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解义疏的内容摘要

作者&投稿:鱼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儒释道合流的注释思想~

皇侃的《论语义疏》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诂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并同时受到佛学理论的影响,然而这些都是零散的,从完整的经学思想理论体系上,如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圣人观)上讲,《论语义疏》是玄学化的

看了几篇毕业论文后开始看学年论文,发现同学传过来的论文大多不会写内容提要。或者写得很长,或者直接可以接正文,完全是全文的引言。就OK了。内容提要不是引导语。切忌花哨。切忌啰嗦。(论文的正式引言同样切忌花哨,切忌啰嗦,切忌和论文无关的内容和常识性的内容。)惊叹号、省略号、问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切忌出现在内容提要里。如

臣等谨案: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魏何晏解,梁皇侃疏。《晋书》载:“郑冲与孙邕、何晏、曹羲、荀顗等共集《论语》诸家训诂之善者。义有不安辄改易之,名《集解》。”今本乃独称何晏。考陆徳明《经典释文》于《学而第一》下题“集解”二字,注曰:“一本作何晏集解。”是独题何晏名,其来久矣。殆晏以亲贵,总领其事欤。侃,《梁书》作“偘”,葢字异文。呉郡人,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武帝时,官国子助教,寻拜散骑侍郎兼助教如故。大同十一年卒。事迹具《梁书·儒林传》。传称所撰《礼记义》五十卷,《论语义》十卷。《礼记义》久佚,此书宋国史志《中兴书目》、晁公武《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皆尚着録。迨干淳以后遂无复称引之者,而陈氏书録解题亦遂不着録,知其佚在南宋时矣。惟唐时旧本流传存于海外。康熈九年,日本国山井鼎等作《七经孟子考》文,自称其国有是书,然中国无得其本者。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
今恭逢我皇上右文稽古,经籍道昌。乃发其光于鲸波鲛室之中,藉泛舶而登秘阁。殆若有神物撝诃存汉晋经学之一线。俾待圣世而复显者,其应运而来,信有非偶然者矣。
其经文与今本亦多异同。如“举一隅句”下有“而示之”三字颇为冗赘。然与《文献通考》所引《石经论语》合。“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下有“已矣”二字,亦与钱曽《读书敏求记》所引髙丽古本合。其疏文与余萧客古经解钩沈所引虽字句,或有小异而大?悉合。知其确为古本,不出依托也。至临之以庄则敬,作临民之以庄则敬。七经孟子考文亦疑其民字为误衍。然谨守古本而不敢改。知彼国递相传写,偶然讹舛或有之,亦未尝有所窜易矣。何氏集解异同尤伙。虽其中以包氏为苞氏,以陈恒为陈桓之类,不可据者有之而胜于明刻监本者亦复不少。尤可以旁资考证也。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 梁 皇侃
《论语通》曰:“论语者是孔子没后,七十弟子之门徒共所撰録也。”夫圣人应世,事迹多端,随感而起。故为教不一。或负扆御众,服龙衮于庙堂之上。或南面聚徒,衣缝掖于黉校之中。但圣师孔子,苻应颓周,生鲁长宋,游歴诸国。以鲁哀公十一年冬从卫反鲁。删诗定礼于洙泗之间。门徒三千人,达者七十有二。但圣人虽异人者神明而同人者五情。五情既同则朽没之期亦等。故叹发吾衰,悲因逝水。托梦两楹,寄歌颓壊。至哀公十六年,哲人其萎徂背之后,过隙叵驻。门人痛大山长毁,哀梁木永摧。隠几非昔,离索行泪。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弟子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而实録。上以尊仰圣师,下则垂?万代。既方为世典不可无名。然名书之法必据体以立称犹如以孝为体者则谓之孝经,以庄敬为体者则谓之为礼记。然此书之体适?多途,皆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事无常凖。或与时君抗厉,或共弟子抑扬,或自显示物,或混迹齐凡。问同荅异,言近意深。诗书互错综,典诰相纷纭。义既不定于一方,名故难求乎诸类。
