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信佛教

作者&投稿:匡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信佛教?~

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一)信佛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仰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为没有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佛、有法、有僧,根本不可能知道要来信佛,要来求解脱。所以,应以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为我们信佛的根本,做为我们修行的本尊。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创立了两大法门,一是弥陀净土,一是药师净土。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宣说,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有阿弥陀佛,更不可能知道那里有个殊胜的极乐世界。我们众生通过忆佛、念佛,将来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信阿弥陀佛。
我们学药师法门的,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世界的佛。根据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都是要解除众生的苦恼,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成像药师佛所教化的世界一样。
我们要想求得身心净化,身体健康,少病少恼,就要修药师法门。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我们在现身当世之中,就能得到一个平安幸福、光明洒脱及自利利他的人生。我们修药师法门,同样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修药师法门的同时也可以修弥陀净土,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福慧资粮,都回向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一方面是要我们心心念念忆佛、念佛,另外一方面也要我们积聚福德智慧资粮。
(二)信法信法,比信佛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加重要。因为,诸佛世尊从法化生,没有法就没有佛,也就没有僧。当然,如果没有佛的亲证,没有佛的宣说,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人能宣说出来。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亲证的一种客观存在。法表现在本体方面,它是我们亲证的一种境界;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表现为思维方式,那就是一种思想体系,这些都是法的内容。具体到我们现在所信的法,有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有四摄法、六度法,乃至广说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既包括亲证的境界,也包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和亲证的境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路走对了,途中的一切境界,你才能够得到实证。
信法,我们首先就要珍视法,尊重法,使记载着法的经典不散失,不被遗忘;使法的传播不断层,不后继无人。
(三)信僧僧,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指十方贤圣僧。指证得了果位的僧人,指四果阿罗汉,即贤僧圣僧、菩萨僧。虽然我们知道信仰僧的标准很严、很高,但在末法时期,这样的贤僧圣僧可以说是越来越少。尽管目前多数都是凡夫僧,但只要持戒清净,我们就可以皈依。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也要皈依清净福田僧。没有清净福田僧主持、弘扬佛法,我们同样不可能来亲近三宝,修学佛法,发出离心。
我们信佛要有正信。正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佛,就是三宝弟子。佛、法、僧加在一起是三宝。因为佛、法、僧这三者,都是世间非常稀有难得的无上之宝。得到了这个无上之宝,就能够解除我们身心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就能够解除我们生命深处的贫困,从而使我们的生命真正富足起来。这种生命的富足,比起钱财的富有更为重要。因为钱财的富有是有形的,它总是有限量的,暂时得到了,很快又会失去。而佛、法、僧这种能使我们生命富足起来的法宝,一旦我们得到了以后,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它对我们未来生命的利益是恒久的,是世间任何有形的珍宝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是宝。
佛、法、僧三宝,就是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导师;以法为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无明等等病,所以我们要吃药,吃法药;以僧为友,清净福田僧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道友、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要以僧为友。我们信佛的人,都要受皈依,拜师父。然而,我们不仅仅只是皈依了一个他师父,把他做为唯一的皈依处,而是要皈依十方的清净福田僧。
二、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信因果,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我们的信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坚定,是正信还是迷信,是正信还是邪信,是正见还是邪见,就是以信不信因果为准绳。
不管是佛法还是世法,处处都体现因果的规律、因果的原则、因果的道理。世间的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佛教的因果,是在世间一切因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世因果。三世就是以现在为主,回忆过去的历史,就是过去世;展望未来的历史,就是未来世,就是来世。三世,既在我们一念当中,也在一期生命的当中,更在生命生生不息的全过程当中。
如果我们以现在为基点,回忆我们过去的事,把它当作过去世,我们对我们前生的前生,再前生再前生,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把未来世当作明天、后天、大后天来看,我们对来世、再来世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凡夫总是把我们的一期生命同前生后世孤立起来,认为我们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出现是偶然现象,是没有前生后世的因果联系。这不对,因为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有前因后果。一粒豆子种下去,它会发芽、生根,最后开花结果,然后,这个豆子再无限地往后传。你说它的基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生命最初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可以追溯到无始无终的过去,但却找不到开始的时候。我们展望它无尽无尽的未来,也找不到它结束的那一天。
看看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每一种演变,是否能与整个的生命现象截然分开?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开始或断然的结束呢?从一期生命的生死现象来看,好像是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实际上,生命的开始不是刹那间就生,生命的结束也不是刹那间就死。生命整个的过程,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代谢不已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生,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死。而从无始的生命长河来看,一期生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水泡而已。生,固然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而已。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佛、菩萨规定的,更不是由天神来规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规定的,我们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怎么样掌握呢?就看我们如何来种因,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当下的一念心。要把握我们的命运,开拓我们的未来,不要去管前因,总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恼,也不要去计较后果,患得患失。只要能照看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只要能把握好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当下因种好了,结果自然会好。所以说决定命运者在自己。很多人对这个道理信得不真,以为我们的命运可以操纵在上天的手中,或者是我们的命运由佛、菩萨来安排。不是这样!我们的命运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安排的。那么,怎样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那就要靠我们的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是我们在修行中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眼目。
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
第三个方面,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修行可分为三部分,所谓持戒、修定、证慧。戒是什么呢?戒好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两只脚一样,我们要从烦恼的此岸、生死的此岸,一步一步地走向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那就要靠持戒。没有戒律,没有道德的约束,不遵守道德准则,要想解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吗?能够得到众生的信赖吗?能够成就世出世间的大事业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戒。佛教根据不同层次的信仰,不同层次的人群,规定有不同层次的应该遵守的戒条,有了戒才能够修定,有了定才能够把持得住。所以说戒是足,就像我们的两只脚,能够从此岸迈到彼岸。如果我们是一个行为非常放荡不检点的人,你说能够坐在那里入定,能够修四禅八定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戒是足,定是身。定是我们的身躯,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戒足是和定身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身躯,有了两足,我们究竟走向何方呢?那就需要有智慧做为眼目。智慧在佛经上一般都叫般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够有抉择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够有达到彼岸的明确方向。
四、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正信的第四点,就是要求解脱。我们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解脱有种种的路向,有声闻、菩萨、佛,这是我们修行求解脱的最崇高的目标,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向往的最究竟的归宿。
就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最方便的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怎样才能一心不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待人处世的分分秒秒当中,不忘忆佛、念佛,只有这样强化我们的意念,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解脱。假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朝三暮四,不能坚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念,强化自己的修行,要想得到解脱,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管是年轻的、年老的,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都要树立并坚定起在这一辈子就要得到解脱的信心和信念。是否能够解脱,也不必等我们临命终时的那一刻再来验证,如果那样,就太迟了。
我们平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有解脱的把握呢?至少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能够不间断地忆佛、念佛;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之下,能够自己作得了主。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才会成为可能。我们提倡生活禅,就是要把修行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也就不会使我们的修行仅仅局限于一个礼拜到寺里来一次,初一、十五到寺里来一次,早晚在佛、菩萨像前烧三支香,磕三个头,或者念一段经。当然,这样做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但是够不够呢?不够。这样做能不能得到解脱呢?我想,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要想得到解脱,可能性不大。所以,要想求解脱、求往生极乐,就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把我们的身心性命安定下来,要这样下大决心来修行,才不辜负我们得闻佛法这一无上殊胜的因缘。

