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都有哪些戒律?

作者&投稿:针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家人需遵守哪些戒律?~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0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沙弥、沙弥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开始学习远离世俗生活,主要是让年少、初出家的僧众学习。
离杀生;
离不予取(离偷盗);
离非梵行(离淫欲);
离妄语;
离导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
离非时食(离非食进食、过午不食);
离跳舞、歌唱、音乐、观看戏剧;
离庄严(美丽)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涂油、衣物、装饰品;
离(坐卧)高广大床;
离接受金银(钱)。

扩展资料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
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术语,为三无漏学之一。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与“经”和“论”合称“三藏”。专门学习戒律的佛教僧侣称为律师,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称为律宗。
对于学习佛法者,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僧人的戒律是不允许在家人看的

和尚有250条戒律 尼姑有348条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禅指
戒,防非去恶;律,也就是发.清规戒律,指佛门笛子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佛门笛子的修行可以概括为"戒,定,慧 三学,其中戒为基本.卷六:"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出家人戒律五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扩展资料: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后人托称太上老君名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戒(宗教中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



佛教出家僧人需持五戒(出自十善业道经):

  • 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戒酒戒。

道教出家道人需持十戒(出自“初真十戒”):

  •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行。

  •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真操,便无缺犯。

  • 第六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杂秽。当慕胜已,栖集清虚。

  •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扩展资料:

  1. 出家人chū jiā rén [a monk or a nun]

    是指削发为僧,生活在寺庙,有着严格的戒规的人。 男的俗称和尚,女的俗称尼姑。

    出家人多称为“和尚”,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其中道教全真教道士也称之为出家人。

  2. 戒律一词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戒律的梵语是尸罗,S/ila译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出家人    戒律



佛教和道教的戒律部分相同,但是细微之处还是有差别的;

1、佛教出家僧人需持五戒(出自十善业道经):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戒酒戒。

2、道教出家道人需持十戒(出自“初真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行。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真操,便无缺犯。

第六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杂秽。当慕胜已,栖集清虚。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拓展资料

出家人是指放下红尘俗世,一心修行的人。一般多用于佛教,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其中道教流派中的全真派道士也可称之为出家人。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0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沙弥、沙弥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开始学习远离世俗生活,主要是让年少、初出家的僧众学习。

离杀生;

离不予取(离偷盗);

离非梵行(离淫欲);

离妄语;

离导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

离非时食(离非食进食、过午不食);

离跳舞、歌唱、音乐、观看戏剧;

离庄严(美丽)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涂油、衣物、装饰品;

离(坐卧)高广大床;

离接受金银(钱)。

扩展资料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

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术语,为三无漏学之一。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与“经”和“论”合称“三藏”。专门学习戒律的佛教僧侣称为律师,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称为律宗。

对于学习佛法者,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佛教上关于凡夫对男女情爱的执着,出家人应守怎样的戒律?
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

什么人是居士,为什么要持五戒?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来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龙,但几杯酒下肚后就变得糊里糊涂,酒戒岂可不慎?因此遵守规范,努力行善、断恶,是人人的本分。现代社会有太多的饮酒误事的例子,希望大家能以此为戒,不要求戒酒,但是能够节制住,...

出家人受到哪些戒律才被赶出寺院?
阿弥陀佛 自己看下面中国佛协的相关规定,“不共住”就是要求迁单(赶出寺院)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 (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佛制戒律,祖立清规,旨在防非止恶,安身进道,光大法门,造福社会。本此精神,订立共住规约,全寺上下,均须遵守。一、全寺...

出家的女子要遵守哪348条“戒律”?
在佛学院,出家的僧人必须先修习戒律,才能进一步学习律严、戒学、华严宗等佛法。由于并不希望被外界过多关注,关于她们的生活几乎从未被外界知晓。僧人的戒律是不允许在家人看的 和尚有250条戒律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

和尚六大(忘了几个)戒律是什么?
比丘戒究竟有多少条?这是很难解答的问题,因为律中所载,是就当时所曾发生的事实而制,有一件事便制一条戒,当在结集(编辑并诵出)律藏的大会上,根据优波离尊者等所曾听到并尚记得的戒律编集起来,便成为后世所传成文的律藏,后来又经过部派佛教的各部分张,律藏便分成了五部,宗旨是相同的,...

