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全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作者&投稿:撒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蝉》全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简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蝉》全诗采用了比喻艺术手法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蝉》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全诗内容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惯,将蝉比作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和对人的内在品格的推崇。整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蝉这一自然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自我修养、力求自我完善和超越的愿望。
总之,《蝉》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通过细致描绘蝉的形象和习性,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是这首吗?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蝉的作者
后四句由蝉及己,想到自己官职低微,漂泊不定,田园荒芜,举家清贫,真是感慨良多。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慨,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也寄托自己高洁的品格。全诗采用人、蝉对照的写法,着笔于两者的相同点,一改秋蝉在诗歌中只寄寓凄凉而缺乏内涵的意象特征,赋予秋蝉全新的形象,是...

蝉作者:法布尔
借鉴:先抑后扬的手法,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这样使文章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章的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6段):先抑后扬,揭示蝉的生命意义.第二部分(7段):写作者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照应开头.

《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 )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动作 )、(声音)、( 形态)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蝉》【作者】虞世南 【朝代】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

《蝉》一文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纵观全文,体现了蝉的生命不屈,来预示...

《蝉》的文章结构
借鉴:先抑后扬的手法,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这样使文章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章的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6段):先抑后扬,揭示蝉的生命意义。第二部分(7段):写作者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照应开头。

阅读《蝉》,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作者在文章开头先写自己对蝉的反感,表现了 抑,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不敢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都要珍爱生活。这就是扬。好处,传达了本文主题。2.这样写突出禅师一个微不足道的。3.开始对于蝉声作者是“烦”,后来是“宽恕”。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

卢玮銮 蝉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__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很好的表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的短暂,必须好好的活着。首先写蝉的叫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些看到的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道产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

蝉17年埋在土里 才等到一个夏天说明了什么采用了什么写法
这句话采用了夸张和抒情的手法,我想应该是借景抒情吧!

《蝉》 “统治”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
是,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有趣地写出了蝉在夏天的鸣唱声给人带来的不安静。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

...全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作者在诗中,把蝉比做自己,写自己像蝉一样,居的高,品德高尚,名声自然远扬,借蝉写出自己的高尚人格,名声远扬而不是借助外力。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全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荀阙抗乙: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 这首诗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荀阙抗乙: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人以蝉自喻,亦是自勉自励.蝉声之所以远扬,一般人都认为是藉秋风传送之故.虞氏强调的则是蝉的生性高洁,是“居高声自远”的结果.正如修养完美的人,并不需要过多借助外因,他的名声就会远播千里,受到人们的爱戴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诗人赞颂的正是植根于人心灵深处的那种内在的品格和人格力量.读完该诗,我们不难想象诗人自身清廉纯正的人品、雍容不疲的风度和高雅脱俗的气韵.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的什么思想感情? -
荀阙抗乙: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不管生命是否短暂,都要好好活着)的思想感情.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这是一首咏蝉,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荀阙抗乙: 托物寓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形态、习性、鸣响,自然引出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南海区15112131395: 李商隐的蝉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荀阙抗乙: 1.(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 这首诗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荀阙抗乙:[答案]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人以蝉自喻,亦是自勉自励.蝉声之所以远扬,一般人都认为是藉秋风传送之故.虞氏强调的则是蝉的生性高洁,是“居高声自远”的结果.正如修养完美的人,并不需要过多...

南海区15112131395: 短文《蝉》运用了什么手法 -
荀阙抗乙: 欲扬先抑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 虞世南用了什么手法 -
荀阙抗乙: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虞世南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识: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

南海区15112131395: 蝉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 用了( )手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
荀阙抗乙:[答案] 蝉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 用了(拟物 )手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如果出现问题请回邮或hi我(feiyu5217)

南海区15112131395: 课文《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荀阙抗乙: 运用了先抑后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