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唐诗《蝉》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沙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蝉古诗作者的名字叫什么?~

蝉古诗作者是虞世南。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全诗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析:在这首诗中,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唐诗《红豆》的作者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
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
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
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有名的都在这了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
——唐·李郢
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
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蝉》
——唐·陆龟蒙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蝉》
——唐·张乔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蝉》
——唐·罗邺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蝉》
——唐·罗隐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蝉》
——唐·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蝉》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蝉二首》
——唐·子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蝉》
——宋·苏轼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李商隐的《蝉》,第四句为什么会被誉为神句?
李商隐的《蝉》,这首诗号称唐代咏蝉三绝之一,其他两首是初唐虞世南和骆宾王的诗。诗人李商隐借孤穷悲鸣之寒蝉,抒发自己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悲愤心情。这首《蝉》是李商隐的经典名篇之一,清人朱彝尊誉其是“咏物最上乘”之作,诗中第四句还被钱良择誉为神句。蝉不住地悲鸣,至五更将晓,蝉鸣越来...

蝉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蝉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

《蝉》的全诗及赏析
【出处】唐·李商隐《蝉》。 【意思1】蝉栖托在树上,抱枝通夜哀鸣,到天晓力竭声疏,而树却“无情” 自 “碧”。作者以蝉自比,以树比作他所期望的援助者。 【意思2】 蝉声的“疏欲断”与“一树”的“碧无情”本无关系,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的,但就借蝉寄慨的诗人说,责怪权贵的无情却是有...

虞世南的唐诗蝉的创作背景
哎,这样读诗,岂不太累。帮你百度一下: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

蝉古诗的意思一句一句的翻译
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五更疏欲...

蝉(唐代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进一步地描摹了蝉的鸣声。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

《蝉》古诗的翻译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

非是藉秋风的藉是什么意思
《蝉》作者介绍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

《蝉》全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蝉》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全诗内容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惯,将蝉比作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和对人的内在品格的推崇。整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蝉 虞世南 赏析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实际上...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诗《蝉》的作者是谁? -
蒲帝寒痛:[答案] 《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古诗<<蝉>>的作者 -
蒲帝寒痛: 作者简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诗《蝉》的作者是谁? -
蒲帝寒痛: 是啊,很多人都写过.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蝉》这首诗的全部 -
蒲帝寒痛: 名称】蝉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蝉李商隐古诗秒懂百科
蒲帝寒痛: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作品赏析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蝉》这首诗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全诗是写的什么,意思是什么 -
蒲帝寒痛: 我也在查,意思是蝉在低头喝清露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声音自然能够传很远,但不是借助秋风吹的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蝉李商隐咏蝉形神俱似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诗歌赏析 -
蒲帝寒痛: 【作品简介】 《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古诗蝉主要写了什么 -
蒲帝寒痛: 1. 译文: 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
蒲帝寒痛: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 搜狗百科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该诗一...

谢家集区13844547470: 文学常识填空.(1)《蝉》的作者是 -
蒲帝寒痛: (1)小思 (2)席慕蓉 画 作 七里香 有一首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