佛教居士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其实,出家人的生活与在家人是截然不同的,比丘应守的戒律至少有270条之多,而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世界,有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佛陀从不否定在家人所享受的快乐,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快乐本质上都无常变易不定,不值得迷恋。但他也很明白要在家人立即放弃这些享受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教导我们应循正道追求(也就是君子爱...

为什么信佛的人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吃斋礼佛?准确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持斋之由来,《大智度论》卷十三载(大正25·160a)_‘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_。’又,持斋之日有三斋日、六斋日、十斋日之分。相传此斋日有诸天神莅临...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是什么?
写字是一个修身养性极佳的法子。写字时,务必保持全神贯注,将全副身心放在纸笔上,才能写出好字。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凝神静气,抛除杂念。第十二条、夜不出户 曾国藩坚持,如非必要应酬,夜晚绝不出门。夜间疲神劳累,外出于身心无益。在家中陪伴家人,督促子女功课。家庭和睦,则家业可兴。

有一些关于佛教的问题.
在家修行之人要注重八关斋戒(药师经有)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的出家修行的戒律与斋法。因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的、社会的种种事务很繁忙,要想修行,障碍也很多。佛陀悲悯在家弟子让他们能够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的善因;又能够适应在家人生活的特点,所以特别制定了在家人的出家戒,...

家人阻止我学佛给我下跪了
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和学习,让父母家人安心。这也是修行的内容。每天可以默念“阿弥陀佛“作为功课,默念佛号,可以代替诵经,可以代替吃素。信佛的外在形式并不重要。完全可以做一个精进的佛弟子而别人不知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默默认真去做,这五种戒律,完全可以做到而不让家人...

运河区18056952304: 和尚有几戒,有哪些 -
祢澜盐酸: 200多戒,说不清楚,不过有五根本戒,无论是否出家,都必须守戒,不偷盗,不杀生,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是为根本戒.

运河区18056952304: 去当和尚有哪些戒律需要遵守? -
祢澜盐酸: 现在的和尚没有什么戒律,比一般打工的要好得多,大鱼大肉,烟酒任你用,月薪过万

运河区18056952304: 佛家有几“戒”? -
祢澜盐酸: 十戒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正式戒律.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一切佛教徒均应严格遵守.十戒是沙弥(指七至二十岁的男性出家人,华夏俗称小和尚)、沙弥尼(指七至二十岁的女性出家人,华夏俗称小尼姑)必须遵守的十条戒律,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式叉摩那(学戒女,即候补尼姑)也应持守.是在五戒之外再加上不涂饰香、不自作亦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五条.

运河区18056952304: 中国佛教信徒的生活中的忌讳? -
祢澜盐酸: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

运河区18056952304: 佛家的八戒都戒什么啊 -
祢澜盐酸: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

运河区18056952304: 修道之人有哪几种戒规 -
祢澜盐酸: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运河区18056952304: 佛教有几个戒条
祢澜盐酸: 基本的有五戒,还有八关斋戒,随着修行层次不同,戒律也有所不同.

运河区18056952304: 八戒具体指哪八戒什么 -
祢澜盐酸: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内容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 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据《法苑珠...

运河区18056952304: 佛教对僧众日常生活有哪些要求 -
祢澜盐酸: 很多要求,这里不便一一列举.大概说,出家人受比丘戒,就有250条戒律,不能违犯.另外,中国佛教日常作息,还有《百丈清规》. 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的这些戒律,是禁止在家居士了解的.除非是准备出家时,经法师允许,才可以了解.

运河区18056952304: 藏族出家僧人要守多少条戒律 -
祢澜盐酸: 根据其所受的戒的种类而定,如受沙弥戒的话,只有10条戒律,受具足戒的比丘要守250条戒律,受具足戒的比丘尼要守380条戒律,不分藏族汉族,都是如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