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称谓与古代经济的关系,这样的论文要怎么写呢?

作者&投稿:东郭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和古代称百姓,现在称人民!!~

人民对应的是西方词汇 demos ,日本明治时期翻译为汉字 人民,之后用法引入中国。

换个题目吧。

假如我当爸爸
我想了很久很久,假如我当爸爸我会怎样对我的儿子,我的老婆,我的父母。今天,我终于决定用作文来说明。

我一想到爸爸那坏脾气就想:如果我是爸爸的话我会温柔地教孩子做作业,我会用我最温柔的语气对我的妻子讲话,不小心把她的东西打烂了我会重新帮她买过,不会跟她吵架,如果是自己错了就立即认错。我现在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孩子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买什么,但是对他的学习没有好处的东西我不会买,只是偶尔他的学习进步了或者是他的成绩提升了才会买。我不会像现在我的爸爸那样骂他的妈妈、爸爸,而是孝顺它们,他们走路不方便了我就会扶着他们走。我也会挣多一点钱,像爷爷一样辛苦一点也要挣钱。
如果我是爸爸的话我会把我的孩子教得好好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会带他去运动运动, 同时,暑假或者是寒假我也会帮他报补习班,让他对学习更感兴趣。如果他的学习退步了的话成绩差了的话我不会骂他,我只会和蔼可亲地对他说:“孩子!爸爸不骂你,没考好没关系,只要吸取这次教训就可以了,下次继续努力。一定不要灰心哦!我把你不会的教教你好吗?”
大家读了这篇作文以后觉得我这个爸爸当得好不好呢?

、平民别称:
  古代平民(Populace)的别称:
  u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u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u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u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u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u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你研究下平民称谓的变化,还有经济的变化。大体是西周是分封制与井田制,后来都毁灭后,在汉朝至隋朝,封建制还是存在的,很多百姓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奴隶,后来分封制的影响消失,雇农又开始出现,还有宋朝开始,手工业也开始发达,工人也开始出现
我给你一本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吧,你研究下

我有一个想法,给你参考一下。

姓名、姓氏也是一种称谓。
在古代,姓氏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那时经济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六、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七、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八、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九、以谥号为姓。
十、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十一 、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十二、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来历,也在上述这十几种范围之内。

黔首
黎民
百姓
百姓称谓与经济没关系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什么
1、布衣。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称之为“布衣将相”。“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2、黎民。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3、庶民。庶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什么古代对百姓的称谓有啥
1、布衣:在西汉时期,许多被授予高官的功臣都曾是“布衣”,即穿着麻布衣服的普通人。这个词汇后来广泛用来指代普通百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没有官职的地主。2、黎民:这个词汇指的是普通百姓,它的使用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意指广泛的庶民群体。3、庶民:庶民一词在古代用来指称一般的民众,它并不...

古代百姓称谓与古代经济的关系,这样的论文要怎么写呢?
u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u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u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u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u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古代关于平民的称谓
24.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哪些
其具体称谓如下:1、黎民:泛指普通百姓。2、庶民:指一般的民众。3、黎庶:指平民大众。4、黎氓:亦作“黎萌”,泛指普通百姓。5、黎首:泛指普通百姓。6、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7、布衣: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者,借指平民百姓。8、白身:指平民,无官职、无爵位者。9、氓:多指...

现今的公民,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是什么?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有:黎民、黎氓、黎苗、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萌隶(氓隶)、氓、氓隶、庶、庶民、庶人、民、草民、生民、平民、小民、人民、民众、生灵、苍生、平人、平头百姓、野人、小人、丁口、白士、白丁、白屋、白衣、布衣、编伍、黔首、子女、赤子、匹夫等。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
庶民,指一般的民众。黎庶,指平民大众。黎氓,亦作“ 黎萌 ”,泛指普通百姓。黎首,泛指普通百姓。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白身,指平民,无官职、无爵位者 氓,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黎民,《礼记·大学》载:...

平民百姓的称呼,有什么样的?
秦尚黑色,贵族加冠,平民一律以黑布包头,故称“黔首”。3.“黎”,黑也,“黎民”犹秦之“黔首”;一说,“黎民”为“九黎族之民”。4.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5.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

在古代文献中,老百姓的称谓有哪些?
黎庶,布衣,草民,黔首,人民,民众。。。

平民百姓的称呼,有什么样的?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 又称“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也 代指...

云县17544845128: 古代称谓与社会关系演变有何关系 -
以国拉西: 称谓是为了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才产生,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很多民族如汉族对表达同一含义的称谓分为尊称、谦称、雅称、昵称、别称等多种形式.不同场合,对于同一人的称谓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含义的称谓...

云县17544845128: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以国拉西: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 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解释为“众也”. ...

云县17544845128: 中古西欧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有何区别? -
以国拉西: 中古西欧的城市都是以经济的发展自然而形成的,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以国家的政治需要而认为建立起来的.前者是以经济为需要而存在的,是以百姓和商人们的自发自愿建立的;后者则是以政治为最终需要而存在的,是以上位者的意志为宗旨而建立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所以中古西欧的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和百姓的需要而存在,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则是以上位者的需要而存在的.这只是最主要的区别,其他的区别还是有很多的,但这里就不详说了,因为我也不是很了解,呵呵.但愿能让你满意.

云县17544845128: 中国牌坊的起源 -
以国拉西: 牌坊起源于唐代的坊门.坊是当时的居民区,四周有围墙,坊门是居民区的入口,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坊的格局被打破,但坊门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化为牌坊.

云县17544845128: 称谓和称呼有什么差别 -
以国拉西: 一、词义不同 1、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1)称呼;名称.如:父亲、老师、首长.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译文:更换名称与名号,根据称呼而来. (2)陈述.作动词使用. 2、称呼...

云县17544845128: 如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 -
以国拉西:[选项]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云县17544845128: 请教,为什么都要古今 平民 都得叫做 老百姓
以国拉西: “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

云县17544845128: 古代民众的称谓有哪些?
以国拉西: 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贵族总 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 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第一人”, 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

云县17544845128: 古代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有哪些?
以国拉西: 历史上,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文化习惯以及统治阶级的差异,对于老百姓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性.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于普通民众最常用的称呼就是黎民、百姓.战国时常用“黔首”一词指代普通民众.秦始皇时期特别下令要求将“黔首”作为百姓的固定称谓.由于古时候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因此“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被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外,“氓”也是古代对普通民众的称呼.

云县17544845128: 黎民百姓 - “黎民百姓,古代黎民和百姓”都是指平民吗?
以国拉西: 在文学作品里,往往用“黎民百姓”来代 指普通平民,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要是追溯“黎民”一词的由来,就要从我们 的祖先炎黄二帝说起了.相传在炎黄二帝还并存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