我们一般的说信佛是凡夫的信,其实是欣乐心,但在凡夫看来已经是信了。但真正信佛是有标准的,要到后念能止前念非的境界,那是圆教初住的菩萨才做的到,那就是真正的信佛,不再怀疑。圆教初住的菩萨已经破了无明证入法身,能于百无佛世界现做佛身。
但现在的凡夫能证入法身的人恐怕很难找出几个来,只要有信仰慢慢的修行终究会到达的,没有人生来就死博士,是大师的嘛,还不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但只要肯走,就离成功近了一步了。

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一)信佛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仰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为没有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佛、有法、有僧,根本不可能知道要来信佛,要来求解脱。所以,应以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为我们信佛的根本,做为我们修行的本尊。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创立了两大法门,一是弥陀净土,一是药师净土。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宣说,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有阿弥陀佛,更不可能知道那里有个殊胜的极乐世界。我们众生通过忆佛、念佛,将来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信阿弥陀佛。 我们学药师法门的,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世界的佛。根据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都是要解除众生的苦恼,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成像药师佛所教化的世界一样。 我们要想求得身心净化,身体健康,少病少恼,就要修药师法门。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我们在现身当世之中,就能得到一个平安幸福、光明洒脱及自利利他的人生。我们修药师法门,同样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修药师法门的同时也可以修弥陀净土,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福慧资粮,都回向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一方面是要我们心心念念忆佛、念佛,另外一方面也要我们积聚福德智慧资粮。 (二)信法信法,比信佛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加重要。因为,诸佛世尊从法化生,没有法就没有佛,也就没有僧。当然,如果没有佛的亲证,没有佛的宣说,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人能宣说出来。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亲证的一种客观存在。法表现在本体方面,它是我们亲证的一种境界;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表现为思维方式,那就是一种思想体系,这些都是法的内容。具体到我们现在所信的法,有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有四摄法、六度法,乃至广说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既包括亲证的境界,也包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和亲证的境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路走对了,途中的一切境界,你才能够得到实证。 信法,我们首先就要珍视法,尊重法,使记载着法的经典不散失,不被遗忘;使法的传播不断层,不后继无人。 (三)信僧僧,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指十方贤圣僧。指证得了果位的僧人,指四果阿罗汉,即贤僧圣僧、菩萨僧。虽然我们知道信仰僧的标准很严、很高,但在末法时期,这样的贤僧圣僧可以说是越来越少。尽管目前多数都是凡夫僧,但只要持戒清净,我们就可以皈依。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也要皈依清净福田僧。没有清净福田僧主持、弘扬佛法,我们同样不可能来亲近三宝,修学佛法,发出离心。 我们信佛要有正信。正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佛,就是三宝弟子。佛、法、僧加在一起是三宝。因为佛、法、僧这三者,都是世间非常稀有难得的无上之宝。得到了这个无上之宝,就能够解除我们身心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就能够解除我们生命深处的贫困,从而使我们的生命真正富足起来。这种生命的富足,比起钱财的富有更为重要。因为钱财的富有是有形的,它总是有限量的,暂时得到了,很快又会失去。而佛、法、僧这种能使我们生命富足起来的法宝,一旦我们得到了以后,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它对我们未来生命的利益是恒久的,是世间任何有形的珍宝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是宝。 佛、法、僧三宝,就是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导师;以法为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无明等等病,所以我们要吃药,吃法药;以僧为友,清净福田僧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道友、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要以僧为友。我们信佛的人,都要受皈依,拜师父。然而,我们不仅仅只是皈依了一个他师父,把他做为唯一的皈依处,而是要皈依十方的清净福田僧。 二、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信因果,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我们的信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坚定,是正信还是迷信,是正信还是邪信,是正见还是邪见,就是以信不信因果为准绳。 不管是佛法还是世法,处处都体现因果的规律、因果的原则、因果的道理。世间的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佛教的因果,是在世间一切因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世因果。三世就是以现在为主,回忆过去的历史,就是过去世;展望未来的历史,就是未来世,就是来世。三世,既在我们一念当中,也在一期生命的当中,更在生命生生不息的全过程当中。 如果我们以现在为基点,回忆我们过去的事,把它当作过去世,我们对我们前生的前生,再前生再前生,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把未来世当作明天、后天、大后天来看,我们对来世、再来世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凡夫总是把我们的一期生命同前生后世孤立起来,认为我们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出现是偶然现象,是没有前生后世的因果联系。这不对,因为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有前因后果。