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

作者&投稿:达奚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解释】: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意思是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防:阻止;甚:超过。
该句子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统治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荒淫无道,但他们又怕人民议论,就采取了压制社会言论的措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平安无事。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仅使下情无法上达,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
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义最多的国家。

意思是: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先秦时期,作者左丘明。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

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扩展资料:

文篇分析

本篇在结构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本文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

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

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
人民心理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他们的嘴呢?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因此,治理河道的人,开源以疏导河水;治理百姓的人,宣泄以使百姓敢于言语;百姓心中忧虑,能够用语言去宣泄,而后可以实施治理,怎么能够堵住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说话呢?

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人民心理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他们的嘴呢?

语见《国语.周语上》
为:治理 决:开凿水道 宣:疏通
意思是,治理河川的人,要开凿水道,使之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疏通言路,让百姓敢于讲话。
这里以“为川”比喻“为民”之道,强调了广开言路的重要。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宜之使言是哪个部门
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政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公民权益的保障成为防治...

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出自:《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这是召公说的第5句和第6句。翻译: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哪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寓意 古语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防民之心,胜于防川”的出处。
应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说阻塞百姓的言路,比堵住洪水更可怕。川”指洪水。以“防川”作比喻十分恰当。传说中鲧用堵塞的方法治水,遭到失败;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获得成功。因此,“为川者决之使导”,这是人们极易理解的常识性问题;出自《召公谏厉王止谤》...

求郑伯克段于鄢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直译)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⑩,为民者宣⑾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⑿至于列士⒀献诗⒁,瞽⒂献曲,史⒃献书,师箴⒄,瞍赋⒅,蒙⒆诵,百工⒇谏,庶人传语21,近臣尽规22,亲戚补察23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4,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5。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6;犹其有...

民怨易疏不易堵的古文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求翻译1,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
1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2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中“决之”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指使之决口 治理河道的人使堤坝决口让洪水得以疏导

邵公谏厉王弭傍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

有篇古文我记不清我,请高手指点!
召公谏厉王止谤

柯城区13286909405: 翻译下面句子.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濮柄环利:[答案] 答案:(1)所以治水的人要开通水道,使它通畅流泻;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解析:注意“为”“决”“导”.

柯城区13286909405: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濮柄环利:[答案]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意思是说防民众的言论,比防大河的决堤更严重.大河如果决堤,死伤的人肯定很多.对待民众的舆论也是如此.所以说防止决堤在于输导,防止舆论在于给予民众说话...

柯城区13286909405: 《国语•周语上》上说: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赛,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 -
濮柄环利:[选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柯城区13286909405: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意思是什么?
濮柄环利: 治理河川要疏通水道,使它畅流;管理 民众要广开言路,让百姓说话.指对于 公众舆论,只可引导,不可压制.这句话出自 《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 者宣之使言.”

柯城区13286909405: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
濮柄环利:[答案]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 “ 为川 ” 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寓说理于比...

柯城区13286909405: 填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________.(《召公谏厉王弭谤》) -
濮柄环利:[答案] 答案:为民者宣之使言

柯城区13286909405: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翻译
濮柄环利: 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人民心理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他们的嘴呢?

柯城区13286909405: 古诗文翻译句子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濮柄环利: 所以说防止决堤在于疏导,管理老百姓在于给予民众说话的权利.

柯城区13286909405: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
濮柄环利:[选项] A. 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 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 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柯城区13286909405: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要简单) -
濮柄环利: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