因题“论语”两字,以为此书之名也,但先儒后学解释不同。凡通此论字,大判有三途:第一舍字制音呼之为伦。一舍音依字而号曰论。一云伦论,二称义无异也。第一舍字从音为伦说者乃众的可见者不出四家一云伦者次也言此书事义相生首末相次也。二云伦者理也。言此书之中蕴含万理也。三云伦者纶也。言此书经纶今古也。四云伦者轮也。言此书义?周备圆转无穷如车之轮也。第二舍音依字为论者。言此书出自门徒必先详论人人佥允然后乃记。记必已论,故曰论也。第三:云伦论无异者。葢是楚夏音殊,南北语异耳。南人呼伦事为论事,北士呼论事为伦事。音字虽不同而义趣犹一也。侃案三途之说皆有道理,但南北语异如何似未详师说不取,今亦舍之而从音依字,二途并録以?成一义。何者。今字作论者,明此书之出不专一人,妙通深远,非论不畅。而音作伦者明此书义含妙理经纶今古自首臻末轮环不穷,依字则证事立文,取音则据理为义。义文两立,理事双该。圆通之教如或应示。故蔡公为此书为圆通之喻。云物有大而不普,小而兼通者。譬如巨镜,百寻所照必偏,明珠一寸鉴色六合。以蔡公斯喻,故言论。语小而圆通有如明珠。诸典大而偏用,譬若巨镜。诚哉是言也。语者,论难荅述之谓也。毛诗传云:直言曰言。论难曰语。郑注周礼云:发端曰言,荅述为语。今按此书既是论难荅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然此语是孔子在时所说,而论是孔子没后方论。论在语后,应曰语论。而今不曰语论而云论语者,其义有二:一则恐后有穿凿之嫌,故以语在论下,急标论在上,示非率尔故也。二则欲现此语非徒然之说万代之绳凖,所以先论已以备有圆周之理。理在于事前,故以论居语先也。
又此书遭焚烬,至汉时合壁所得及口以传授遂有三本:一曰古论,二曰齐论,三曰鲁论。既有三本而篇章亦异。古论分尧曰下章,子张问更为一篇。合二十一篇。篇次以乡党为第二篇,雍也为第三篇,内倒错不可具说。齐论题目与鲁论大体不殊,而长有问王知道二篇。合二十二篇。篇内亦微有异。鲁论有二十篇。即今日所讲者是也。寻当昔撰録之时,岂有三本之别。将是编简缺落,口传不同耳。故刘向别録云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合壁所得谓之古论。而古论为孔安国所注,无其传学者。齐论为琅琊王卿等所学。鲁论为太子太傅夏侯胜及前将军萧望之少傅夏侯建等所学。以此教授于侯王也。晚有安昌侯张禹就建学鲁论,兼讲齐说,择善而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至汉顺帝时有南郡太守扶风马融字季长建安中大司农北海郑玄字康成,又就鲁论篇章考齐验古为之注解。汉鸿胪卿吴郡苞咸字子良,又有周氏不悉其名。至魏司空颖川陈羣字长文,太常东海王肃字子雍,博士炖煌周生烈皆为义说。魏末吏部尚书南阳何晏字平叔,因鲁论集季长等七家,又采古论孔注,又自下已意,即世所重者。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
晋太保河东卫瓘字伯玉
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
晋广陵太守高平栾肇字永初
晋黄门郎頴川郭象字子?
晋司徒济阳蔡谟字道明
晋江夏太守陈国袁宏字叔度
晋著作郎济阳江淳字思俊
晋抚军长史蔡系字子叔
晋中书郎江夏李充字?度
晋廷尉太原孙绰字兴公
晋?骑常侍陈留周壊字道夷
晋中书令颖阳范宁字武子
晋中书令琅琊王珉字季瑛
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其又别有通儒解释于何集,无好者亦引取为说,以示广闻也。然论语之书包于五代二帝三王,自尧至周凡一百四十人而孔子弟子不在其数。孔子弟子有二十七人见于论语也。而古史考则云三十人。谓林放,澹台灭明,阳虎亦是弟子数也。 魏 何晏
序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大子大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成等传之。《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以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论语》的地位和主题
地位:《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题: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

论语集解义疏的书名
通称《论语集解》,又称《集解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为之作《义疏》,后人因而合称《论语集解义疏》。

可以为师矣的以是什么意思?
1、以的意思是凭借。2、出自《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译文: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论语义疏》的作者是谁?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皇侃少好学,师事时之名儒会稽贺塌。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学"和《孝经》、《论语》。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皇侃的《论语义疏》至南宋时亡佚。清乾隆间从日本引回,收进...