一粒豆子种下去,它会发芽、生根,最后开花结果,然后,这个豆子再无限地往后传。你说它的基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生命最初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可以追溯到无始无终的过去,但却找不到开始的时候。我们展望它无尽无尽的未来,也找不到它结束的那一天。 看看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每一种演变,是否能与整个的生命现象截然分开?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开始或断然的结束呢?从一期生命的生死现象来看,好像是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实际上,生命的开始不是刹那间就生,生命的结束也不是刹那间就死。生命整个的过程,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代谢不已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生,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死。而从无始的生命长河来看,一期生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水泡而已。生,固然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而已。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佛、菩萨规定的,更不是由天神来规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规定的,我们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怎么样掌握呢?就看我们如何来种因,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当下的一念心。要把握我们的命运,开拓我们的未来,不要去管前因,总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恼,也不要去计较后果,患得患失。只要能照看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只要能把握好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当下因种好了,结果自然会好。所以说决定命运者在自己。很多人对这个道理信得不真,以为我们的命运可以操纵在上天的手中,或者是我们的命运由佛、菩萨来安排。不是这样!我们的命运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安排的。那么,怎样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那就要靠我们的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是我们在修行中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眼目。 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 第三个方面,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修行可分为三部分,所谓持戒、修定、证慧。戒是什么呢?戒好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两只脚一样,我们要从烦恼的此岸、生死的此岸,一步一步地走向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那就要靠持戒。没有戒律,没有道德的约束,不遵守道德准则,要想解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吗?能够得到众生的信赖吗?能够成就世出世间的大事业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戒。佛教根据不同层次的信仰,不同层次的人群,规定有不同层次的应该遵守的戒条,有了戒才能够修定,有了定才能够把持得住。所以说戒是足,就像我们的两只脚,能够从此岸迈到彼岸。如果我们是一个行为非常放荡不检点的人,你说能够坐在那里入定,能够修四禅八定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戒是足,定是身。定是我们的身躯,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戒足是和定身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身躯,有了两足,我们究竟走向何方呢?那就需要有智慧做为眼目。智慧在佛经上一般都叫般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够有抉择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够有达到彼岸的明确方向。 四、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正信的第四点,就是要求解脱。我们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解脱有种种的路向,有声闻、菩萨、佛,这是我们修行求解脱的最崇高的目标,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向往的最究竟的归宿。 就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最方便的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怎样才能一心不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待人处世的分分秒秒当中,不忘忆佛、念佛,只有这样强化我们的意念,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解脱。假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朝三暮四,不能坚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念,强化自己的修行,要想得到解脱,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管是年轻的、年老的,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都要树立并坚定起在这一辈子就要得到解脱的信心和信念。是否能够解脱,也不必等我们临命终时的那一刻再来验证,如果那样,就太迟了。 我们平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有解脱的把握呢?至少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能够不间断地忆佛、念佛;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之下,能够自己作得了主。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才会成为可能。我们提倡生活禅,就是要把修行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也就不会使我们的修行仅仅局限于一个礼拜到寺里来一次,初一、十五到寺里来一次,早晚在佛、菩萨像前烧三支香,磕三个头,或者念一段经。当然,这样做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但是够不够呢?不够。这样做能不能得到解脱呢?我想,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要想得到解脱,可能性不大。所以,要想求解脱、求往生极乐,就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把我们的身心性命安定下来,要这样下大决心来修行,才不辜负我们得闻佛法这一无上殊胜的因缘。


