱子,这是后后胜于前前。王阳明先生说到黄金,它有分量不一样,重的和轻的,一个金项链可能轻一点,一个金手镯可能重一点,分量不同,也不需要相同,做成不同的器具,何必要相同?但是它们的纯度都相同,都是九九九九的真金。这是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圣人的才力不一定要相同,就是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相同。

舜王,他是受尧王的禅让,那是因为什么?他遇到尧王,尧王也是圣人。武王遇到的不是圣人,纣王是个暴君,他当然不可能禅让给武王,武王是应民心、顺天道、起义师讨伐纣王。做法不一样,但是都是本乎天理。在天理上讲相同,所以他们俩都是圣人,这是所谓的千古至论。王阳明先生讲的这个话真的是讲到了要害,所以对于这一句,孔子对韶乐和武王乐的评论,我们就能明了,这是讲乐章不同,不是讲他们的德不同。

以上我们通过对本章释义的学习,了解本章是在讲孔子对舜王乐《韶》以及武王乐《武》的评价,圣人非评人是评乐。而我们通过大德们对舜王和武王的对比,学到了“圣之才力不必同。而纯乎天理同”。圣人的性德是一样的,但是才力的施用、做法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表面的做法、对社会的贡献去妄断圣贤。当然也不能以这些表相来评断我们现在的人与事。我们要抓住根本,修道立德,尽心知性,尽善尽美,不断向圣贤靠近。


《八佾第三》全文翻译是什么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

论语第三章八佾原文及翻译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

论语·八佾的基本信息
23.子语鲁大师乐(yù),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ì)如也;从(zòng)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赏析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58〕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59〕。” 子谓《韶》〔60〕:“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61〕:“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季氏: 鲁国正卿季孙氏, 这里指季平子。 佾(yì): 古代乐...

请问谁知道。。。
《论语》八佾篇第三注释、翻译30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八佾(义):每佾八人,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308302【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

论语第三章
第三章 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八佾是古代一种舞蹈,八人一排,共八排。按照礼法,八佾之舞只能是天子采用,诸候用六佾,诸候以下的官员用四佾。在周朝规定是很严格的。但是有一天,鲁国的权臣季氏在家里开宴会,居然摆出天子的派头采用八佾之舞取乐。圣人知道了这件事之后,...

论语教育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君子不器《论语·为政》】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9、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论语经典语句 及出处 人物 和 阐述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注释】(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的根本。礼乐追根溯底也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对孔子来说,礼乐的真正意义就是正人心、塑造完美的人性心理。所以,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礼乐,而只省下一个无用的空壳了。这样的礼乐绝不是孔子所努力复兴和弘扬的礼乐。

八佾第三白话解释
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白话解释】 第一章 孔子评论鲁国卿大夫季孙氏僭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是天子祭祀才可以用的舞。古时候祭礼,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士二佾,十六人。祭礼必须以祭祀者的地位来行礼。 解法一 孔子评...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的解释. -
岛肾裕力:[答案] 【译文】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 【注解】《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主要指其音调、节拍之形式之完美.尽善:主要指其所涵蕴的思想意义之雅正.《武》:周...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的翻译 -
岛肾裕力:[答案]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谓尽善也.” 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岛肾裕力:[答案] 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韶》乐达到了“尽善”与“尽美”的统一,但《武》乐却没有,虽然“尽美”却未“尽善”.也就是说,思想性不够高,艺术性高于思想性.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中的成语是 -
岛肾裕力:[答案] 词目尽善尽美发音jìn shàn jìn měi释义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故事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唐·韩愈《与...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岛肾裕力: 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是什么意思?急!~~~~~ -
岛肾裕力: 词目:尽善尽美 发音:jìn shàn jìn měi 释义: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韵》:“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按照原文翻译是什么意思? -
岛肾裕力: 【原典】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说:“《韶乐》是美到极点了,又善到极点了;《武乐》是美到极点了,但却不够善. ”

宜州市17242567354: 急求论语八佾一则详细注解 -
岛肾裕力: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注释】 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宜州市17242567354: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岛肾裕力: 又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韶,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美,谓太平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谓周武王乐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尽善致太平.) 韶 【拼音】:[sháo] 音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此可见文王武王时的社会差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