唐律疏议相关内容
当然,这已经是新的“义疏”了。 其二,义疏的方法被用在其他立法上。后周的《大周刑统》,据载:“其所编集者,用律为主,辞旨之有难解者,释以疏意;义理之有易了者,略其疏文。式令之有附近者次之,格敕之有废置者又次之。事有不便于令,该说未尽者,别立新条于本条之下;其有文理深古,虑人疑惑者,别以...

论语由谁编撰而成记录了谁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共多少章节?
《论语》内容综合孔子道德和教育的多方面论述,反映其哲学、政治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入七经;南宋列入四书;历来注解很多: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汇集当时所有注解,对后世影响很大;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北宋邢昺《论语正义》都是对何晏集解所作之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

有关论语的文学常识选择题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

求《四库全书》的总目录
102周易总义、西溪易说、 丙子学易编、易通、周易卦爻经传训解、易象意言、周易要义、易翼传、文公易说、易学启蒙小传、周易辑闻、用易详解、淙山读周易、周易传义附录、易学启蒙通释、三易备遗、 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象义、易图通变、读易私言、易附录纂注、周易启蒙翼传、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

孔子“思无邪”新探
以上诸说均存在合理性,也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在孔子时代,《诗经》确实具有教化民众之功用,如《礼记·经解》中就引孔子之语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但若是简单地用“纯正无邪僻”来概括《诗三百》的思想内容,恐怕有些以偏概全。 首先,此种释义与孔子的论诗思想显然存在矛盾...

增广贤文的解释
《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其中的内容大致能 反映 中国 古代的百姓 生活 心理,像儒家学说、佛教 思想 、道教思想的内容在里边均有体现,如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人的命天注定之类的消极迷信思想很多,应该 有所 分辨。不过,其他 涉及 为人 处世的谚语很有 哲理 性,耐人寻味, 值得 现代人 借鉴...

秦城区13427232882: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儒释道合流的注释思想 -
方步阿娜: 《论语集释》

秦城区13427232882: 举例说明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儒释道合流的诠释思想 500字 -
方步阿娜: 问题补充:举例说明 我是商学院的路过…… 皇侃的《论语义疏》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诂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并同时受到佛学理论的影响,然而这些都是

秦城区13427232882: 《尔雅义疏》的内容有哪些?
方步阿娜: 《尔雅义疏》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通释各篇内容.如《尔雅•释言》疏:“释言即解字也.古以一字为一言.此篇所释,皆单文起义,多不过二三言,与释诂之...

秦城区13427232882: 怎样理解“述而不作” -
方步阿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1]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此成语为易错成语,易理解为只说话不做事. “述而不作”,源自《论...

秦城区13427232882: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翻译!急! -
方步阿娜: 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 原文: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

秦城区13427232882: 介绍论语及孔子200到300字 -
方步阿娜: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秦城区13427232882: 古籍的注释体例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特征是什么 -
方步阿娜: 古书的注释形式很多,各有特点.例如:“诂”,就是用当代的语文去解释古代的语言,或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训”,是用通俗的词语去解释难懂的词语,如《尔雅》有《释训》一篇.“传”,即传述的意思,如《论语》有《齐说》二十九...

秦城区13427232882: “集解”这种注疏类型的优点 -
方步阿娜: 1.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三国 魏 何晏 《序》:“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南朝 宋 裴駰 《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

秦城区13427232882: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的拼音怎么写 -
方步阿娜: ①拼音:罔[wǎng] 殆 [dài] ②含义:只念书而不思考就会感想迷惑,只是空想而不念书就会精神疲殆. ③《论语》是孔子门生及其再传门生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门生问及门生间的互相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公理》,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公理》等.

秦城区13427232882: 什么是“注疏”
方步阿娜: 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2 记述,记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