为什么大多数国人都不信本土道教却信舶来的佛教???
病和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其他灾难在旧社会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希望逢凶化吉过安乐日子,死后还有个好去处,这是旧社会里老百姓以至官人们的共同愿望,而佛教却声称能一一予以满足。加之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反正花费不多何妨试一试。这就是佛教之所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出家人如何观待信财与亡财,佛教网
信财与亡财是出家人常会接触到的,如何处理与观待,应该是一件严肃的事,如果说自己的身语意都是为众生,只要是善心享用不必那样执着,自己是不是圣者,应该怎样观待,这就是出家人自己去考察了,以下是各方关于此点的言论,仅供参考,阿弥陀佛!一、何为信财?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三页云:云何信财...

我想学佛 不是出家 就是在家类似于居士的 不知道 从何入手 我想我与佛...
我想学佛 不是出家 就是在家类似于居士的 不知道 从何入手 我想我与佛有缘 所以应该好好的珍惜这...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

请问何为宗教?满天神佛是否真的存在?迷信和正信如何定义?如果没有神佛...
2.不,没有神佛的存在,只是人们心中所想而以。3.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

党员能参加佛教禅修营么\/党员能参加佛教禅修营么
参加禅修营,当然是可以的。佛教普渡众生,不管原来是何信仰。党员允许信教,以后会逐渐开放的。越南早几年前就开放了,党员也可以信佛。

贪嗔痴慢疑,道理我都能明白,但是依旧痛苦!十方人 十方僧 十方菩萨...
阿弥陀佛!师兄,我们无量劫轮转生死,贪、嗔、痴、慢、疑障障具全,习气深重。即便此生得遇佛法,过去生宿障,难免随缘显现。故而疑也是正常的!其实,我们尽管声称是佛弟子,但是很难信佛!这样说或许有些打击面太广,但是事实的确如此!什么叫做信呢?就是相信佛陀所说,决无虚言!我们当下看到一...

