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哪些改进?

作者&投稿:郁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仲舒对儒学发展做了什么?~

董仲舒为人廉直,生活严谨,道貌岸然。汉景帝时任博士官。汉武帝即位后广罗人才,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去应考,名冠群儒,当殿先后三次对策,提出了巩固封建集权统治的哲学理论,成为西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理论基础的奠基人。在对策中他还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理论来统一思想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后来担任过江都王相和胶西王相。公元前121年,以老病辞职回家,专门讲学著书。

代表作《天人三策》,总的来说是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融合进儒家思想中,具体有3点
1
继承儒家民本思想,糅合阴阳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类似于君权神授,这也加强了皇帝制度
2
提出“三纲五常”,规范了封建政治,伦理等社会秩序
3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措施如招纳儒生为官,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建太学,地方学校传授儒学,使儒学在西汉成为官方统治哲学,但这本质上是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

西汉建立初期,因连年战争,国家的政治、经济完全陷入一种困境。汉初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因此有“休养生息”的黄老之治。黄老之学本身包含有法家的思想,它在汉初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国力强盛后,就需要一种更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以加强思想统治。这样,儒学由晦而显,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因为有这样的背景,董仲舒才得以走上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了西汉著名的伦理思想家、哲学家,经文经学大师。

董仲舒从小学习十分刻苦专心,因发愤钻研儒家经典,三年中连自己家的园圃都没有去过一次,史称“三年不窥园”。可见董仲舒为经传所吸引,简直到了如痴若愚的程度。由于他不仅对《春秋》有研究,而且相当深入地掌握了儒学思想的精髓,所以当时人称他为“汉代孔子”。

在汉景帝时,董仲舒就做了《春秋》经的博士官。但他对儒学历史发生决定性影响还是在汉武帝时候。西汉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由于有前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作基础,国力强大起来了,思想统一的需要也变得迫切了。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上书对策,以备朝廷咨询任用。一时间,一百多个读书人都聚集到京都长安,都想通过金殿对策,取得皇帝的赏识,得个一官半职。

金殿对策的方法是,皇帝下制书,由对策士子们作答,交皇帝阅览。武帝下了第一道制书,士子们凝神细思,挥笔成文。武帝对几百篇贤良对策逐一阅读,觉得很平常,但当看到董仲舒的文章时,却被那精辟而有光彩的议论所深深吸引,叹为奇文。随即武帝又接连两次召董仲舒上殿策问。由于三次策问基本内容都是关于天人关系问题,所以后人称之为“天人三策”。后来,董仲舒根据《公羊春秋》的大一统精神,进一步提出了思想统治的问题,要求废止不合于六艺、孔子之道的学说。同时,董仲舒对传统儒学重新作了解释,这些都为西汉统治者利用儒学加强思想统治准备了理论基础。

在对策中,董仲舒针对武帝希望能听到“有关治国的宏论”及有关天人关系的提问,回答说上天和人事是互相关联的,天命是可畏的。国家治理不好,上天就制造种种灾害,谴责、警告君主,如果君主仍然执迷不悟,那就要遭到亡国之祸。他又指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实行儒家的“礼乐教化”。他建议对人民实行“德教”,方法是在京都设立太学,在地方也设立学校。

董仲舒所谓“天”、“天意”,绝非简单的人格神或人格意志。从社会结构讲,他强调王者的中心地位,为封建大一统确定了思想武器。

董仲舒的对策,适应了当时西汉从政治上、思想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切中了武帝的心怀。不久,他又向汉武帝正式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这以后,董仲舒担任了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都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还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舒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三纲五常的思想对我国古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董仲舒作为汉武帝时代新的儒家学派的创建者,吸取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为主的邹鲁文化思想,同时也吸取了燕齐方士的阴阳家思想和以刑名家思想为主的三晋文化思想。新儒学思想已由一个学派的思想而发展演变为全国性的封建统治思想。尤其是他的君权神授理论和“三纲五常”说,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它使中国人民长期禁锢于神权政治和封建伦理政治之下。但是,由于西汉时期,封建社会正处于蓬勃兴盛阶段,董仲舒创建的儒学思想体系,总体上说,基本符合时代的需要,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着某些促进作用。

