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

作者&投稿:愈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业的引证解释~

1. 大功业,大事业。孔颖达疏:“於行谓之德,於事谓之业。” 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唐·颜真卿 《请复七圣谥号状》:“三者备矣,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正天下之大名,建天下之大业,能事毕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等到事情急了,他们又都抛弃了人民逃到外国去了,--不来帮着人民共负大业。”2. 谓帝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唐·胡曾 《阿房宫》诗:“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前汉书平话》卷上:“自古丧大业宗禋者,其所斩有由矣。”3. 谓高深的学业。《汉书·董仲舒传赞》:“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

1. 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汉书·董仲舒传赞》:“ 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 游 夏 ,而曰 筦 晏 弗及, 伊 吕 不加,过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 宋 苏轼 《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清 袁赋谌《重修(袁可立)始祖荣公遗像记》:“溯渊源,念祖德,其自毫梁而来家于睢。”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跋》:“ 唐 律本 隋 ,由 魏 而 周 而 隋 ,有渊源也。”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文学上的阶级斗争,若要追求它的渊源,也与人类一样的古。”2. 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宋书·隐逸传·雷次宗》:“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诏,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克厥职。” 明 李贽 《藏书·德业儒臣前论》:“虽师友渊源,莫详次第,而仅存什一,要当知道无绝续,人具只眼云耳。”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 太史公 ﹞《自序》称‘吾闻诸 董生 曰’云云,盖 史公 於 董子 必有渊源也。”3. 有关系,联系。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欧 美 的文明人讳言下体以及和下体略有渊源的事物。”茅盾 《多角关系》五:“ 谢晋寿 和兄弟的渊源似乎不比寻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他和 立群 ,可又算得别有渊源了。”4. 深邃,深广。《后汉书·班固传》:“屡访羣儒,谕咨故老,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义之林薮,以望元符之臻焉。” 李贤 注:“渊源,林薮,喻深邃也。”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 宋 王得臣 《麈史·睿谟》:“ 神宗皇帝 ,圣学渊源,莫窥涯涘。”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饯别》:“难道终身贫贱?他学问渊源,今科拟将仙桂攀。”


⑴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6分)
⑶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分)
⑷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4分)


受人于鱼不如授人渔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编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有句古话叫“授...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原文及翻译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出自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意思是——道之大,源于天之大;天不变,则道也不变。“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

积少成多是谁说的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董仲舒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和政治家。董仲舒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因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儒家思想的熏陶。董仲舒在儒家学说上有自己的理解和贡献。董仲舒主张强调君主与天的关系,...

附: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暨《天人叁策》
公元前140年的汉武帝时代,一场关于治国方略的讨论在朝廷中热烈展开,董仲舒等贤良文学人才纷纷献策,他们的对策共分三次,即著名的《举贤良对策》,来源于《汉书·董仲舒传》。因其主要探讨天人关系,后人又称之为《天人三策》。这三次智慧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董仲舒强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什么典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汉书董仲舒传 求译文啊 紧急的
上面两个我缺,不好意思。3、“春秋大一统者” 到 “民知所从矣”“《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百姓...

汉景帝与董仲舒对言——史称什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段话表明人文学术脱离不了政治,坦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支持政治。董仲舒比李斯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既不“焚”也不“坑”,而是用文化统治文化。罢...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
历怎盐酸:[答案] (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2分)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任2点2分)(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2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3)主张限田 反对土地兼并.仁政...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 -
历怎盐酸:[答案]⑴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6分) ⑶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分) ⑷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4分)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
历怎盐酸: 董仲舒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士不遇赋》 《士不遇赋》是西汉董仲舒创作的一篇抒情赋.此赋先写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再写“士”的两难处境,最后写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应以道德自我...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
历怎盐酸:[答案] 翻译如下:我(郑重地)考查研究了《春秋》中的内容,通过细看前世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观察天人之间的彼此往来之道,(真是)非常值得敬畏的.国家(如果)将要出现(因为)失去道义(而带来)的衰败,上天就会先(让这个国...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历怎盐酸:[选项]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临渊羡鱼 -
历怎盐酸:[答案] 临渊羡鱼 编辑本段 发音 lín yuān xiàn yú 释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面对;渊:深水;羡:希望得到. 意思是站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见于《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 -
历怎盐酸:[答案] 答案: 解析: (1)核心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确立:①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②垄断教育;③兴办太学;④各郡设学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先秦、西汉、南宋儒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历怎盐酸: 先秦:孔子;仁,爱人;礼,正名和贵贱有序.孟子;仁政,人性本善.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南宋:朱熹,三纲五常

玉屏侗族自治县15753843214: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历怎盐酸: 答案D 从“汉武帝”“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等信息中,确定本题考查的主要目标是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从历史背景看,汉武帝要求建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董仲舒的观点自然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