关于佛教知识的
问题比较大,自己知道的回答你。佛法,在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定是先有护法而后才有弘法,所以护持佛法的功德肯定是超过弘法。弘法不容易,护法是更不容易。什么人来护法?在佛法当中,我们见到护持佛法的人都是诸佛如来。四大天王在形相上是天王的身分,护世天王,实际上都是古佛再来示现的...

求佛教经典语言
(一)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比丘当知:三...

谁能给我提供5个以上的佛教传说阿
何立见状,无可奈何。 四、波迦加 优楼频罗迦叶是一个拜火教的领袖。他有一千个多个门徒。他们信奉火神,希望命终后投生天堂,享受快乐。佛陀想教化迦业,就去探访他。当夜佛陀在有毒龙的屋内住宿,经过佛陀多次的感化,迦业也渐渐信服了。有一天,迦业主持祭祀大典礼,他恐怕众人见了佛陀,就信佛教,灭少自己的垮...

我想学些佛教知识,为了修身养性,但是佛学经典浩瀚,不知道从何入手,有朋...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样信佛呢 -
桐店松龄: 信有三个层次:1、迷信:不懂道理就信2、正信:了解道理,但没做到.3、真信:既了解道理,又能做到.初入佛门,难免有一个时期是属于迷信的时期,但是渐渐深入经典,了解实质之后就应该要升起正信了,这个也要有善根,有善根才能...

乐至县15663642699: 如何信佛教 -
桐店松龄: 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一)信佛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么信仰佛教 -
桐店松龄: 信仰佛教贵在一颗恒心一颗决心和一颗信心,要有深入藏海,探求未知,不怕困难,学习精进的恒心,接下来要有坚信正道,发愿向佛的决心,最后,要正信正解正思维,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经文、佛陀的教导,要树立良好的信心.

乐至县15663642699: 我怎么才能信仰佛教 -
桐店松龄: 注意:首先你的说法就不对,为什么呢?一,信佛不是你想让自已信就信得了的.二,佛不是我怎么能才信进去的,三,不能要求我如何信佛.综上所述如你有佛缘你自然而然也就来到了这佛国了,就象现在的你一样,你以达到初步的佛缘了.如想在进一步的做到信上,那你首先就得从佛理上下功夫,先弄清佛是什么,佛在讲什么,学佛干什么,弄明白了你就不用去找信了.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么样才可以信佛教?怎么样才可以成为佛教徒? -
桐店松龄: 正信佛教,佛教,即非宗教,亦非迷信,而是释迦牟尼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36436佛49年来的 说法教育,留给世人的教诲.学佛,其实就是在学做人 .佛法:完成生命觉醒的 方法.修行则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么样信佛 -
桐店松龄: 上面有很多同修都回答得很好,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重点是你一定要牢记,佛教讲的是慈悲,包容和不迷信.先把原始佛教的概念和佛教的发展史理清好后,再开始深入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你再往后的学佛路上事半功倍.好好加油!祝福你!阿弥陀佛.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样算是信佛教 -
桐店松龄: 佛教相信的是一种完美的解脱之道,是让内心脱离痛苦的方法,所以,当你真正的相信佛教的时候,你会努力的接受现实,变得客观,并懂得观察,你将熟悉生命的规律,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明白活在当下,面对当下所发生的事实,对于过去,你懂得吸取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对于未来你明白飘渺无常,不去追逐,这就是佛教流于生命之间的巧妙之处...所以,当你相信佛陀的教诲的时候,你无须参加任何宗教性质的宣誓,来证明自己是一名佛教徒,关键的是你内心对真理与现实的接受.

乐至县15663642699: 我如何皈信佛教?
桐店松龄: 你可以去寺庙出家或者在家学习佛.持五戒十善,念经就可以.

乐至县15663642699: 如何信佛教
桐店松龄: 天天念佛经

乐至县15663642699: 怎么样才能入佛教?说正规点,乱七八糟的别说 -
桐店松龄: 心魔即魔,心佛即佛.佛门中知道者众,行道者少. 学佛首先要修心,其次持戒.戒贪嗔痴慢疑,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做好如上几点自然成佛.南无阿弥陀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