董仲舒以后,儒学逐渐开始作为官方哲学的意识形态出现,它通过教育、选举等社会制度的推行,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步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思想统治。




汉武帝时期儒学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虽然说懂仲舒(儒家学派经学的奠基人)等人才是儒家得到发展的关键人物,但不能否认汉武帝在此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汉武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有权决定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武器。不能说没有汉武帝,儒家学派就得不到发展,因为儒家思想是最适合作为封建时期的统治思想,但假如他当时选择的是其他学派的...

儒家思想在汉、宋和明清之际三个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汉朝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代儒学大师。公元前140年,17岁的汉武帝一即位,就诏举贤良。亲自策问后,拔董仲舒为第一。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创太学,置五经博士,让地方官推荐孝廉、贤良文学,使此后“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刑德互济...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
⑴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6分)⑶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分)⑷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4分) 试题分析:第(1)问,“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臣愚...

董仲舒的生卒年份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他说“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

主父匽和荲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反映了什么共同目的?
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董仲舒: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

浅析墨家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影(2)
作为新儒家的董仲舒,却是站在了近于墨家立场上,对孟子等后儒的“亲亲为大”“爱有等差”的思想进行了批驳抨击,发出了“故仁者爱人类也” [2]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的呐喊,在当时汉代社会背景下是有现实意义的。由于董子仁爱意旨在于关爱他人,施诸...

董仲舒提出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
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1]。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后世无非是对它进行修修补补,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

儒家文化的独尊儒术
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于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于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受到了他祖母的影响
汉武帝哪里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无奈之下给赵、王二人定了重罪,并罢免了窦、王二人的官职。汉武帝本着保全自己、再图发展的想法,就按捺住了自己对儒学的钟爱之情。直到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他才开始大展拳脚,他首先让田蚡复出,并荣任百官之首,接着给很多过去一直被太皇太后压制的儒家人才进行...

镜湖区17639443565: 如何认识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改造 -
重徐强骨: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且被执政者采纳,从而确定了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第一地位.

镜湖区17639443565: 董仲舒为儒学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重徐强骨: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汉代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汉族, 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人.汉武帝元光元 年(公元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 ...

镜湖区17639443565: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什么? -
重徐强骨:[答案]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就是这样了,保证正确!

镜湖区17639443565: 儒家经过几次改造 -
重徐强骨: 儒学是孔子开创的,后来孟子改造过一次,李斯改过一次、董仲舒改过一次、朱熹改过一次、王守仁改过一次、李桢改过一次、王载改过一次,后边的基本就不动了

镜湖区17639443565: 材料二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 -
重徐强骨: 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第二次改造: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尊卑等级秩序.相同影响: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都提升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地位对古代文化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镜湖区17639443565: 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
重徐强骨:[答案] 单从当时的情况讲,主要是其有愚民效用,秦朝焚书坑儒,可谓独尊法家,法家是一种完全没有精神层面的思想!依靠严酷的刑罚法制治理国家!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进行改良,融合了法家.提出天人合一,认为皇帝是上天之子,...

镜湖区17639443565: 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有何意义? -
重徐强骨: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才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汉武帝时,下令郡国举贤良,所举贤良要对策.董仲舒被举荐后,三次上书对策,系统阐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董仲舒是西汉公孙学派的,他个人为一显宏图大志实现个人抱负,刻苦研究儒家思想并加以改进.

镜湖区17639443565: 简述我国工业带主要有哪三个? -
重徐强骨: 沪宁杭工业基地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京津唐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

镜湖区17639443565: 用儒家思想 - 汉初之后为什么采用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思?汉初之后为什么采用了儒
重徐强骨: 汉初用“道”:主观上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

镜湖区17639443565: 论述孔子的思想及对现在的影响具体详细
重徐强骨: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要算是孔子... 他的思想却大有市场,公元前二世纪,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补充修正、改造,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